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0微课:孩子做作业总是磨蹭,没有定力,不愿意脚踏实地,应该怎么办?

我这两年一直在家里带了几个孩子在晚辅。所以关于今天这个孩子做作业总是磨蹭,没有定力,不愿意脚踏实地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我还是有一点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可能会发现:使了各种各样的招数,讲道理,讲到口吐白沫。说好话,说到自己都觉得感动的要哭,有时候骂人骂的自己感觉心脏病都要发了,打人打到手都要抽筋了。但是呢。没有什么用,孩子来就还是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那个熊样子。所以我就想,趁我们还没有彻底疯掉以前,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今天我想分成两个类型,和几个角度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我想分成两个大的类型,一个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一个是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今天晚上我们。主要一起探讨一下小学阶段的孩子。我们会发现,这两个阶段的小孩其实是不一样的。很多小学阶段沾沾自喜的那些爹妈,觉得自己的孩子带的挺不错的那些家长。到了初中,尤其是到了初二的时候,可能就开始疯了。就觉得自己家那个孩子已经变成了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孩子了。然后被他气的一个头两个大,一度可能就怀疑自己当初在医院里是不是抱错了。抱错了孩子,怎么抱了一只白眼狼给回来了。但是你仔细看一下吧,他的眼睛鼻子长得跟他爹没啥区别。所以你还得回到现实,这真的是自己亲手养大的一只白眼狼。所以现在如果。

所以现在如果你的孩子还在小学阶段的那些家长,你这个时候应该双手合十,感谢自己。幸好老娘学的早,现在还来得及。

我们先聊一下小学阶段的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那么就像刘燕老师经常说的所有的问题,我们要先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小学阶段的孩子有这类的问题,一般他都是两大类。第一学习动机,第二,学习能力。

我们第一,首先要解决的肯定是学习动机的问题。我们群里有些朋友已经是学习了很久的朋友,一听到这个问题,可能就会觉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学了这么久,还是没有找到什么办法,真的能够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我去年来开始一共带了四个小孩在家里晚辅,这四个孩子除了中间有一个孩子,还算是比较自觉的。

其他三个孩子刚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跟学习有仇的那种类型。就是提到学习就头痛,就不爱学。我用了长短不一的时间。就现在来说,可以说每一个小孩啊,跟他们自己刚刚来的时候相比。学习态度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那就有的进步大,也有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但是我个人心态是比较好的。我觉得第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学习态度要有改变,因为这个才是最根本的。如果他的学习态度不改变的话,其他的改变我觉得是很难的。

那这里我就想插播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女儿小学阶段的时候一直是班里的,倒数一二名。她女儿自己说她,本来呢,是他们班里的倒数第二名。后来他们班的倒数第一名要走了,他就成了他们班里的倒数第一名。听起来也是让人有点忧伤,本来还有个垫背的,结果垫背的就走了。但是这个妈妈她坚持做到一点,就是他绝不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进了初中以后,这个孩子就开始逆袭了,一个女孩子。然后她现在已经考上了高中,进了14种,学习状态也特别的好。写的作文也经常会登上他们学校的校刊,而且这个妈妈也在我们的群里。我就先不告诉你们她是谁,希望有机会他可以自己跟你们分享一下她和她女儿的故事。

摸着良心说,为了激发我自己带的这几个小朋友的这个学习动力。我真的算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今天我也很愿意把我想过的办法分享给大家,做一个借鉴,都是我的实战经验啊,比较接地气的。有效的方法。我做的第一件事,第一招就是我对他们好,特别的好,然后带他们玩。看到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会大声的说出来,这是一个总的方向。就去年暑假,他们刚刚期末考试,考完我就带他们出去玩,下午带他们去做陶艺。做完陶艺,又带他们去玩密室逃脱。然后晚上带他们在步步高里面吃东西,整个就是从下午玩到晚上才回来。

