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第二期:变量【大国博弈】

【听见】第二期00:0025:07

文章太长不方便就听音频吧!

各位听见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跃犇,感谢你听到我。这是听见陪伴大家的第二期节目。更新的速度比较慢,我们从今天开始节目的内容呢就回归正轨,回到我们的书籍解读上来。在读书上这件事上,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它确实是一扇新打开视野的天窗,是件非常积极的事情。但是当我们终于能好好耐下性子,坐下看书的时候,往往又会受到很多困扰。仔细梳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就是不知道看什么书好? 第二就是看了一点,没耐心看下去。第三就是看了,感觉挺好,但是没办法总结出来,运用到生活中去。

所以这个节目就是为了尝试改变这个现状做的探索。

尽管在今天读书碰到了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但历史上,因为读书引发的问题远比这个大得多也棘手的多。人们从有了文字记录事情的习惯开始,刻在龟壳上、青铜器上、竹简上再最后到纸上,经过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尽管很多时代都会有文化管制,垄断文化和教育。但人的独立意识和思想总是会慢慢复苏,等到它逐渐成了大众的消费品,甚至普通人也因为它有一个发声的机会,这时候书籍内容的庞大,其实已经积累到人们远远没有办法装下的程度了。所以我一直都很佩服一种人,那种人叫通才。能张口就来,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古老的时代,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非常非常厉害的先贤存在。因为当时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可能只到达一个溪流的程度,但如果说到了今天,知识已经丰富到爆炸的时代,还有这样的人存在,我觉得那个人的名字应该是满嘴跑火车的骗子。

虽然到现在书已经走下神坛,和人们之间已经不再有距离。大家不光可以看书,有兴趣还可以出书,这件事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但随之而来得隐忧也潜藏着,数据已经可以把读者的胃口摸得一清二楚,他们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以很多人写出来的话也不再是自己想说的话,我们能听到的东西都是我们想听到的,当你在准备为自己的心血创作的历史著作订下一个书名的时候,可能最容易从书商嘴里听到的是:数据告诉我们,如果这本书叫XX,会更容易引起历史爱好者人们的注意。

往日里,在我们朋友圈里刷屏的内容和文章,在别人的朋友圈里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说过,我们已经被很自然的割裂成了一个又一个群体,看起来大家都生活的很惬意,但同样也少了她本应该有的丰富的魅力。

所以我希望能为各位朋友分享能打开我们新视野的有趣的书,同时也希望各位朋友能给我提一些意见和建议,把你们喜欢的书分享给我。再前行的路上希望我们能彼此给予对方力量和陪伴。

今天我们要开始分享的一本书叫《变量》,作者是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何帆教授。这本书想要做的就是记录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段。当时何帆定下了一个目标,他要每年写一本,然后坚持三十年。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书是第一本,记录的是我们的2018年。

如果能像他说的,保持一年一本的频率出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就是自律出名的村上春树,也基本就一年左右的时间出一本书。所以这么看来何帆教授订下的这个目标还是很有挑战性,而且这个目标也足够宏大。就不免招来了很多人的误会。我们对此不作任何的评价,因为我们更关心的是作品传递出来的内容深度和观察方式。对自己的这个目标,何帆说:三十年,写三十本书不是因为我过于狂妄,而是因为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激发出了像我这样的凡人的雄心,使我试图用忘我的工作,创作出比自己更宏大的事物。何帆教授说的不错,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能保持这样高效的创作周期且能保证内容的质量无疑都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完成这个伟大的目标除了凭借自身之外,同样也得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国家欢欣鼓舞。

这本书记录的是我们曾经走过的2018年,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中国经济在这一年遭遇的种种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增长回落、股市下跌,原本已经被大家习惯高速前进的中国逐渐放慢了脚步,人们开始感到焦虑和担忧。尽管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惊涛骇浪,但未来30年出现的变化仍然将会是前所未有的。

这本书要记录的是当代历史,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怎么描述历史上来。一般来说,记录历史的方法就只有编年史这一种方法,这种叙述方式就像一条河流,它会从遥远的过去传递到现代。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中国的GDP在2030年规模将会超过美国。中国的人均收入从中等进入高收入也只是时间问题。大约到202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就会超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按照物理学家泰格马克开展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相当于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大约会在2055年甚至更早出现。

