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教大家一件重要的事:如何在自己的话里扔出以下术语,假装成一个资深banker!
准备好了吗?Here we go~
Bulge Bracket (BB)
作为一个资深投行家,你首先要对这个游戏里的玩家如数家珍。Bulge Braket,指的就是规模最大的一批玩家,一般都是全球性的大投行,比如高盛、小摩、大摩、德意志银行、瑞银等。
Bulge Bracket也指在一个underwriter syndicate(注意,这也是一个假装banker词汇),也就是一大堆一起承接deal的投行中,份额最大,起领头或协调作用的那一家。
不过,在08经济危机后,BB firm这个概念用得越来越少了,毕竟08危机一举就灭了那么多家BB…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用tier-one,tier-two,tier-three来指各大投行。
Chinese Wall
一堵隔绝信息流动的墙。
投行的IBD部门,由其工作性质决定,掌握了大量客户的隐秘资料(别想歪),比如客户提供的未来五年预测财务数字、尚未向外界公布的保密项目和产品、内部人员变动等。这些信息,包括正在进行中的deals,都会影响公司未来股价。如果同属一家投行的交易部门获得了这些内幕信息,偷偷用在交易上,那就违法了。
所以投行在「private side」的这些部门(主要是做deals的IBD部门),和在「public side」的部门(股票和债券交易部门等)之间,是禁止信息流动的。隔绝信息的这堵只在概念上存在的墙,就叫Chinese Wall。
当然,有时候被隔绝的部门之间确实有堵实体墙,这堵墙也就因此有了姓名。
Chinese Wall源自1929年大股灾。在那次股灾里,仅仅一天内,股票市场就下跌了20%,这一天是1929年10月28日,也被称为「黑色星期一」(注:Black Monday也指1987年10月19日,那天道指跌了22.61%)。而1929股灾据说是由内部交易引起。为杜绝类似事件,Chinese Wall应运而生。
为啥要叫Chinese Wall呢?我听过两个说法。第一个是说,这是采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中国长城的概念。
另一个说法是说,古代中国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时,大家都要行礼致敬,但是街就那么几条,在路上互相遇见太频繁了,导致经常停下来行礼的人时不时就要造成交通堵塞。于是中国人就发明了华盖,把头部遮住,大街上碰到也假装没看见彼此。假装有堵墙,这就成了Chinese Wall的名字来源(这个解释是认真的么♀️)。
Quarterback
这是在投行招聘过程中,经常会听到的一个词。
四分卫,是美式橄榄球术语,一般是进攻组的leader,负责组织进攻。是橄榄球队的灵魂人物,明星球员。
美国teen movies里,就经常会看到,男主:四分卫,女主:啦啦队长。
但是四分卫跟投行有啥关系?
因为四分卫要决定进攻中每个成员的角色、战术。四分卫是进攻组的CEO,指挥官,指哪打哪。「Quarterback」在美国文化中,就逐渐演变成靠谱、全能、掌控全局、推动事情顺利发展的代名词。
投行进行MBA招聘的时候,经常就会解释:投行associate的角色,就是一个四分卫,你要manage down,带好你的analyst,但你也要manage up。
Manage up,真的是asso非常重要的能力了。在其他行业,一般指令是从上往下流动的。在投行大体也是:MD想要一本什么book,他把大体方向告诉D或VP,VP把方向转化成更具体的内容指示告诉asso,asso负责指导analyst把这本book做出来,检查所有数字,检查整本book,确保一切ready。
但投行的节奏太快了,事情太多了。MD们根本不会参与任何的细节,他们需要真正着手细节,天天跟客户那边接触的asso,来告诉他们正在发生什么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他们提供什么资源。
这就是manage up的意义:你要告诉MD,他想要的book里,哪些是什么其他deals做过的,可以拿来用,哪些需要重新做;哪些内容是你可以完成的,哪些需要去跟另外组的MD要;客户表达了什么偏好,需要往材料里加什么;今天deal上发生了什么,需要MD提供什么支持。
MD们对自己的定义是:资源和经验库。MD们最满意的手下是:我只需要告诉你我想要什么,你来提醒我什么时候应该提供什么input。
虽然quarterback是招聘人才时比较好听的讲法,但它确实很贴切地投射出一个优秀associate的定义:manage down,确保你的analyst知道每一件事怎么做,数据哪里来,模型怎么建,不会的地方你要教好;把控好质量,核对好数字;manage up,管控好整个进度、流程、确保在每一环你都主动获取你需要的资源。
我觉得quarterback理念,是我在投行学到最有价值的理念。它就是投行里不断强调的「ownership」,哪怕我的职位不高,我都要把事情当作是完全自己独立负责的,我是CEO,我own这个项目,我必须告诉所有人,该跑到什么位置,下一步做什么。不光是我的手下,更是我的上司。
这也是我要送给职场新人们的建议:无论你在什么位置,无论你现在做什么,你的责任不是等吩咐和完成任务,而是做一个quarterback,不断提醒所有人,这件事情要完成还需要什么,并追着这些人把该做的全都做掉。
League Table
就是投行里排行榜的术语。比如,M&A排行榜,equity deal排行榜等。
金融数据公司,比如Thomson Reuters,一般都会提供各种League Table。但是!每家投行用在自己的pitch book里的League Tables,可不是Thomson家的。一般都是找几个自己表现还不错的领域,强行把自己排上榜。
比如,全球M&A deals今年我们才排第9啊,那看看美国地区呢?哦,排第7。那咱再看看Natural Resources行业的M&A我们排第几。什么?还是排不进前5?那给我放一个Natural Resources所有deal(包括发股发债)的排名!我知道那个我们排第4!