当然可能是我人品比较好吧,我只出了做陶艺的钱。那个玩密室逃脱和晚上吃饭的钱,其实是另外两个家长,另外两个妈妈出的。就是我在我带着几个孩子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孩子几乎都单独买过礼物,买过零食。然后我也能看到每个孩子的努力,并且发自我内心深处的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很开心。然后我都会用我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出我对他们的欣赏。这个时候你可能要问这根激发学习动力有什么关系吗?其实真的关系特别大。因为每个人他事都需要被看见,被重视的。我们必须把孩子的心理营养补得足够。

孩子才有可能有能量去消耗,在学习这件其实本身比较消耗能量的事情上面。再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孩子,他要喜欢上你,你才有可能听得进你给他的建议,这就是人性。要不然其实像我这个人,我的脾气是不太好的,骂起人来特别凶,对小孩学习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不是因为跟他们关系好的话,估计他们早就都已经被我不是气跑了,就是吓跑了。但实际情况就是,他们不但不跑,而且他们就是很害怕,我不要他们来了。因为他们有时候表现不好的时候,我就会跟他说,如果你继续这样,你就不要来了,你就回去。但是他们就很怕,很怕,说不让他们来了。

所以也就是说,我平时在他们的情感银行的帐户里面存的钱还是比较足的。所以有时候我就算发一下神经,在这个情感银行账户里面支取一点,他们也不会跟我计较。而且我也会反复的跟他们强调说,没有人是完美的。我来就是这个鬼样子。你们也不要被我对我抱着太大的期望,我的脾气肯定是不太好的。我会尽量控制改变我的脾气,但是估计我也做不到,永远不发脾气,我做错了的时候我也会赔礼道歉。我一直就是这样子,给他们做一个真实的榜样,而不是说。去标榜自己多对。我是肯定会有缺点,我会明着跟他们说。同时我也要求他们就是不要对自己要求完美,真实一点就好。

说完第一招,再来说一下我的第二招,我觉得这个第二招是非常重要,特别重要,很重要。这一招是什么呢?就是改变思维模式。我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刚刚来的时候都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习得性无助是美国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感觉大多数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这个状态。什么叫习得性无助呢?它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换句话说,就是总是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达到他想要的结果的时候,他就对努力失去了信心,就放弃了努力,他不愿意再努力了。我这里有两个孩子,来的时候是非常典型的这种状态。然后我找到了对抗这个习得性无助的最佳的药物。那也是你买的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发出的药方。就是我经常反复跟我的朋友推荐的一本书,叫终身成长。就是把固定性的思维转变成成长型的思维。我为了给他们洗脑,转变成积极的思维模式,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我给他们听德韦克教授的演讲。给他听他给他们听他的书,然后还有沙哈教授的积极心理学在哈佛大学讲课的片段。

沙哈教授讲到关于信心对一个人的影响。等一下我课后我也会把这几段视频发到群里,跟大家共享。然后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我就会放终身成长的这本书给他们听。你们也不要觉得奇怪,为什么我放什么给他们听他们都愿意听,愿意看呢?因为我的第一招用的比较好。因为我跟他们关系很好,所以我说什么他们都还是比较愿意听的。然后我就用几个事例来说明一下,这些孩子的变化啊,

第一个。就是我这里有个孩子,他考试的时候,他的作文一般最多就写四句话,就不写了。后面有一次,我就逼着他,必须自己独立的完成一篇作文。就是在我们家做作业的时候,然后他那篇作文写的非常好。我们就给了他足够的鼓励。他就慢慢的建立了信心,后面他语文考试连续三次的小考,他就都把作文写了一满一满版。第一次作文扣了16分,第二次扣12分,第三次他的作文扣的是五分。可能对你们来说,觉得孩子作文扣五分是比较多,但是对这个孩子来说,他的作文扣五分是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很好的成绩。他就特别开心。然后他跟我说,他说,我要把这张扣只扣了五分的卷子留下来做纪念。而且他跟他妈妈说过,我们说他是非常开心,他只扣了五分。这是第一个孩子。

