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困難之所在 (1)

  開群第一篇文章,想談下自己對英語困難的體會。希望指出困難的所在,以作出針對性的學習。

  正式開始之前,先讓大家看下什麼是好的英語,然後逐步分析英語的困難。

  The criterion of congruence with reality should have been sharpened -- sharpened into the insistence that theories be examined for their implication for observable behavior. Not only were such implications not sought and tested, but there was a tendency, when there appeared to be a threat of an empirical test, to reformulate the theory to make the test ineffective. Economics did not anxiously seek the challenge of the facts.

-- George J. Stigler

知道大家不容易讀懂,我給出翻譯:

  與事實相符的准則應該尖銳化  -- 尖銳地堅持理論的含意要受可以觀察到的行為的審查。然而,不僅這些含意沒有被找尋及驗証,還有的傾向是,當一個含意受到事實驗証的威脅時,理論就被修改,使驗証無效。經濟學者不渇望事實的挑戰。

(譯文是張五常翻的)

這一小段是Stigler的一篇論文最後一小段。George J. Stigler是公認英語文采最好的經濟學家,所以他的英語足以代表好的英語。好吧。先不要讀下去,花點時間讀一下譯文,思考如果是你,你會怎樣用英語表達,想一下你的表達與他有何不同。

如果問我英語最難是什麼,我會回答用詞最難學,到了今天,我不敢說自己懂英語用詞,我認識懂用詞的人不過一掌之數,儘管不少朋友懂英語,文法沒問題,什麼問題都沒有,但寫出來的不像英語。有誰想到第一句話可以用 sharpened這個詞?我相信英語系里不過一掌之數想到用這個詞。大家可能想到用 concrete 或 specific,但不會如sharpened這個詞生動,有文氣,更加不會想到後面可以接insistence,因為中文通常用這個詞作動詞或形容詞,很少作名詞,然後再用一句從句來修辭。英語經常出現詞性轉化 (不知道怎樣用中文正確表達=_=),即動詞作名詞用,一整句用一個詞組用。例如 觀察這個詞 一般中國英語學習者想到 observe 或 see,不會立即想到 observation 這個名詞。或一看到中文有人或人們這些詞,就想到 person或people,不會想怎樣把後面的詞連在一起,人們分析...,就是 people analyze,不會直接用analyzers 來表達。再讀下去,讀到implication 這個詞,這詞中文解作含意,meaning 也是含意,有什麼分別?為什麼這里要用implication?用meaning可以嗎?sense呢?如果不查英英詞典,不太容易明白。這是中國英語學習者的通病,喜歡直接查中英詞典,對一個單詞了解多數是一知半解。

為什麼我們會不懂用詞呢?我想了一下,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一直把詞看作"單"詞,獨立看每一個詞,而不是把詞看作一句話或詞組的一部分,只懂得了解一個詞的中文含意,然後砌上去造句。中文可行,到了英語就變得奇怪啦。詞彙量是必須的,但不能死背。背一個詞的時候,首先必須要了解它的英語含意,然後找几句老外講的或寫的例句,了解它在什麼語境用,配什麼詞,在句子中作什麼。這樣才算真懂一個詞。現在科技發達了,資料很齊全,在歐路詞典或極光單詞就能做到。

通常中國人把英語語法視作最大的困難,我覺得我們有點本末倒置,連詞和句子都沒搞好,就死摳語法。沒有理解語意,單獨理解語法,只會把英語學死。你知道為什麼上文theory 後面跟be,之後的句子為什麼要用倒裝嗎?可能你只能知道語法沒錯,但沒有理解到語意。我個人覺得,學英語前期不用太關注語法 (聽到不少英語老師的批評),錯也無所謂,可以找人工智能幫助,現在的人工智能幫你改語法比不少英語老師更好。語法可以找電腦幫助,但語意不能,所以用詞才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語學習困難之所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