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很好》之你所不知道的情感创伤

探究自我的勇气

《其实你很好》这本书上周读了个开始,而今日重新拿起继续翻阅。不得不说读心理学的东西特别是探究自己的内心的那个部分,读起来是需要些勇气的。心里的感觉虽然还谈不上”沉重“吧,但我自幼是在严厉的家风里熏陶长大,也经历过父母离异,内心的创伤多多少少是一定会有的。读这类的文章就如将表面愈合的伤口再次掀开来,逼着自己去正视那些陈年旧伤,试着”上药“再胡乱”包扎“。

之前在正面管教讲师课堂上,导师就提醒我们有一个体验式游戏不要轻易在家长课上给大家带领。那是一个让家长扮演受伤无助的孩子不断重复体验情感创伤的一个活动,不仅是台上的体验者,台下的观察者也常常都是泪流满面。因为我们在这样的体验式活动中看到了孩子遭受的创伤,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导师说,如果我们一旦撕开了家长的伤口却又没有能力帮忙疗愈的话,对那个家长而言其实是危险的。这也是情感创伤的”后遗症“之一,重新体验,最怕消息的想法和情绪蔓延开来。

情感创伤的误解

误解其一:与感情相关比方说失恋才叫情感创伤。而事实是,情感创伤多来自于缺爱的童年。从”被拒绝、被说闲话、被背叛、言语虐待、手术、失败、情感忽视“等等都会带来情感创伤。其严重程度并不是由事件本身严重程度来定义,而是由这件事对当事人心理和情感影响而定,是非常主观的事情。

误解其二:一个人在心理和情感上一旦被伤害,几乎就活在这种阴霾里。而事实是,只要给予一个人所需的资源和情感支持,这个人就一定可以从心理和情感伤害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找回自己的快乐人生。

世界上没有、也不需要完美父母

曾经听闻”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时,当时觉得即好笑又辛酸,但理是这个理。现在想来并不是这样,治愈童年并不需要用一生时间。我之前很想做个完美妈妈,想把全天下最好的都给女儿,却不经意给了身边帮我一起照顾女儿的亲人们许多压力,因为别人很难事事达到自己的要求呀,每个人要求本就不一样,我也未必能100%达到他人的要求。而且随着女儿长大,我发现就算我再怎么包容,她也总是能让我抓狂。放过他人也是放过自己,不执拗,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比如我是独立的,同时我也需要他人的帮助;比如我允许自己哭泣,同时我也依然是坚强的;比如我完全接纳自己,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做的更好等等。

我曾经也把自己的不完美归因于父母的错,可谁不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哪一个父母不是尽自己当下之能予以孩子最好的呢?即使现在看来有些做法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是当时父母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了。当心结释怀,呼出的气都顺多了,所见之天体也更为广阔。

感叹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尚浅,觉得值得深究。我曾为了女儿想要去国外研修心里专业,而美国的朋友告诉我心理学在国外非常普遍,实在说不上是哪所学校更好,因为心理学是选修热门,因为课少简单又容易拿到结业书。而她的心理学知识,全是在狗血的生活工作中积累而得。是啊,只有实践方可出真知。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你很好》之你所不知道的情感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