然后第二个孩子,他以前有一句口头禅是什么呢?就是不管我让他做什么,他都会说这个事也搞不出来。但是现在他说话的风格就已经完全变掉了,就是这个寒假我带她做那个数学的时候。他就会说。你看那么难的数学方程,我最后都搞懂了,我肯定没问题,我都肯定能学得好。这就是他来之前跟现在的区别,他的思维方式已经完全转变了。

然后第三个孩子也很有意思。就是他刚来的时候呢就是。你让他搞学习了,他就好像跟学习有仇。坐在那里就是发呆,其实这个孩子本身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就是学习兴趣被磨灭的很厉害。但是他在我这里学习他是什么状态呢?就是他星期六在我们家学了一整天。真的是整整一整天就学40分钟就休息十分钟,这样子,但是他还跟我说。阿姨,我明天还可以来罢,他星期天还想来学习。然后期末考试一考完了以后,他就总是不停的催他妈妈,让他妈妈去帮她问分数。他妈妈说,从来没看到她这么在意过成绩。这就是他的转变。

第四个孩子就是我这里相对来说是最自觉的一个孩子,在来我这里之前呢,她的成绩属于中等,就是胆子小一点。刚来的时候他就只粘我我,我那个时候也请了一个老师,但是他就不要我请的那个老师教他做作业。他只找我。现在她的转变就是她的性格有变化,现在越来越胆子越来越大,然后落落大方。这次考试也考出了她有史以来最好的分数,英语是100分。数学好像是97,语文94大概是这样啊,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反正他妈妈说是考得最好的一次,然后也获得了优秀学生。

我觉得如果不改变孩子的思维。他们就是一直在担心失败,然后很害怕去面对,也不愿意去努力。所以我跟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忘记结果,我们只专注过程。如果过程我们已经经历,那无论结果是什么样的,我们都应该开开心心的去接受。因为这是我努力过后的结果。我既然努力了,我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如果我没有努力过啦,才知道后悔。 这就是我的第二招,改变思维。

第三招,树立榜样。去年我们群里面组织了去看零零后那个电影,我们群里应该有很多人都去了。然后我就把我带到这几个孩子都带去了,让他们去看一下这个电影,以这个电影里面的男女主角这个池亦洋哥哥和柔柔姐姐为榜样。因为这个电影是一个纪录片,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从小也是一样的,受到了学习上的困扰,人际交往上的困扰,生活中的困扰。我就是希望他们可以学习一下,怎么样积极努力的去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包括这个电影里面有一些经典的句子,我也经常会拿出来跟他们分享。

电影里池亦洋那个男孩子就说过,他说:正确的路往往是比较难走的路。然后那个柔柔姐姐也说过,她说:被人拒绝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有时候我就会这样去跟他们说,他们就因为他们看过这个电影了,他们就很能接受。有时候我还会跟他们探讨一下剧情。我说你看这个池亦洋哥哥他选择了橄榄球做大的追求,但是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可以放弃学习了?他出国是不是还是要考很多次?还不是对英语的要求,是不是还是很高的呢?然后这个柔柔姐姐小学的时候学数学是不是也很吃力呢?他出国在一个人在国外,是不是也会遇到很多跟他收留他的家庭之间的矛盾?我会跟他们探讨这些问题。

有一次我还组织他们开了一个沙龙,让他们几个自己谈看了这个电影的收获。除了电影里的偶像,我还给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找了一个榜样。就是我的那个朋友的女儿,我就特意这回放假,我带了两个孩子去这个朋友家里登门拜访,就让这个小姐姐跟他们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了她的经验和建议。这个姐姐就告诉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是很重要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小学阶段背一些唐诗也是很有用的,因为到了初高中以后就没有时间背了。所以你看拜访回来的第二天。我就跟其中的一个商量,我说我们每天背一首唐诗和一小段文章,你看怎么样?他就非常愉快的答应了。

