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拒绝的男主角,换成张译,没想到成就张艺谋近十年电影最佳?

上次去电影院,在《赤狐书生》和二刷《一秒钟》的抉择中,我还是选择了《一秒钟》。

两部片子两个极端:《赤狐书生》是集齐帅哥美女,奇幻特效的商业片,题材大众。

而《一秒钟》,则是质朴,充满年代感。

如果说,前者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后者则是对时代的追忆。

其实你说《一秒钟》讲了什么故事,起初我也没看懂。

但在连刷两遍,再查阅了资料,才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

01 三个因电影结缘的人物

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有三个:

一直在线的“戏眼”张译饰演的张九声,假小子装扮刘浩存饰演的刘闺女,以及当地放映员由范伟老师饰演的范电影。

其实开始的出场,我们都不知道三者之间的人物关系,张九声和刘闺女前半部电影他们之间一直在对峙中,却没交代原因,直到范电影出现,才推进故事线的发展。

张九声是个逃犯,他拼劲全力逃出去,不仅仅是一场电影,是为了电影放映前十分钟的《新闻简报》里,关于女儿的片段。

刘闺女想尽办法,从二分场走到一分场,再从一分场回到二分场,就是在电影工作人员不注意的时候,想偷胶片回家给弟弟做灯罩。

而看坐拥铁饭碗,受人尊敬的放映员范电影,则是在一边享受众人的追捧,一边时时担心自己的铁饭碗不保,得好好维持。

这三个人物本不该有所交集,但因为一场电影,他们闯进了彼此的生命。

02 那些你看遍资料才能了解的故事

在看《一秒钟》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张九声为什么那么执着于看电影,为什么一定要在电影里看到关于女儿的片段,家就那,想看女儿为什么不回家?

电影播完,在查阅资料后,我们才发现张九声的女儿是因为扛面粮被车压死了。

这一点电影里给了观众暗示,却没有明说。

女儿早就去世了,而《新闻简报》里的画面,是他能看到女儿唯一的影像。

他在女儿8岁的时候就被抓进去劳改,妻子也改嫁,从此未能见到女儿最后一面,他甚至都不知道女儿6年里面到底长成了什么样子。

那胶片的一秒钟,是这个世间唯一能看到女儿的见证。

这一秒太过珍贵。

所有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张九声白天夜里赶路,和刘闺女斗智斗勇,和范电影胶着......

最终,张九声如愿以偿看到电影,但他在看第一遍的时候,甚至找不到女儿,直到第二遍才泪流满面的说出那句:“一秒钟,太短,不够”。

张九声看着女儿瘦弱却拼极点的样子,泪流满面:“跟大人争什么呢......”

这也是全篇最强的泪点。

范电影,其实是全篇最值得仔细推敲的人物。

放映员,在娱乐稀缺的年代,是威风也是神气的,甚至可以说是地位卓越。

而范电影不离手的那个“放映员001号”大瓷缸茶杯,就是他身份地位的象征。

出门吃个饭,有人给他递烟塞花生,去面馆吃个面,还能多加勺辣子,大家费尽心思讨好他,就为看电影的时候,能预留个好位置。

但,范电影的人物特征不仅仅如此,他的人物性格,比张九声更有层次感。

作为一名放映员,职责就是守护好影片资源。

但在范电影和张九声交心后,他选择了冒险:

他为张九声剪下了两格胶片留着纪念,那段22号《新闻简报》里,有张九声女儿见证的胶片。

老式胶片电影,是24格胶片一秒,范电影剪下2个胶片是违规行为:如果下一个放映员觉察画面有闪烁,或者发现胶片上有粘合的接头,范电影就会受到惩罚。

看似张扬,实则内心充满真善美,人性的复杂,在范电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在电影里,所有人都等着看电影《英雄儿女》的画面以及抢救胶片的画面,是有历史也寻的。