这些结果,我们现在就可以预测,但能够预测未来并不代表我们能知道未来,历史生动的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无数在各自领域的杰出人物倒在了预测的道路上。我们没有办法想象一个GDP规模比美国还大的国家会如何影响世界格局。在中国人加入到高收入国家俱乐部之后,我们是否就能过上童话般的幸福生活。人工智能会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替代我们的工作?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里,30年不过是转眼烟云。30年会发生很多变化,当然也有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所以想要描述出三十年的变与不变,就要用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就像是一位园艺作家说的,要想欣赏一棵树的生命力,需要多年定期去观察。我们也不能一直用同一个视角去观察它,从显微镜下,你能看到银杏树的精子和鞭毛。低下头,你会看到落叶腐化,种子生长。抬起头,我们能看到树叶飘落、开花结果。正如我们刚刚说的,大河模式是单向度的,他会通过描述历史河流的行程告诉我们历史的最终归宿。而大树模式是多维度的,他会让我们不断观察大树的嫩芽和新枝,并不断把目光转到母体上来,帮助我们去全方位的感知母体的生命力。

当我们把记述历史的目光转向大树模式,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它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复述历史,而是变成了寻找一种历史感。历史感不同于历史,它是一种能让人更好得理解自己命运和自己所处时代的东西,而历史,其实是一种对过去的推演。美国有位的历史学家叫威尔·杜兰特,他和妻子花了50年的时间,洋洋洒洒写下一本1500万字的恢宏巨著《世界文明史》。可研究历史这么多年,他们却还是说“历史绝大部分是猜测,剩下的部分是偏见”。这句话让何帆意识到费尽心机去臆想历史的规律是没有意义的,历史的本质就是他无法被预测。

2014年年底,比特币暴跌,搞得人人自危,唯恐避之不及。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的OKCOIN创始人徐明星则备受冷落,甚至还巴不得有人出来骂两句自己,好找到一点存在感。可谁曾想到,2017刚刚到来,比特币就一声狂响,窜上了云霄,整个市场都疯狂起来了。跑步进场的人越来越多,潜在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终于,在2018年9月,徐明星被维权者堵在了派出所里。中午饿了但身上又没钱,无奈门外的前来维权的人才给凑了点钱,给他买了几个包子当午餐。徐明星的午餐倒是有了,但是比特币的下一顿盛宴还不知道在哪里。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宏立城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房地产公司,但他在贵州创造了中国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被人们带上了“中国第一神盘”的桂冠,瞬间宏立城名声大燥。项目的顺利让他们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2017年他们雄心勃勃的决心进军海外。跟他们牵手的是印尼最大的金融财团之一的力宝集团,他们的第一个项目是美加达新城,面积比“中国第一神盘”大了四倍多。可不到一年就铩羽而归。倒在海外的宏立城在17年底开始与碧桂园合作,没想到碧桂园也是出海路上的难兄难弟。比宏立城规模大得多的碧桂园,步子跨的也更大,在马来西亚,一座20平方公里的森林城市拔地而起,但看房的人却很少见本地人,基本都是已中国人为主的外国人。2018年,一把年纪的老爷子马哈蒂尔很意外的当选了马来西亚新一任总理,可刚一上台就对外宣布,森林城市项目不得向外国人出售,政府也不会就森林城市的居住权给外国人发放签证。碧桂园的海外扩张计划就这样搁浅了。

2018年,红极一时的影星范冰冰的弟弟,范丞丞更新了一条微博,内容只有几个字:让你们破费了。刚刚年满18岁的他贴出了两张照片,你要支付60元才能看到第二张照片的高清图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夜之间,8万人下单,范丞丞一觉睡醒账户上多了480万。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一个月之后,因为一部电影的陈年恩怨,崔永元怒批范冰冰,阴阳合同就这样被公之于众,范冰冰被罚追缴8.8亿元。不到半年,演艺圈似乎就由盛夏进入寒冬。一片肃杀,满目愁云。

同样再2018年,“消费降级”登上了年度十大热词,但当作者的团队在试图和社会底层群众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反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身在山村的人们没有觉得什么再降级,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远在大城市的儿女们说起过,现在业务不如以前好做了。当然也有愿意主动聊起聊起这个话题的,他们大多是中产阶级。但跟他们深入交谈后你就会发现,抱怨“消费降级”的那群人,工作没丢,甚至工资也没下降。可是他们似乎比谁都焦虑。

2018年,一个17岁的云南农村男孩和一个11岁的四川农村女孩,他们都毕业了。七月,男孩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女孩那年小学毕业,爷爷接她回到了家。我们不知道女孩会不会走上男孩那条路,也不知道等待男孩的会是什么?