但是我记得这个女孩子她刚刚来我们家学习的时候啊,你让他背书呢,就像要她的命一样。就为了让他背个书,他不知道哭过多少次。所以回想起他到我这儿来一年多的变化。我就想起一句话,就是量变到质变。我觉得孩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耐心和要有方法。给孩子时间持续不断的给他注入心理营养,我们能够看得到他们的努力。看到才能给他们持续不断进步的动力,看见是很重要的。其实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孩子做作业磨蹭,没有定力,不愿意脚踏实地。这就好像我们肚子痛呕吐,这些只是病的症状,而不是起因。

他有可能是因为肠胃性的感冒或者节食或者食物中毒等等原因引起的。如果我们只是吃点止痛片或者止吐的药,那是没有办法根治的。以我的经验,我觉得如果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即使你想了很多的招数。可能孩子会好一阵子,但是过一阵子以后呢,这孩子可能又会打回原形。

我们如果想真的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也不是我今天一节微课就可以讲得透彻的,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已经走上学习这条路。慢慢的我们就会找到方向。

说完学习动机,下一步我想聊一下学习能力的问题。学习能力很重要的第一步是一个孩子的专注力。关于专注力,我有一个很简洁又很有效的方法,想分享给大家,就是让孩子去冥想。让孩子养成冥想的习惯。这个贵在坚持,其实每天不需要很久,十分钟就够了,但是每天都坚持。关于冥想的作用,其实我不止一次的听到专家的推荐。冥想时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的。

等一下,我会把那个哈佛大学伤害教授关于冥想的作用的视频。还有一个我经常用的萨提亚的冥想的音乐,发在群里跟大家共享。专注力的培养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见效的,所以我们要有耐心。然后我还想补充一点,就是情绪对孩子的专注力的影响。我们很多家长有时候看着孩子写作业不认真,或者教一个题总是教不会的时候就忍不住要发飙。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当我们的情绪,这种很不好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大脑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只会发现,就是我们越发脾气,孩子就可能越惊慌失措。要不他也跟着发脾气,然后他就更不知道这个题目怎么做了。因为我是比较喜欢看一些脑科学的书。

有一本书叫全脑教养法,我也推荐给大家,我觉得是一本很好的书啊。然后他就会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发脾气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失控的时候。孩子用于逻辑思考的上层大脑。他的大脑是分为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的,然后这个时候他的上层大脑。因为情绪的原因,他就已经被下层大脑给劫持了。说的简单点,就是现在他的上层大脑不起作用了。等一下,我会发几张这个脑科学的这个讲解书上的讲解,发给大家一起仔细了解一下。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也不可能展开了讲。这个脑科学的书,大家可以自己去买这本书看一下。但是我觉得作为成年人,至少我们应该比孩子更理性一点。

我们要想明白,我们到底是希望孩子能够真正的学会知识,还是只是想发泄一下我们的情绪。如果我们是希望孩子能更好地学会知识。那我们就有必要控制一下我们的情绪,因为真的,我们的情绪是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的。然后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我自己是过来人,我也知道,有的时候我也不是不想控制情绪啊。但是老娘就是控制不住啊。我想,可能这是我们很多人的一个困扰啊。那么我那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的情绪倒是到底是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情绪?其实决定我们情绪的并不是这个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和看法,决定了我们的情绪。

所以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对事情的认知,才能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让我们着急生气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的执着和对孩子的不理解。我们的执着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标准的孩子。你现实中的孩子与你心里标准的孩子不符合,所以你就很生气,很恼怒。我们对孩子的不理解来源于我们以为对我们来说很容易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应该也很容易。我们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反复学习和巩固的东西。对一个只有几年或者顶多十一二年的生活经历的孩子来说。他是并不容易的。这里要谈到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观念,就是我在樊登读书会听到的一个叫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这个概念是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伊丽莎白牛顿的一个实验开始的。他仅仅靠着一个研究,就获得了心理学的博士学位。现在我跟大家玩一个游戏,互动一下,你们不需要在群里回答我,只要在心里对自己说出答案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会在我的桌子上敲一段节奏,大家可以听一下我敲的是什么歌。大家可以听一下啊,怕我敲的到底是一首什么歌,应该这个格式大家都听过的。