《新闻简报》出了纰漏,是件严重事故,严重到需要取消两个月一次的看电影的机会。

为了让观众看到电影,范电影开始出谋划策,带领大家积极抢救。

在没有清洗液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床单托运,筷子挑头、拉铁丝挂胶片,大锅出蒸馏水冲擦,扇子吹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完成电影的修复工作,让后面的故事继续发生。

03 一秒钟背后的故事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看电影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大事。

那时候看一场电影,如同盛大节日一般欢喜和隆重,是一代人心中最美好的青春回忆。

而这也属于那个年代,独有的记忆。

记得《一秒钟》的编辑说:

“深冬夜里零下四十多度,场部广场上近万人在电影银幕正反两面的雪地里站着,看电影。只有一台放映机,换片时,冻得说不出话的人在雪地上开始一起跺脚,近万人跺着脚,只要电影一放时马上就安静了。

演到悲伤时,近万人的啜泣声在夜空下抽动着……电影看完了还要走五十来里夜路回去,一路想起电影还会感动。”

那个时代放电影的过程都是有趣的。

在《一秒钟》里,破旧的小礼堂挤满了热情的观众,板凳上、窗台上、台阶上、银幕后都坐满了人。

等待修胶片的几小时里,他们耐心等待、喝彩加油,放映一开始便瞬间鸦雀无声、沉浸在剧情中。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全场跟着一起动情歌唱。

电影中,胶片灯罩也是亮点,12.5米就能编一个胶片灯罩,是大家在拍摄电影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秒钟》里的胶片灯罩是特意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人编的,剧组的道具师都没见过这种东西。

“在那个精神非常贫瘠的时代,人们看电影呼朋唤友,四里八乡,成为一种狂欢。不管现在物质多么充裕,精神的这种东西永远是特别有意思的。我们并不是怀念那时看电影的情况,是怀念那时候的情感,那种光影世界带给我们的,梦幻般的情感。”张艺谋说。

其实最后的电影结局,张艺谋最初拍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找到两秒钟的胶片,一个则是没有找到。

最终决定用没找到胶片的版本,而另一个找到胶片的片段,则是被放到了片尾的MV里。

张艺谋解释到:“我希望这个电影不要拍得那么浅,也希望能够通过胶片最终被埋没这件事,告诉大家,这十年结束了。被风沙埋没的胶片,对我来说,代表着一种结束。”

电影也是遗憾艺术的表达。

04 台前与幕后

一秒钟真的是太短了,不够我看十遍。

有人说,《一秒钟》算是张艺谋导演,拍完《金陵十三钗》后,近十年最佳影片。

插个小知识,张艺谋最初心仪的男主是黄渤和徐峥,但是徐峥没有时间,推荐了张译。

喜得喜欢的人,因为我喜欢不喜欢的人就会觉得她矫情,不知所云。

其实你去看《一秒钟》的时候,你需要也有必要去了解一些背后的故事,褒贬不一。

其实,你觉得有距离感就对了,《一秒钟》确实不是拍给我们青年人看的。

《一秒钟》讲的是张艺谋对胶片、对老电影、对人与人之间朴素情感的怀念。

尤其在那个物质与精神都最为贫瘠的年代,这份情怀则显得更珍贵。

《一秒钟》说好懂也好,懂说难懂也难懂。

对张艺谋来说,《一秒钟》其实是一部不带杂念、返璞归真的电影,是70岁的张艺谋写给电影艺术的一封情书。

这个问题张艺谋导演自己曾说:

“《一秒钟》故事简单,也许没有什么商业性,离90后、00后这些年轻人比较远。但是对我来说,对于一辈子从事电影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有一种深厚的寄托,是我给自己做的一个回忆,给自己做的一个纪念。”

《一秒钟》囊括了张艺谋作为电影人的一生,他在《一秒钟》的手写信中如是写道:电影,陪伴我们一起长大。

《一秒钟》是对胶片时代的追忆,也代表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的落幕。

一秒钟很短,一辈子很长。

这个传统得不像这个时代的电影,只怕是越看越少了。

END

编辑 | 沐漪

东宝你造么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东宝爱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徐峥拒绝的男主角,换成张译,没想到成就张艺谋近十年电影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