五个片段,是这个时代的不同环境下的缩影。我们都是这个时代裹挟下的一粒尘埃,尽管我们常常不会感觉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和历史潮流有什么关系,社会的变化的速度已经让人们目不暇接,感到力不从心。不过,也就是这样,我们才需要历史感,当然历史感不像是速食快餐,吃完能马上解决你当下最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它更像是一条需要进阶的道路。是需要我们通过长期的思考、实践和观察最终才能到达的一种状态。就像是围棋高手,扫一眼棋盘就会知道胜负格局。观察历史其实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就得找到像围棋高手一样的视角。

过去我一直以为,只有生活在古代封闭环境中的人,才是闭塞的。有人甚至一生都不会走出自己生活的部落和村庄。可没想到,今天在互联网影响下的我们仍旧看不清窗外的蓝天。你认为在朋友圈里刷屏的文章可能在另一个圈子里根本没人看,信息之间是有壁垒的。我们不了解的圈子,他的规模和数量可能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往更深里说,即使在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也可能很少发生紧密的互动和交流。就像是去看演唱会的观众,无非是开场的时候来,散场的时候去,在这个圈子的时代,人们变得更加孤独和漠然。尽管我们每年都会经历很多事情,听到很多消息,但在你的部落之外,在你目力到不了的地方,正在发生着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这些事情会通过千丝万缕的联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以前的世界就像美国作家梭罗说:人们只能看到自己关心的事物。但之后的世界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将会让这种现象变得更加畸形。大多数人都住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在听到自己喜欢的声音、文字和图像的同时,又不断加固着自己的偏见。最终成为那个你曾经讨厌的顽固不化的人。而那些视野开阔、不断追寻的人身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自省和谦卑。

我们站在2020年,去回头看走过的2018。好像每个人都在诉说着什么,而我们这节,要说的就是2018的第一个变量:大国博弈。

你还记在2018年,你是怎么看待未来的吗?

答案无疑只有两种,乐观或者悲观。但是肯定你没有想过,这两种观点很可能都是错的。但他们错的地方不是结论,而是他们判断的依据。我们总是习惯去从经济的基本面判断未来趋势,而在这一两年内,基本面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无论是看投资、消费还是内需、外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都不算很好,也不算差,真正影响未来的趋势是信心。信心的由来要看预期,预期则盯着政策。一年来国家为保障我们经济的平稳发展不懈努力着,也让给大众吃下一颗定心丸,对未来依旧抱有憧憬。

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提出了很有意思的概念叫慢变量和小趋势。我们先来说说慢变量和它相对的快变量。举个例子,天气预报会告诉你台风什么时候会登陆,海浪会达到什么程度。但是,我们只看天气预报,没有究其根本,就永远都没办法搞清楚海上为什么会有波浪。导致海上有波浪的真正原因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会引发潮汐现象,每到固定的时间段就会发生大潮。在这个环境里面,天气就是快变量,是我们直观看到的与潮起潮落紧密相关的事物。而太阳和月亮是慢变量,是他们背后真正产生问题的原因。如果想要探究一个事情的本质,那我们就需要去深入,探寻慢变量。