这个游戏我玩过很多次,但很多人都玩过。大多数朋友几乎可以说,90%几的朋友都猜不出来,我敲的是什么节奏。这就是我们说的知识的诅咒。就是你以为在你脑袋里知道的东西,你的想法别人也理所应当的应该知道。因为在你脑子里就是一个很清晰的节奏,你觉得这未必还不简单吗?所以当我们一旦知道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很难想象缺乏这种知识的情形。所以我们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发脾气,因为觉得这么容易的题你怎么居然不会做。这就是知识的诅咒给我们带来的困扰,这个概念对我的影响很大。

那我们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其实这个孩子的专注力已经很不错啦,但是家长可能觉得还不够。她的要求还更高。事实上不管是专注力还是任何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要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的话,没有哪个孩子会是合格的。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我们也要好好的内观一下自己,真的是孩子不够好吗?还是我们的要求太高。除了专注力。我还想提醒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孩子的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因为实际上我们学习的过程。两个主要的输入器官眼睛和耳朵。我们靠看个听把信息输入到大脑,然后加工。但是我们在平时观察一下孩子的视觉能力,你会发现有些孩子。他写一排字可能要看好几遍,而且经常会把数字看错。

你像我自己带的小朋友,就是这个2和5,这两个阿拉伯数字不知道看错了多少次。还有一个听觉能力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你像有的孩子,如果你说话的语速稍微快一点。他就听不清你在说什么。或者你跟他说的东西说完,他马上就忘记了。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关注一下孩子是不是输入信息的这两大门户有能力不足的情况。如果确实有能力不足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你帮助他去训练。而不是你的责备。因为没有哪个孩子,他不希望自己是个耳聪目明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给他们的基因就是这个样子,我想我们没有理由去把这个责任推到孩子身上。我记得上次在抖音上面看了一个短视频。

那个老师最后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人家叫你一声爸爸妈妈,你好歹也要帮别人承担一点吧。你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去对吧。这个学习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可以去找这样专门的机构训练。我觉得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降低自己的期待值,看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孩子的潜能才能在我们的陪伴下慢慢的激发出来,做到他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能够持续不断地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养成成长型的思维,这难道又不是一生的财富吗?在这个充满挫折的人生的路上,难道只有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吗?性格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多大影响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做家长的可能也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同样还有些孩子的能力其实已经很不错的家长。真的也要知足,不能无限的去提高自己的标准。你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也会觉得。我永远达不到我爸爸妈妈的标准的那种压力。其实你如果真的想要给他孩子动力,那你应该去爱她,看到她,鼓励她。看见他。给到他心理营养,你才会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心理后盾,在根上施肥浇水。才会开出美丽的话。你别只用高压的标准去要求他,你只会磨损孩子的动力,而不会提升他的动力。

本来我还准备了一段学习语数外各方面可以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时间有限,我不想讲那么多了。就是我今天为什么很愿意把学习的事情说得这么详细?有一本书其实对我的观念影响还是很大的。就是马丁塞利格曼写的,教出乐观的孩子。书上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我们需要的不是鼓励儿童感觉满意,而是要教到他们表现满意的方法。比如说怎样学习,如何避孕。如何远离毒品和帮派?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可以不先教表现满意而直接到达感觉满意。掌控挑战工作取得成功,克服挫折会获得自尊感和愉悦感。一旦孩子有了自尊,就会带来更多的成功。

