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线:职场进阶没捷径,但有技巧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生涯线》。

这本书是由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博士戴维·范鲁伊所写。对于职业生涯而言,点式思维可能会让你把事做好,但线式思维可以让你把事业做成。有意识地用线式思维做好你的职业规划,比什么都重要。

这次,我们重点介绍书中关于帮你走出职业困境的三个内容,分别是:警惕职业停滞、两种停滞方式和突围妙招。

警惕职业停滞

“30多岁,科级干部,不上不下,难上难下。”

“一片红海中,市场份额不增不减。”

“行业瓶颈明显,再怎么努力,也难有大的发展。”

以上情况,算是人在职场最难受的处境了。而且很多人往往习惯于,到了一定的层面就想歇歇脚。这一点在体育界最明显,我们常常会看到某个NBA球星或者足坛明星,在签了大合同,拿下了大代言之后,就很难再出佳绩。直到合同期最后一年,他们才又开始发力,为了来年拿个好薪水,奋力一搏。

阶段性的成功或者进步,很容易让人满足现状。这对大部分人而言,都是事实,只是我们很难意识到,毕竟阶段性胜利的光环太耀眼。

可是,那些在大合同中不思进取的人,很快会面临三个挑战:一个是自己的状态还能否恢复,另一个来自于新人,再有就是你的既有习惯,还能否适应市场规则。

比如,近4年拿了3个总冠军的金州勇士队,靠着三分球几乎改变了NBA的游戏规则,造成其它球队也越来越青睐外线球员。这让那些拿了大合同,但还想吃老本的内线球员,完全不敢怠慢。

因此,如果你一心只关心自己精通的领域,可能就不会留意到外部事物的变化速度有多快。否则,迎接你的一定是衰退,生涯线也会往下画。

两种停滞方式

让我们职场停滞的陷阱有两种,分别是:内在停滞和人际停滞。这两种停滞对职业发展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很久没有进步了,职业变动不大,市场也没什么反馈,就要小心自己是不是正陷入这两种停滞中。

内在停滞是自己造成的。比如,你会对现在正做的事情没把握,或者你对自己的职业储备很有信心,再或者你只是一直做事,但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做过评估。受内在停滞影响,你的生涯线是下降的。这种停滞方式的本质是:不自知。对经济环境的不自知,对行业的不自知,对所属工种的不自知,这非常可怕。

而人际停滞,不是指人际关系,而是拿你的生涯线和别人比。比方你和同事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是两条相似的平行线,可是当你的进步速度赶不上同事时,人际停滞就会出现。

假设你和一位同事绩效大致相当,随着市场的发展,新的需求和技能成为了行业门槛,可是你却没有注意到这种需求,还在使用过去行得通的方法;同时,你的同事洞察了市场,并且快速调整。尽管你还是原来的高绩效,但和他相比,你就是衰退的。

比如,两年前,一个新媒体编辑的要求里有:会使用各种公众号编辑软件。但现在这种要求早就消失了,不是说这个要求不重要,而是它们早就成了默认条件。

突围妙招

想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线始终处于向上态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市场的平均生涯线。

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我们不要把个别成功太当回事,而是脑子里始终装着行业进阶图。比如麦当劳的店长培训计划,某领域销售员的进阶之路,新媒体人的成长曲线等,只要你多请教行业牛人、人力资源行家甚至猎头,都能有很多上升信息,帮你提前洞察未来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把工作当成一个反馈机器,并且通过利用不同的“反馈源”来审视当下的进展。它们包括:你的工作、部门、公司、行业和全球市场,这5项共同构成了你的反馈圈。

尤其不要忽视其他领域的人给你的反馈信息。充分利用这些反馈源,你才能从中了解市场,快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新技能,不断把自己的职场生涯线往上画,领先他人。

在学习上,高效能人事最常用的就是7:2:1学习法。它是指我们70%的时间要用在体验式学习上,来获得反馈;20%的时间要用在观摩上,即看看高手是怎么做事的;最后10%就是参加正规的课程和培训来巩固理论知识。

这样,在外在反馈和内在提升的过程中,前文所讲的两个停滞问题,就能被轻松解决掉。

总结一下,千万不要被阶段性成功迷昏了眼,你应该把精力和时间放到新的方向上,去取得下一个成功。要始终带着刷新自身技能和知识领域的观念提升自己。不然,留给你的,就只剩别人的背影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生涯线》[美] 戴维·范鲁伊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涯线:职场进阶没捷径,但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