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质量管理者的自白(连载)-第三章 成长 第3节 职业规划初体验

文/烨子

编写体系文件、学习验证资料、开展现场监督,三项工作齐头并进。这样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8月,入职也近一年,多少有些行业经验了,这个时候突然又萌生跳槽了的念头,为什么?主要还是因为薪酬。由于起薪低,尽管入职公司后已经经历两次调薪,但拿到手的薪水依然较少,和同行相比差了一大截。

但跳槽后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当时其实挺迷茫。继续往质量管理方向发展,做QC或者QA是一条比较稳妥可行的路径,但内心我还是想成为一名记者或编辑,希望继续和文字打交道。

所以就想通过曲线救国,先利用现有的经验跳槽到一个大企业平台去做QC或QA,工作一段时间后想办法内部转岗到人力资源部做企业内刊编辑工作,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因为我知道如果当时直接往企业内刊编辑方向投简历,估计没有几家公司会给我面试的机会,入职成功的概率就更少。

但这种路径可不可行?选择这样的发展方向值不值得?由于之前两三年缺乏长远规划冲动跳槽多次失利的教训,让我不敢再轻易盲目跳槽。这可能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习得性无助,多次失败后变得畏首畏尾。

思前想后,始终难以抉择,于是决定寻求外部帮助。

8月底,我拨通某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赵老师的电话。说来也巧,赵老师是我三年前在人才市场参加学习时偶然认识的,当时主动问赵老师要了一张名片,然后就一直放在我的钱夹里没舍得扔掉,冥冥之中就感觉未来一定会和她产生联系。只是不曾想到,真正和她联系却是时隔三年之后。

当然,这之后和赵老师就一直不定期有联系,只不过后期再和她联系的内容更多是向她汇报我职业发展新成就,自我职业规划的咨询已是很少。

那次咨询之后,我自己心底也悄悄埋下一颗种子,期待未来条件成熟,也能成为一名自助助人、受人尊重的生涯规划师,尽力帮助更多和我当初一样迷茫的人走出职业困惑。

冒昧拨通赵老师电话后,我鼓起勇气,说出了约她进行一次职业咨询的想法(而且是免费的)。坦率地说,对于能否约成,当时真不敢抱太大希望,因为毕竟只有一面之交,而且是三年前,估计赵老师早已忘记。出乎意料的是张老师竟然答应了,而且让我9月10号之后和她联系再确定具体咨询的时间。

9月10号之后我抽时间和赵老师约定了具体见面的时间。几天后,如期见到赵老师。见到赵老师后,我便迫不及待从自己第1份工作开始说起,聊到目前的工作,对过往三年来从事过的每份工作进行了利弊分析,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反思,一口气谈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带着求助的眼光望着赵老师,希望她能给指条明路。

赵老师耐心听完我的讲述。首先是肯定了我自身的几个优点,比如我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同时,也指出了我几个不足的地方。首先是主动意识不够强,虽然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但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被动的选择。虽然是个金子,但缺乏拨开掩埋在金子上面泥沙的勇气,没有主动去突破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点;其二是缺乏自我包装的意识,具备自我包装的能力,却没有学会如何包装自己,就如一个好产品却缺乏一个好的卖相,导致始终无法卖出高价。

针对自我包装,赵老师还给我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比如说多读业务相关杂志,熟悉行业内的动态和企业,利用自己的文字优势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人了解我认识我。

最关键的一点,赵老师建议我别跳槽,哪怕现在薪水再低也要再熬上一年,在质量管理领域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到话语权然后再考虑跳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百思不得其解的种种职业困惑瞬间豁然开朗,重新燃起了积极前行的力量。

按照她的建议,我决定留下来,不久后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和总经理进行了一次长聊,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总经理进行沟通,也获得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同时,在咨询结束后的几天,我心潮澎湃地写下了自己的第1版职业生涯规划。
2008年(短期规划):晋升为部门经理
2009年-2013年(中期规划):获得MBA学位,晋升为总经理
2013年-(长期规划):跳槽至大型企业任高管,择机创业

尽管现在看,当时有几项规划不切实际略显幼稚,后面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经历了几次修正调整。然而,也正是从2008年起,我开始养成每年年底进行年度总结和年度计划的习惯。

那一次的职业咨询后,我开始静下心来,按照短期目标达成所要采取的措施,我向同事借来他学过的教材,开始系统自学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比如之前没接触过的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等教材,利用业余的时间以快速过了一遍。同时也开始去图书馆借《质量管理学》这样的图书来翻看,学习ISO9001等企业行业的质量体系,大概用了一年多时间,初步构成了自己对质量管理1.0版的认识。

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候才是我质量生涯真正的开始。此前,选择医药行业,是走投无路之下的一种被动选择,纯粹是为了一口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质量管理者的自白(连载)-第三章 成长 第3节 职业规划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