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百四十|智商税:如何避免信息焦虑时代的智商陷阱

对于这本书,其实我一直是不太想讲,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知识,在我看来就是现代社会一个文明人具备的基本常识,其实没什么好讲的,就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往往最质朴无华的道理呢,总是会被人忽视,在什么时候,被忽视呢?

就是在我们完全被金钱利益冲昏头脑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们只把金钱作为日常生活当中唯一的注意力,那么这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个所谓的管窥效应,把所谓的常识啊丢弃的一干二净,所以这是我想要去和大家简单谈一谈这本书的第一个理由。

那么第2个理由,就是说这个作者高德先生,我原来在高中的时候读过他的一本书叫做《洗脑术》,当时看的还挺有意思,因为发现这个社会当中啊,确实给你洗脑的人特别多,而往往呢,我们现在还打着一个名义叫什么洗脑就是等于教育。

其实这个完全是歪曲概念,我之前在导读一本书当中,有人就这个问题重点做过区分,就是在《洗脑的历史》一书里面,他在里面就这么说:玺恼和教育的区别。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让你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一个是培养你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么关于玺恼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对信息的垄断;第二,对于你试图去跳出信息的垄断,以及你不接受那个环境给你提供的单一指令信息的行为会进行惩罚。

所以导读这一本书的第2个理由呢,就是我比较认同这本书的作者,他写的一些书说要去阐明的一些基本观点。

那么导读这本书的第3个理由,就是说这里面有一部分是讨论成功学的,我觉得写的比较精彩,直接就将时下中国一些讲所谓成功学的本质给揭露了出来,所以值得给大家推荐一下。

只不过这本书当中的一些思想观点有的实在是太过于朴素和基础,所以说我在这里就不多花时间去阐明和讨论了,如果大家感兴趣呢,有时间呢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

第一个思想要点,有人总结了船校者对受害者进行嬉闹的步骤,称其为“7天嬉闹术”。只需7天,一个人就会从最初的反感变成最后的痴迷,成为组织中的狂热分子和中坚力量。

具体做法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营造出“我们是一家人”的氛围,逐渐消除你的恐惧感,让你觉得待在这里不但是安全的,而且是有存在感的,让你找到生活和奋斗的“价值”。

很多人听到最后,就自我说服,愉快地加入其中,开始了欺骗亲人的生涯。在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说这一套模式不止是船校在用,很多企业公司都在用这套模式,那是不是说用这一套文化模式的人都是船校呢?这个肯定不能这样去确定。

因为在法律上是有对这个概念进行一个非常明确的规定的,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些企业为什么要用这一套模式呢?还是说所有这个治理企业的文化模式就只能选择这种模式呢?

确实没什么选择,我们要号召员工奋斗就没办法了,只能用这种方法或者说这种方法,因为它简单高效,拿来就能用,所以说我们就可以实行“拿来主义”?这些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一下。

第2个思想要点,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说:“当人处于两种极端环境中时最容易‘被戏脑’。一种是处于极端封闭的环境中,所接收的信息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筛选,温水煮青蛙,慢慢就接受了‘戏脑’;一种是处于极端开放的群体环境中,源源不断的海量信息会让人失去自己的主见,从而听从于某种权威声音,或跟从群体的脚步”。

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大家警惕,因为我们处在的这个互联网的信息接收空间,就很容易出现这两种情况,第1种情况,就是我们的信息在某些程度上其实是可能经过筛选和限制的。

我们自认为透过一个互联网这种非常自由开放的空间,我们可以找到任何的信息,但是也不见得你找到的这个信息的源头是没有经过筛选和限制的,或者说别人把已经是把这个经过筛选和限制的信息上传上去,而我们却把这个信以为真。

第2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很多人可能加入的一些社群,加入到一些小组织当中,那这个组织当中如果人数很多的话,带头的领袖对于一个话题有非常极化的去看待的话,那么我们自己也会很容易就陷入到这个非常极化的思维境地当中。

第3个思想要点,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伯温·哈尔说:“在人群中消失了真实的自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人人都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愿也不敢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时人人都在说假话,做违心的事,结果就会导致巨大的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在人类历史上从古代的战争到今天的消费行为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人类的集体失智。”

这一点大家也得注意,就是无论是在线上的这个虚拟社群还是说线下的这种组织实体当中,就是只要在这个群体当中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太容易在这个群体当中把自我的观点想法给抛弃,是为了要去迎合群体。

如果你认为大多数人的观点一定就是正常的,而我这样去和大多数人想的不太一样就是谬论,那么我们可以去想一想这个原来二战时候,希特勒曾经的一个故事,当时希特勒在检阅士兵的时候,有个拍马屁的军官就跟他说元首这下面好多人啊,然后希特勒就说我没看见人,我看见的只是人群。

那有的人可能就说,那我故意和大多数人想的不太一样,故意特立独行,故意装出一副可能独立思考的样子,甚至是做出了违背我们社会共识的一些道德底线的事,那这个时候,你说你在独立思考,你在活出真实的自我,那有可能是你被一个所谓的真实自我所蒙蔽。

