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什么事,为什么也会很累呢?

朋友说“我的工作都是坐着的,也不很忙,要说压力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压力,可是一天下来就是觉得精疲力尽。”

感觉不到压力,不代表没有压力。

从进化的角度看,人与大象、犀牛相比属于薄皮动物,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不管日子是好是坏,时刻保持警觉才能生存下来。

老板的两句话,压抑的氛围,常变化的工作内容,都会让人感觉到威胁,随后身体会分泌大量的压力荷尔蒙,它的主要成分是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肾上腺素让身体保持在“备战”状态,以应付随时出现的威胁;皮质醇则负责快速分解人体的蛋白质,将其转化为作战所需要的能量。

压力荷尔蒙并不是等威胁真正出现后才开始工作,那样就太迟了,也不能在威胁解除后立刻停止分泌,大量的压力荷尔蒙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

三文鱼洄游产卵时,逆流而上许多能量,身体就被分泌出皮质醇制造能量。到达产卵地点后,需要的能量少了,但还有大量皮质醇继续分解皮肉的蛋白质,三文鱼便因蛋白质被过度分解而腐烂以至死亡。

对人来说,精神紧张地过一天,觉得精疲力尽就很正常了。时间长了,压力激素还会造成心脏的过度负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症的恶性循环。

潜意识里的无价值感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你的“自我概念”中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休息”、“我不够好”、“我能力不够”或“我不配做这个岗位”。

自我概念决定了个人对经验、对情境中其他人的行为怎样解释。

你准时下班时,在公司门口遇到领导和你说了声“下班了”,在不同的场景下,你的感受是?

当天早上你迟到了。

你下班时,其他人都在加班。

你昨晚通宵加班,同事让你早点回去补觉。

前两个场景下,你也许会感到心虚,而第三个你就会底气十足,觉得领导是在关怀你。

注意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并不代表真的不胜任。

由于我们讨厌被贴上“没有价值”、“没有能力”或者“不适合这个工作”的标签,更讨厌让尊严受到伤害。

所以,在你“认为不够”的那一刻,神经系统就已经开启了自我防御模式。

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如果你真的想变好,言行上都要做出积极的改变。

如果你只需要有辆车代步,肯定不会要求它能赶超法拉利,大多数企业里的大多数岗位也一样,能和组织共同发展就够了。

接受了“只要存在,就有价值”的观点,精神才会平静、轻松、无拘无束。

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敌人

因为疫情孩子在家上了几个月的网课,朝夕相处还要监管学习,矛盾逐渐放大,孩子自戕的消息时有传出,家长们吐槽现在的孩子难带。

反观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就随性多了(当时可能也把父母气个半死)。他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也不被尊重,不被理解,甚至也不被鼓励读书,但是我们对知识更加渴求,情感也更加积极,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创伤后成长”。

类似地,压力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在被公认的众多压力中“考试”一直威名鼎鼎。

战国时就有大批古代乌托邦主义者,企图为“选贤与能”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

最初的考试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到了唐代,科举考试开始考律诗,读书人就多了个诗人的身份,唐诗也成了诗歌史上的高峰。

宋代又将考诗赋改为考经义,考生要钻研经典的官方版本章句和注释,儒生学者们便将理学的哲学系统推向了顶峰。

反而在乾隆盛世时人们生活比较安逸,少有人能深刻思考根本问题,正是文化活力枯竭的时候。

在英国用武力砸开国门一百多年后,维新、革命、文学人才辈出。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日本步步进逼,企图将中国一块块吞下,日本的压力愈大,国人的救亡图存之心也愈切。

再如阅读,如果不是为了查找资料,有些书就没动力去翻,在有需要时却能将它一口气读完,而有些书只有读了才能发现它的精彩。

《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说,适量的压力和混乱能增加人的反脆弱能力——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置身于适度的压力中,利于产生压力免疫。

做个眼里有光的人

工作久了后会有一种感觉,一边被工作消耗了精力,一边因为工作缺少价值感逐渐失去了热情,又感觉被扼住了喉咙不能轻易挣脱。

一个心理学的老师问:“你们真的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能上大学吗?”

如果在几年前,我从没考虑过孩子上不了大学的问题,这算不上是个问题,现在的教学比自己读书时更专业了,家长和孩子花在教育、学习上的精力也更多了,上大学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与孩子升学相关的体验增加,以及与大学辅导员和心理老师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现在对孩子的期待就成了,只要好好活着就好!

有些在事业很成功的来访者,他们因为追求理想而受挫,把自己的“普通”等同于了“无能”,继而沉浸在自卑中。

无论是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还是被烦恼消磨的成人,早些明白人生既不是表演也不是比赛,人生只要一件事就是“活好”。

圣严法师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这就是修行!

那么,你如果累了,就休息一下吧!

更多文章请关注“萍谈职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做什么事,为什么也会很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