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改变,我建议你用福格行为模型

我想你也一定和我有一样的困扰,每天感觉自己的时间过的很快,但是却碌碌无为。

想要努力改变,心血来潮几天,一切又恢复了本来的样子。

于是,再这样反反复复想要改变,又不知道如何改变的纠结中,增添了焦虑。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福格行为模型》,看完之后触动很大,其实我们自认为无解的一些习惯、行为都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本书是由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行为设计学创始人福格博士提出。

福格博士亲自拆解了他提出的福格行为模型,揭示了驱动人类所有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B=MAT。其中B是Behavior行为,M是Motivation动机,A是Ability能力,T是Triggers触发。

01 动机是行为开始的基础,你要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强烈的意愿。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改变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其中,下定决心和动机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觉得现在生活很安逸,一切都舒服到麻木,不想改变,即便是有人天天催促,估计你也懒得动一下。

一切的改变,一定是源于你内心的渴望。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生活中,一定有拖延症。年初立下的很多flag,年尾发现实现的寥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其实在设定这些愿望清单的时候,你一定是信心满满,看着自己的行动计划,仿佛这一年的道路都铺满了鲜花和掌声。

然而,当你年尾回首之际,缺发现一切又是最初的模样。

既然福格行为模型认为人的动机重要,我的动机也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实现我的行为,这就是福格在这本书里给我们介绍的一系列行为设计的方法。

02 能力是实现行为的保障,你要成功完成自己的行为,必须有匹配的能力。

人的天性决定了做事情一定是会把困难的问题往后推,想去做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们又想一口吃成胖子,希望自己能够快速实现愿望。

我们忽略了一个简单而实际的问题,小的改变,能够带来大改变。

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行为得到实现,那就必须具备实现行为的能力。

福格行为模型中告诉我们,设计简单行为并非人人具备的技能,即使他们能把事情拆解成一个一个的步骤,也往往会拆解得太大或太过复杂。因此,人们在动机减弱时,就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调整方向继续前进。

“动机是不可靠的,但能力很可靠。”

通过福格行为模型,我们可以有效识别那些更有可能变成习惯的行为。

如果你想读书,那么一年制定计划看100本书,虽然这个目标看上去非常的好,但是如果执行一段时间,你第一个月连一本书都没看进去,那么你的计划肯定实现不了。

因为难以实现带来的压力和困难,你的动机很快就会被削弱。

如果把这个目标拆解,你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变得很简单。

你可以先按照一个月或者一周来进行目标的拆分。

行为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简单。

如果行为简单了,那么实现起来也就变得简单。

还是举看书的例子,如果你觉得一年读100本书太多,不好实现。

而且你的客观因素很多,比如要经常加班,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等等。

那么你就可以把你的目标变成一个月读一本书,这样一年下来你也可以读12本书。

03 提示是告诉我们要去做的明确标记,告诉你现在就去做。

提示,是行为发生的决定性要素;没有提示,行为就不会发生。

我们做事情,如果动机和能力都具备了,还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去提醒自己,做事情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

设计一个“对”的提示,是我们完成行为的重要条件。

那么什么才是对的提示,福格行为模型同样给我们清晰的答案。

微习惯是促成行为实现的途径,而实现微习惯,还可以设计“锚点时刻”。

设计每个提示,可以按照动作执行的过程进行排序。

在生活中,哪怕像刷牙洗脸这样的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行为实现的“锚点时刻”,因为锚点时刻是生活中必须发生的事情。

通过设计一连串的锚点时刻,你的行为会被串联起来,每个习惯自然而然成为不可改变的部分。

简单可行的就是,如果你想养成每天都泡脚的习惯,在泡脚的时候,你就可以关联你看书的习惯,每天泡脚就伴随着看书,慢慢的,两个动作就会结合在一起,保持并坚持下去。

小的改变能够带来大的行为变化。

福格行为模型,也是通过简单易行的微习惯,逐渐设计自己的行为方式。

所以,一切看似实现比较困难的动机,都可以设计。

但是,福格行为模型,只是给我们以行为的推动力,最后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

所以,要让一切实现,行动起来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你想要改变,我建议你用福格行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