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在历史中的角色——资本运作

人类简史第十六章【资本主义教条】这一章还没有看完,看到举例,突然想到了些什么,觉得需要先把脑海中的内容记录下来。

在经济中遇到了几个问题也是一个有趣的存在。


       资金在资本的解释中并没有实质的物体存在,我们目前看到的人民币也是如此,人民币之所以能够在全国通用是因为他是以政府背书存在的。但以政府背书存在不一定意味他一定是安全可靠,也就是说这种信用在收到其他影响是也会轰然倒塌(具体可参照民国时期的商号汇票出现无法承兑事件),当然这种事件出现一定与背景关系相关。经济的主要作用为了满足对物资的管理。

经济怪圈一: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钱?

         这句话在近几年来尤其风靡,但相信很多人都不懂为什么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钱,这是为了倡导消费提出的观点吗?常态是我们刷信用卡、使用花呗、借呗,然而我们发现自己的经济并无增长,却因为这种消费方式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少了。但负债却越来越高。然而除了心理上的负担,却并没有带给我们什么改变。

       花出去的钱是自己的钱这种理论对吗?这种理论来说是没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这一理论的误解,就像我们以为吃下去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一样。提出这一观点的背后也许是这样的理解方式,花出去的钱是预期通过资金运作能够带给我们资金增长的钱。而不是刺激经济消费后引起市场增长的钱,我们的消费如果是引起了市场的增长,那么预期我们一定是负债越来越多,而资本的钱则会越来越多。

经济怪圈二:为什么银行不断印钱却不会引起人民币大规模贬值呢?

      银行发行货币过量会导致市场经济迅速降温,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必定引起慌乱。但为什么现在银行不断印钱人民币的购买力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下降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后之后对这个问题就能够一目了然

a是一个资本家,成立了一家以政府为背书依据的银行。b作为一个有100万闲置资金的中层 ,将资金存入a银行。a银行承诺预期收益率为5.3%,c需要资金开一家超市,预计需要资金100万用于超市搭建及运作。c向a银行借款100万,借款利率为6.5%,c寻找到b由b提供产品,b报价100万负责全部,这时c将从银行借款的100万给b,b将100万存入a银行,因为物价上涨,100万不能完工,b涨价50万,因为超市已经半完工,无奈c只能再从a银行借款50万给b用于超市构建。

运作资金只有一百万的情况下,目前b的资产变成了250万。c负债150万,a银行货币只有50万,但a银行实际账面已经变成了450万。(此处我们不考虑b突然要求收回资金或者c无法还债的现象),所以a银行实际还可以印刷资金400万。

也就是说市场上本身就有了这么多钱,所以就算a银行印刷这么多的钱也不会影响市场变动。在这个问题上我并没有考虑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关系,因为预期能够带来经济流入的都可以成为企业资产(话不严谨,请勿针对此观点过多纠缠)。既然成立银行自然不是只拢聚一个人的资金在举例时采用三人举例是便于理解。

经济怪圈三: 为什么收入提高,大部分人却没有攒到钱呢?

这个观点应该是屡见不鲜了。很多人会说是因为物价上涨的原因。那么我们来看下是否是因为物价上涨造成我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少。

       举例:建国初期,买一个馒头1分钱,1毛钱可以买10个馒头。当时人均收入每月5元,如果换算成馒头也就是5元=500个馒头。今天一个馒头需要1块钱,购买五百个馒头需要500元。人均收入4000元。也就意味着买完500个馒头我们还有3500元的资金。

举例的目的不是告诉我们就只吃馒头,而是希望能够从资金的用途反映问题。,在今天买完这五百个馒头我们可能还需要买五百块钱辣条配着馒头吃,剩下的三千块约着朋友吃顿火锅,买个衣服等等。提到这里答案已经出来了,因为我们的消费方式多了,当我们不仅仅满足基本需求后进一步提高的自然就是精神上的满足,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一样,人一定是为了满足更高的精神层次而努力,所以不需要纠结我们攒没攒到钱,只需要明白我现在享受的是否是在我这一阶层应该出现的就可以了。

关于这类的观点还有好多好多,经济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写了这么多,不是想要证明我知道什么,反而是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结尾】

书中第十三章【成功的秘密】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宽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文章禁止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在历史中的角色——资本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