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42)《李卓吾批评西游记》——电视剧中不曾说明的

西游记的原著小说还有读的必要么?想必从小我们最为熟悉的电视莫过于西游记,各种剧情桥段,里面各种人物,熟悉程度远比自家爷爷的名字更甚,加上每一年的各种改编,电影、话剧、小说等等,感谢吴承恩所创造的巨大财富,谁能想到他的一支妙笔,能给后人带来如此庞大的商业价值。虽是如此家喻户晓,但恐怕阅读原著小说的并不多,一来觉得没有必要,二者,小说诗词众多篇幅浩大,让现在习惯于阅读快餐作品的读者望而却步,在这样的前提下,去阅读却往往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一,唐僧母亲殷小姐之死。

唐僧母亲殷小姐因被强人所迫,又加上当时腹内已有身孕,逼不得已跟杀夫之人共同生活。在小说中,等到唐僧带着人马解救殷小姐,惩罚恶人,最后殷小姐等一切安顿,“毕竟从容自尽”。按照现在的观念来看,非常难以理解,丈夫还魂,儿子重回,恶人得到惩罚,理应一家人共享天伦,何以自尽?但放在作者的那个年代,明中期,妇人守节的观念远比过建功立业,对于那时的作者和读者,从容自尽,是殷小姐最后的归属,还能落得个好名声。后面章节的朱紫国,国王与王后三年分离之难,若不是仙人显灵给了一件外人不能近身的荆棘衣,恐怕最后即便是解决出来,王后也会落得跟殷小姐一样的下场。一旦被妖怪强人玷污,即便不是自愿,也已经难登大雅之堂,社会环境逼迫文化艺术献身,同一道理。

二,唐僧的凡人想法

电视剧中的唐僧一出场便是得道高僧,了凡脱俗,不忍杀生又满怀慈悲,但在小说中,唐僧这一路来的表现却更多地体现了他的凡根未脱。五十六回,悟空打死强盗,唐僧撮土祷告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现在如果拿唐僧来比喻企业管理,说他带领团队有方,肯定是没有看过原著的这一段,要是读过,团队的下属早就散了。书中的唐僧毕竟还是凡人凡胎,直至后面接应佛祖渡他过河,才能脱胎换骨显得佛相。真假美猴王一章,唐僧听到八戒说到花果山假八戒、假沙僧一事,也脱口而出:“他就来,我也不用他了”。等到后面每每不听悟空劝解被妖怪所掳,口中呼喊的还是孙大圣之名。难怪李卓吾在批中会说:“唐三藏甚是腐气,可厌,可厌”。不过也正是如此,才方见得取真经的必要,取经实物是假,修养身心为真。

三,师徒四人的修为

一直在读者心中,唐僧慈悲,悟空勇猛,八戒贪嘴,沙僧忠厚。其实,在整本书中,师徒四人皆有慧根,毕竟出去唐僧之外,其他三位连白马都是神人之躯,在取经途中,眼界修为比起他们的师傅高出不知多少。三十六回结尾处,作者突来一笔,写到师徒四人一起吟诗论月。都说八戒愚钝,四人中确是他的见识最为独特:“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愚疑积下缘”。看来,笨人自有笨人的道理。

看来古书亦需要多读,才能多明白点事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记(142)《李卓吾批评西游记》——电视剧中不曾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