第4个思想要点,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假如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假如知道事物实际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但是,只有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使事物变得更好,才说明你是一个真正具有才能的人。”

我觉得这本书当中作者引用的这些段落语句很有独到之处,所以说我就把它筛选出来了,本书作者自己说的其实更多的是在阐述这段话是什么意思,结合他的这个思想内容,所以我在这儿就不用多说,因为这个道理,大家看到就很明白了。

第5个思想要点,教人快速成功的内容到处都是,大都具备以下特点:

  1. 这类内容很少介绍当你遇到挫折后到底应该怎么办。假设的挫折场景不具有适用性,给人的错觉就是“我只要做到了某几点,就一定会成功”。

2.对于人性的分析往往脸谱化,但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在不同情绪的影响下,人们思考和行动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人能够去验证它是错误的。

3.快速成功法则是一种伪理论,也就说,如果这样做是对的话,你不这样做也不会错,人们都看到了对的一面,忽视了错的可能性。

这里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精彩,就是说这个快速成功的法则,你如果这样做是对的的话,那你不这样做你也不会错,所以说他是没有办法证伪的,按照这个波普尔的这个证伪理论。

就是说为什么说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可以证明它是错的,就是新的信息量出现了,就可以证明之前的那个理论是错的,从而推动原有理论向前更进一步,但是呢,像这种快速成功的法则,或者说像一些所谓的玄学,它永远是颠覆不破的永恒正确真理。

第6个思想要点,莱比是研究消费心理学的专家,他评价市场上有关励志的书籍时,使用了“消费梦想”一词。 人是有梦想的动物,这就是最大的市场。大部分成功学都在消费人的梦想,让人们乐在其中。

当所有的东西都与消费文化沾边时,人的心智防御机制一定会出问题。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大家一定得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呢?

如果你看一些人文学者的文章或者书籍,你就会发现在很多人文学者会对无孔不入的,无所不在的这种消费文化进行一种批判,这种批判并不在于要显示出他的什么清高。而在于他要揭示出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被这样的一种文化完全统摄之后。

可能出现的一种病态或者说问题,只不过我们自己活在其中,没有上升到理性反思的层面,去觉察当下的自我,在这样的一个被消费文化所统摄的世界里面,涌现出来的问题。

第7个思想要点,偶像起到安慰剂的作用,偶像帮助你推卸责任,偶像来帮助你独立思考,关于这一点很多成功学老师就这么干的,所以说我这个也不多说,大家对于这些概念基本上也清楚。

尤其是推卸责任这一块,你会觉得大师说对呀,我当时为什么失败,就是我自己对形势对环境没有看明白呀,要是我看明白了,我怎么可能栽一跟头,肯定是发展的越来越好吧,现在听大师一指点,肯定能东山再起,或者吼两声打个鸡血仿佛世界一片光明,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可行性的方案,还是一切会回到现状。

第8个思想要点,对于心灵鸡汤,第一,人们不愿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自主思考、探寻生活的本质——人们懒得这么去做,而是直接寻求和相信“大家都在相信”的东西,这就是心灵鸡汤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

第二,有人说,“我管它真假,只要能够激励我、改变我,让我成长就可以!”但他不知道的是,读到假的故事,即使再努力,你受到的鼓舞也是假的,因为它并不真实,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人的成长是由意识层、思想层、行为层和习惯层由浅到深改变的,一个经过刻意包装的假故事不可能对人造成这么大的改变。

第9个思想要点,励志大师对人的心智进行控制的整个过程,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告诉你“你不行”。 第二:分析你“为什么不行”。 第三:灌输你“应该做什么”。 第四:提示你“应该如何做”。 就心智一般的人而言,对这四个步骤是毫无抵抗能力的。

这个操作路径其实也不只是励志大师在用,其实很多人也是这么用的,你像一些很多卖课的,基本上就是也擅长用这种模式。

在作者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人们未能对一种听起来很有道理的东西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假设性的反向思考, 大部分人都没有形成反向思考的习惯,很少懂得对一个问题进行逆向推理。前面不就是说了吗?就是这太费脑子了,太费脑子了,干脆不想了,直接相信吧。

第十个思想要点,人要保证成长的速度,许多问题是没必要去解决的。你只需要不断地成长,让心态更成熟,让思维更理性,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不被前进路上的琐事和解释不清的问题缠住脚步。

到时,你回看来路就会发现,许多问题都是人生中的必然,就算解决了,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当你变得足够强大时,这些问题要么会自然消失,要么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作者对读者的倡导——让自己成为一个行动派、思考派,而不是真理派,我们的心智才能真正变得成熟和智慧起来。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关于这本书当中其他的精彩的思想内容,带来感兴趣,有时间可以买来这本书啊,自己仔细的看一看,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困难,非常简单,讲述的就是非常接地气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小故事和案例。

阐明的观点呢,也是我们基本熟悉的常识和最基础的逻辑,所以对于一些长期泡在心灵鸡汤或者说成功学世界的朋友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导读一百四十|智商税:如何避免信息焦虑时代的智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