不先获得与现实世界交往的好的成果,而企图直接得到感觉满意。那就是将因果关系颠倒了。如果你的孩子感受到自己没有价值憎恨自己或者缺乏信心。那就反映出他相信自己与现实世界的交往是存在困难的。所以一旦他与世界或社会交往得到了改进,并且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她的情绪就会有所改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因为我们学习以后,往往非常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会非常的关注孩子的自尊,然后生怕自己伤了孩子的自尊,变得畏手畏脚。该坚持的原则也不敢坚持了。我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给大家只做一个参考啊。

我对我自己带的几个小朋友,我对他们学习要求其实是很严格的,经常会逼着他们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有的时候他们被我逼得受不了了,也会哭,发脾气啊,在我们家发很大的脾气。但是我就是一句话,要不你按我的规矩来,要不你就不在我这里学。所以就是这样,他们就知道在我这里要想学下去呢,反正躲懒是躲不了的。你让他们走了,他们又舍不得走。因为本身相对来说我还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啊,虽然有时候凶一点严一点,他们还是很喜欢我。另一方面,他们几个小朋友之间建立了友谊,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小伙伴。所以在我的逼迫下,每个孩子都有或大或小的进步。尤其是两个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就是被我从这个坑里给逼出来了。

他们现在就开始愿意努力,愿意去面对。在我的心里,我不在意他们最终的成绩会提升多少。但是这种精气神这种不放弃努力的精神,这种通过努力以后就肯定可以进步的这种成功体验。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体验和经验。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最后这一句话是,摘自《少有人走的路》。

关于小学阶段的作业问题,我总结一下,我今天说的这些观点就是先解决学习动机。学习的内动力的问题。这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小孩子的内动力已经被破坏了。那我们也一定要拿出耐心来慢慢的修复。

如果小孩现在对学习还有兴趣。那我就希望现在在听课的各位亲,你千万千万千万要保护好这份兴趣。要知道保护是很不容易的,破坏是很容易的,而重建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你如果去参加一下我们的线下活动,听一听很多到了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说一说他们的烦恼。你可能就会对你现在说的话和做的事情更谨慎一点。对于那些动力不足能力没有太大问题的孩子,我个人的建议是尽可能的放手。但是自己做家长的要持续不断的去学习,成长。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看到孩子。

父母的看见和信任,才能给到孩子进步的动力。要知道,现在小孩在学校里面,其实他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在家里还得不到孩子支持,还继续陪着老师和学校一起给孩子施压的话,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换成你。你会怎么样?你扛得住不?

另外,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确实有欠缺的,那我们还是要伸出援手,降低我们的期望值,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让他们找回信心。我觉得成绩不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是他的性格,他的信念系统。对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句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把孩子生下来,到底是希望他们幸福,还是让他们来为我们争光长脸。如果是希望他们幸福,那到底什么是幸福呢?怎样才能幸福呢?我们自己过得幸福吗?

今天我们也没有时间来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一个问题聊得这么透彻。希望有机会我们能在线下见面的时候。做更深入的探讨。谢谢大家的聆听。


课后其他说明链接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1] )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学术的定义,如果我们很熟悉某个对象的话,那么我们会很难想象,在不了解的人眼中,这个对象应该是什么样。

简单的说,就是你不明白为什么,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别人却无法理解。

我们的知识水平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使我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真正的成长,永远是从回到自我身上,收回“烦恼”的主动权开始的。

不再试图以任何的方式,凭借任何的理由,要求对方改变,渴望对方能以“更对”的方式对待自己,而是回头看看自己:我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受伤? 才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所有的痛,所有的“伤”,其实都是内心的光没有照到的地方。

再厉害的神医,其实也都是借用病人自己的恢复功能来治病的——因此,成长就是穿越自己心中种种的“痛点”,走向更健康的自己。 所以,这无法经由一个道理,或者一个“大师”而立马痊愈,而是需要安下心来如实面对自己。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2-10微课:孩子做作业总是磨蹭,没有定力,不愿意脚踏实地,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