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前的随笔

拿到了英语成绩,准备好了材料,9月入学。
读博士,一个提起来就让我手舞足蹈的梦想。
最伟大莫过于信仰,人生短短,几多梦想可成功奔赴,幸甚至哉!

最近有些浮躁,貌似浑浑噩噩,想家!
07年读初中开始住校,13年读大学离家更远,硕士,工作,来港。07年以后我在家的时间就寥寥无几了,16年了,多于半数的时间。我应该是个恋家的人,大概研二的时候意识到的。我们村一脉相承,同宗同姓。从我老爷爷那代人来说,我们家是挺庞大的一支。毕竟我老爷爷老大,亲兄弟四个,堂兄弟八个。到了我爸这一代,他最小的堂兄弟年龄和我妹妹相仿。我爸是长孙,重孙里我是最大的。小时候,白白胖胖,大眼睛,见人亲切,嘴巴贼甜。所以,那么多的长辈,对我都很关爱。我应该是因为受到了那么多的善意,所以特别看重和怀念村子里的生活。

五千年以来,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事。任何时期,最普通的农民,能吃饱饭,娶得上媳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家也是如此!我爸爸及两位叔叔娶媳妇,欠了很多钱。应该是07年前后,奶奶爷爷才还清了帐。小学三年级,县里来了流动动物园,门票3块钱,来回公交4块。我妈犹豫了好久,没舍得,这是04年的事。妹妹年龄略大后,房子不够住了。初中高中阶段,先是住在老厨房里,爸妈结婚时的土坯房子。大学时有部分时间借宿在二叔家。这些回忆都是很美好的。土坯的厨房,十几年烟熏火燎,墙壁黑黑的,房顶也时常落下来点小玩意。房顶拉了块布景,四周贴了报纸,后来地上铺了转。床头放块木板,摆我的书。小小的世界,属于我自己,也是按照自己的心意亲自布置的。总是很馋,总想着,什么时候能每天都吃上肉呢?

一提笔,许多事就涌出来。话说回来吧。

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使得我乐于与人交流,总体积极向上。这也是后来决定来香港并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吧。来香港,学英语,拿offer,疫情期间因为不通关,心态还算平稳。通关后,浮躁许多。一方面,习惯呼朋唤友,而这里志趣相投者寥寥。另一方面,拿到offer后,心思松散了些,又很想家。也常常感受到来自科研的压力。归根结底,还是自律太差,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且有拖延症。高中入学的第一天,班主任说我们初中学习风气不好。大学放飞自我,硕士及至工作也好不到哪去。现在想来,高中时期是最自律的时期。

村小-县城中流公办初中-县一中高中-二本-211硕-港校PhD,一路走来。不容易吗?确实是,成功了,回首望,倒也没什么了。困难时,常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吾自今年来,苍苍着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乎。最不能接受的,是终究意难平,难以忍受自己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些往事,也不免让人有他日若遂凌云志的渴望。

我自己晓得的,最近总想着毕业后去个压力小一点的学校,拿到副高,做个学术混子,哈哈哈!
我对自己的期望,应不止于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