作为当代人,该如何理解诸如民众加入纳粹组织、白人贩卖黑奴、原始社会的暴力残杀等等这些现在看来不合理,但在当时却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历史事件呢?为什么过去与现在的想法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1982年,伊恩.莫里斯教授在希腊的某个村落进行考古发掘时,一个老人侧身骑着驴,用手杖轻敲着坐骑,从土路上经过。他旁边有个徒步行走的老妇,鼓鼓囊囊的麻袋压弯了她的背。后来经过交谈,才知道这是一对夫妇,和莫里斯教授一行的人问老人为什么不让他的太太骑驴。老人对这个问题感到莫名其妙,他回答说:“我们只有一头驴。”
老人的回答或许让人忍不住发笑,但这无疑是一次文化的冲击和碰撞。在西方国家人们或许认为老人的做法过于自私。但是在那个时候的希腊乡下,这种行为天经地义。为什么在伯明翰被视为自私的行为,在希腊的阿希罗斯却理所当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差异呢? 其实针对乔治先生,他的驴和他太太所遭遇的那种文化冲突,学术界撰写的书籍和论文早已堆积成山。莫里斯教授在希腊考古时偶然邂逅的小事,却引发了他对人类价值观的大思考。
在这本《人类的演变》中,“发展的定量分析”依旧是作为核心方法出现的。即从四个维度衡量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即人均能源捕获量、社会组织能力、信息技术和作战能力,同时需要结合考古的、历史的和现有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而通过发展指数,莫里斯为人类的演进找到了一条十分简易的路径,即人类的身份在漫长的时光里,经历了从采食者,到农耕者,再到化石燃料使用者的转变。仅从字面便可以看出,这种身份是由不同的能量获取方式区分的,而这一标准也被莫里斯看作是决定文明形态的关键——“我们怎样觅食,我们便是怎样的人类”。
01.
在莫里斯教授看来,放眼整个地球过去两万年的历史,我们会看到人类的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大致交替出现的体系。与每一种价值观相关联的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而每一种组织形式又是由人类从周遭世界获取能量的特定方式决定的。
第一个体系是觅食采集者时代,在觅食采集阶段,人类以采集野生植物、狩猎野生动物为生,形成高机动的小规模群体组织,难以建立并维持深层的政治、经济或性别等级,因此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更容易诉诸暴力。所以这个阶段的价值观,是看重平等而非等级制度,但能容忍暴力。
第二个体系是农业时代,农业社会是个海纳百川的庞大类别,他们拥有一系列普遍共享的道德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核心便是等级为善的观念。相对觅食者而言,农耕者的价值观总是不断进化,以满足物质世界的要求。
第三个体系则是工业时代,是继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工业经济决定了国家需要它的成员们在文化上具备相同的特征,或者说,经济增长需要一种由国家维系的普遍识字的大众文化。这种跨社群跨地方的大文化而非社群和地方文化提供了国家内部的约束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一种普遍的和共同的、与政治单位同一的现代文化的世界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来说,就变成了自然的社会单位。
对照莫里斯的三种社会体系,就不难解释本篇开头的故事。今天我们跨过时间回看古人的生活,或者站在工业文明的角度看待农村或土著的生活状态,产生的毋庸置疑的优越感只是认识的偏差。倘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融入另外一种社会模式,也许我们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而我们当下作出的选择在对方看来,同样是令人困惑的。
由此莫里斯教授认为人类的价值观只能由人类所持有,而如果人类无法从环境中获取能量,他们就根本不可能持有任何价值观,真实人类的价值观就是主观意识提炼出的价值观,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立场、取向、态度等。它由我们从世界获取能量的方式所塑造。
02.
生物进化的核心价值观绝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他们在依靠觅食生存的真实人类中发生了进化,因此被解读为公正、爱等,这与其野生动物中获取能量并与从事同样活动的其他人类展开竞争时效果最佳的方式是一致的。就像美国诗人奥登说过的:先填饱肚子,再谈论道德。
我们经过生物进化的核心价值观,在21世纪必定会发生前所未有的迅速进化,因为能量获取的变化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历史似乎表明,如果历史上有某个区域获得了军事和经济的硬实力,通常它也会拥有文化上的软实力,这或许意味着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方化”世纪上会随着美国军事和金融运势而起伏。毕竟,整个20世纪美国的实力与日俱增,鲜有美国人担心美国会被欧洲化,倒是有很多欧洲人抱怨他们的祖国变得美国化了。
随着21世纪徐徐展开,或许我们会听到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抱怨他们被中国化。或许在21世纪会从西方称霸全球转变为东方主导世界,变成是一个没有单一核心的网络。这样的世界会发展出一千种价值观体系,或者会出现一套混合价值观。
种种迹象表明,能量获取和社会组织即将发生的改变,足以令现代人类进化成功以来的一切往事相形见绌。如果这的确是21世纪的现实,那么近两万年来的经验表明,人类价值观将发生同样天翻地覆的进化。
《人类的演变》虽然不算是大作品,莫里斯揭示了物质力量和人类文明的根本关系,从历史、伦理、心理学等角度挖掘论据,书中最精华的是面对纷至沓来的批评,他做出的积极回应。正如莫里斯所说,“在学术圈,批评是最诚恳的恭维。”是的,学术研究就该提倡百家争鸣,从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映照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