好,接下来我们说说小趋势。根据美国未来学家、博雅公关的CEO的定义,小趋势就是占人口1%的群体出现的变化。比如说住在一个城市,但要去遥远的另一个城市上班的人、或者是在家里上学,接受教育的孩子,他们都属于这1%的人群。佩恩的这些观察给我们一些有趣的启示:有些人群人口数量相对较小,却能产生与其人数不相称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化已经日益显著,大趋势高高在上的姿态已经很难再去准确描述社会的多向度发展。而且,我们从社会演进的角度来看,其实很少会出现泾渭分明的新旧交替,新的观念和新的现象往往是原有的一些小趋势发展而来的。国内有换上胡服的将士和百姓,欧洲有风靡假发的贵族和平民,其实都是这样来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小趋势呢?在小趋势里面的人会觉得,那是因为自己的力量。而事实上小趋势都是跟随在大趋势之后产生的。拿盖楼房来说,楼房是一层一层盖起来的,每层都一样。但是等盖完房,要装修的时候,每户人家的装修风格就不一样了,所以盖房子是大趋势,装修就是小趋势。我们再看看互联网技术。最初,你想做一个网站,你得找专业的人来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了微博,有了公众号,你不需要懂得任何编程就能发送文章和信息,做自己的自媒体。在这里,互联网平台是大趋势,而自媒体就是小趋势。

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发展初期要看大趋势,我们都会被大趋势裹挟着前进。而到了发展后期,城市和城市之间变得不一样,人和人也变得不一样,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小趋势。

在2017年底,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上,中国出现在了“战略竞争对手”的名单上。对于这个原因,大家通常的解释是:当一个新兴大国赶超一个霸权大国,两者差距越来越小时,国际格局就会出现巨变。但这种解释并不群面。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群想要下车的人。他们不愿意让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太快,这让他们感到不适。也就顺便解释了民粹主义为什么兴起的问题。这种新生的力量不仅影响着美国的政治风向,也给欧洲带来极大的冲击。英国脱欧,直到三年后的今天还没解决。如果顺利,在今年的1月31日才能结束这场闹剧。而民粹主义的大风已经吹到了意大利等这些欧洲国家的土地上。

但是,这种情况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生在1960年到1990年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其实都是有幸坐上经济高速增长快车的人。这让我们对待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态度比西方民众更乐观。我们就像早上赶着坐公交的乘客,我们更关心的是怎么上车,拥挤的人群如同潮水,后面的人推搡着前面的人,不知不觉中,每个人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被挤上车的。坐上快车 的一代人相信,我们的经济增速是最快的,未来也将持续下去;我们下一代人的生活一定比上一代过的更好;个人靠努力奋斗一定能够改变命运;要尽自己所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等到未来,那一代坐上快车的人回望走过的1978——2018这40年,他们会蓦然惊觉:原来这样的高速增长的时代是无法永远持续下去的。我们的经济增速也会放缓,也会有被其他新兴经济体超越的可能,经济增长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相反,过去的快速增长模式已经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公共服务缺失、收入不平等加剧。下一代人未必过得比上一代人更好,越来越多的人明白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信念是经济告诉增长时期才能有的奢侈。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本杰明·弗里德曼有个著名的论断,经济增长会影响国民的性格。在经济告诉增长时期,人民会更乐观、更自信、更积极上进、包容开放。过去30年的中国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如果有什么能让我们这些挤着上车的人和那些着急下车的人团结一致,那肯定是中国和美国碰到了共同的挑战,,而且挑战必须大到中美两国联手应战的时候。这个挑战可能就是人工智能社会的到来。

我们可以拿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来做类比,假如纺机出现的时候,你是一个裁缝;汽车出现的时候,你是一个马车夫;机枪出现的时候,你是一个骑兵,你该怎么办?换个角度再想想,如果火车出现的时候,你是一个旅行者;纺机出现的时候,你是一个棉农;电影出现时,你是一个观众。你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两种巨大的反差,会让一部分人狂喜,也会让一部分人陷入痛苦。工业革命先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变革,随之引发的就是激烈的社会震荡,爆发过工人运动、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最终又到一个新的均衡点。而人工智能革命和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冲击可能是一个量级的。他会让生产效率带来极大的飞跃,也会导致一大批劳动者失去工作。根据麦肯锡的报告,未来可能有4亿个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智能会带来财富的涌入,但技术进步的利益只会流入少数人的手中。有人会说可以让劳动者转型,问题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工人实现转型呢?我们技术进步的前提,一定要让那些面临转型的那一整代人甚至更多,都沦为牺牲品吗?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但2018,它是一个新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见 第二期:变量【大国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