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少则得,多则惑

昨天整理书柜,随意浏览十几年前买的历史书。

或许老了吧,这几年喜欢读轻松疗愈系书籍,难以置信曾逐字逐句认真读完了这些相比较枯燥理性的专业书,从水笔涂色标志来看,我明显对西欧兴趣最浓,尤其风土人情和宗教精神这部分。

当我再读那些被我重点画了记号的内容时,恍若隔世,印象全无,但诚如三毛说的,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一直在想为何有勇气走出国门做全职主妇?今天恍然大悟,原来十几年前便有意无意在了解窥探外部世界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有输入尘封心底,最终内化成专属自己的独立思想体系,指导现实人生。阅读经典与探索世界并驾齐驱,将所有信息经过理性分析得出客观结论,这个结论必然不会完美,但允许自己犯错误,留给自己不断修正进步的空间。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不与愚偕。 最近关注一对环游世界的神仙伴侣堂主和侠女,我们算同频人,他们总能说出我心底想说的话,尤其这段高论,深以为然: 除却生命有限,人更大的无奈在于思想自由,但身体却困守于既定的时间与空间。2021年的某一天,你身在北京、上海或广州,这一天就不可能同时在东京、伦敦、巴黎或者布拉格,更不可能穿越回唐朝、宋朝或者中世纪的阿拉伯。而解脱这种困守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读书,或者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你超脱当下所在的时代与城市坐标,和全世界各个时代的思想者对话。

读书绝对是通向世界,获得自信的不二法门。

今日短短一天内,连续两人向我散播RUMOR,第一位对链接半信半疑,声称是我最敬爱的高中老师分享的,一副泄露天机掌握真理的神秘模样,另一位言之凿凿煞有介事地断言自己知其来源。


在国外也有有好事之徒散播rumor,他们大体分为两种,多数是无知者人云亦云,少数是居心叵测的奸人。

有土耳其妇女神秘兮兮地来问我是不是跟Politik有关,你们中国人爱吃野生动物?我都予以否认,澄清说我们不以吃野生动物为乐。在哪儿都有脑残,幸而到目前为止,我在国外就面对了这一两例,且都是旅居瑞士的外国人,主流还是很友好理性的,我身边的瑞士朋友都是国人口中的白左,被讥讽的白莲花,所以我们这些旅瑞华人的日子还是不错的。

为何不信谣言?因为爱读书,信中医,信真才实学,理性至上#疫情刚一爆发,我就关注中医对疫情的解读,了解来龙去脉,当时就看了王永炎医生神预言视频 # 王永炎院士的论断:“下半年特别是冬至前后,一直延续到明年春季,要有瘟疫发生……”发言,是在2019年6月27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召开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候选人答辩评审会上做出的。

王永炎,1938年9月2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永炎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第二件事是要澄清的是世人对中医的误解。

上周教瑞士人学汉语,她写了一段作文,请我修改,内容如下:这是小关。这几天她不舒服。她有点热发烧,特别累,没力气,走不动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全身疼。休息两天,这不见好,他有点儿有好几了,担心被染上了肝炎,所以去医院看门诊。他觉得去中医。因外他听说过中要的值的比较慢。他喜欢快好多了,因为他在上班很忙。

我立刻对她科普,告诉她中医绝不是慢郎中,快慢取决于医生的水平,假如医生辩证准确,下药得当,效如孚鼓!我公婆都不信中医,婆婆常跟我吐槽中医太慢了,我当时不吭声,只能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真理。女儿每次感冒,我给她吃了中药后,她一两天就恢复了,而她那些瑞士同学经常一个多周都无法返校。老公得流感,浑身不舒服,尤其肚子怪疼,我给他喝藿香正气,他马上感到有不好的东西散开,所有难受无影无踪。

当公婆在电话询问他俩病情时,听到他们汇报中医战绩时,成就感爆棚,感叹还是读书好啊,所有这些都是从书本里学来的,明白一份,便受用一份。

这些年急中火力在中医学习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际操作来看,功未堂捐。

这几天又与朋友们分享经文,为何能坚持静坐读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交友投份,朋友北大中哲专业毕业,现在浙大攻读中文系博士,每隔一段时间,我俩会分享心得。她跟我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称不再给自己buddhist标签,更愿定义自己是探索者,她些许焦虑地向我倾诉说她的道心可能退了,所谓不破不立,我倒认为是她更成熟了。

现在每当读到听到00后,90后孩子稚嫩言论,似乎看到了从前的我们,将所有“大人”及书本教条理论照单全收,从不怀疑,从不独立思考,从不深入分析,单凭一腔热忱横冲直撞,不过我并不后悔,四季轮回,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对傻姑娘没有谴责没有厌恶,反会慈爱地对她盈盈微笑,温柔地说:小家伙,你真棒,你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探索。

出国后每天跟小女老公说最简单的中文,惊觉自己的中文水平和外语水平都在退化,尤其和国内朋友讲中文时,经常要像说外语一样要在脑中造句。不过也可能还是读书少,天赋不够,关于后者我认命。前者也能找到借口,平时要料理家事照顾孩子,所以读书效率极低,这时就把表哥的话拿来缓解焦虑。

高中深陷题海大战无法自拔,某日在大街上偶遇天才表哥,爸爸让他给我些提点,表哥说话不多,只一句:“不要买太多课外题,精选一两本,把它们吃透就行。”

如法炮制,果然事半功倍。这些年看书,也有浮躁烦乱的时候,表哥的忠告就会突然冒出,于是整理书桌,把所有扰乱主线的书请回书柜。

少则得多则惑,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分清泌浊,消化吸收长成自己的肉,避免在风云诡谲中迷失方向,被人带偏。

你可能感兴趣的:(碎碎念,少则得,多则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