嗯,所以反正book里大家都是前三前五。
Pitch Book
投行给客户推销业务的材料。
当大多数行业跟客户开户,用的是「PPT」,投行的可真的是一本书,因为pitch book都很厚,并且最后会装订,看起来就是一本书。
开会的时候没人用投屏,大家都埋头翻书♀️。
我做过最厚的pitch book有一百多页(我当时最喜欢一个MD,就是因为他痛恨厚书,他的pitch book只有15页)。我们跟客户开会的时候,得叫一辆Black Car,专门帮我们运「书」。
所以你会经常听到analyst或asso们说:我在做book。
Pitch book的内容因deal而异,但一般会包括:
好多自我吹嘘:League Tables啦,过往成功的deals介绍啦,整页整页各种大客户的logos啦等等
市场介绍:行业趋势、股债市场走向、竞争分析等等
为啥你要买或卖
你能卖多少钱:一大堆的comparables,一大堆的类似deals等
All Nighter
这个词在投行出现的频率极高。
是不是真的每天都在熬夜呢?Hmmmmm…反正隔三差五告诉人你刚刚pulled an all-nighter就对了。
Fire Drill
就是当你辛苦了几个星期,最后还熬了两个通宵,终于熬到了跟客户开会的这一天,book已经做好了,一切都准备就绪。这时候MD说:快,我要在book里加两页新内容!
Fire!!!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是MD puts you on fire,而不是因为最后一刻你发现book上有一个错,全组人恨不得宰了你,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LBO
Leveraged Buyout。就是借一大笔钱,买一家公司。为啥能从银行借出这笔钱来呢?因为有抵押啊。拿什么来抵押呢?即将要买的那家公司。
所以LBO的中文翻译叫空手套白狼(并不是)。
LBO其实是,看好一家公司能源源不断产生现金流(买下来之后会精简公司,更换管理层,侧重现金业务等),就在这家公司的balance sheet上,借一大笔钱,然后每年用这家公司产生的利润来逐年还清。
所以LBO的中文翻译其实是以租抵贷,白拿房子(也不是♀️)。
著名的LBO deal包括2007年,黑石买下希尔顿。2008年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吧。所以这个deal当时可真是各种艰难,中途本来要一起买的Bear Stern和Lehman Brothers都…不存在了嘛。然而黑石硬扛下来了。2013年,希尔顿上市,黑石在这个deal中赚了120亿美金,堪称史上最成功的LBO。
另外一个巨有名的LBO deal就是RJR Nabisco, Inc.了,是引领LBO风潮的鼻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门口的野蛮人》,有书有电影。
MBO
MBO就是Management by Objectives,和ORK齐名,是一种管理方式…
MBO就是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层把公司盘下来。因为买公司通常需要大量资金,很多这种deals也都是LBO。
相对的,外部管理班子把公司买下来,踢走原来的管理层,就叫Management Buy-in(MBI)。
一般发生于,公司的拥有者想退休了,公司卖你们吧。或者,觉得这家公司大有前途,但作为上市公司太束手束脚了,买下来我们放开了干!
注意这是管理层买,如果是大股东(创始人)自己买下来,就叫私有化了。
Hostile Takeover
恶意收购,就是被买的那家公司十分之不乐意,万分之厌恶买家,但最后还是被买了!
因为最后卖不卖不是公司说了算,是股东投票说了算啊。只要价格出得够高,基本都能打动股东。
最著名的恶意收购案,是百威啤酒。百年老店啊,传了几代,广告冲击全球,上了好几次超级碗呢,当然不愿意卖了。而且买家还是巴西的,奥巴马当时还站台了百威,呼吁不要让百年美国品牌落入巴西人之手!
没什么luǎn用,最后还是被收购了。
感兴趣的小伙伴推荐阅读《Dethroning the King》。
Rule of 72
一个能假装自己很聪明的术语。
投资多久能翻倍?72除以年回报(复利)。
BPM
评测banker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不是)。
Bullshit Per Minute。
提问:一本book 100页,客户只有一小时。你的BPM需要达到多少?
今天的假装系列课,就讲到这里。
你行业的假装语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