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结构

关系数据库应用数据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它是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

一、关系

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扁平的二维表,在关系模型中,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单一的结构类型,即关系来表示。关系模型是建立在集合代数的基础上的。

1、域: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2、笛卡尔积:域上的一种集合运算。

基数:一个域允许的不同取值个数。

3、关系:笛卡尔积的有限子集。

关系是一张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每列对应一个域。每一列的名字称为属性。关系中的某一个属性组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而其子集不能,那么该属性组就为候选码。如果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就选定一个主码;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或非码属性。
简单情况下,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在极端情况下,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关系的三种类型
1)基本关系(基本表或基表):实际存在的表,它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
2)查询表:查询结果对应的表;
3)视图表: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当关系作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时,需要以下的限定和扩充:
1、无限关系在数据库系统中是无意义的,限定关系数据模型中的关系必须是有限集合。
2、通过为关系的每个列附加一个属性名的方法取消关系属性的有序性。

基本关系的性质
  1. 列是同质的,即每一列的分析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2.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称其中的每一列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
  3. 列的顺序无所谓,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4. 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取相同的值。
  5. 行的顺序无所谓,可以任意交换。
  6. 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即要求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规范条件,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二、关系模式

在数据库中要区分型和值。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型是型,关系是值。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短变化的。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数据库,关系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