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得有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曾经我们都辜负自己太多次了,很多目标随着时间一起流逝,我们还没执行,时间就过去了。
目标完不成的原因有很多,这里就简要地提常见的几点:
[if !supportLists]1. [endif]对自己能力评估不准确,设置的目标太大或者太多
[if !supportLists]2. [endif]没利用好时间
[if !supportLists]3. [endif]外界影响因素太多
[if !supportLists]4. [endif]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行不下去
[if !supportLists]5. [endif]执行力不够
厄廷根说:“人在追求梦想的时候,力量是最大的。但并不是随便的一种,而是过去经历评估过自己行得通的一种。”
这个表达的意思是:很多能完成自己小目标的人并不会看到一个梦想就随便“点火”。如果他们评估完觉得有机会,他们会全力以赴。如果评估完觉得机会不大,他们会迅速放下,投入到更加有可能的目标中去。
这种思维方式叫 “WOOP” ,即“心理比对”——W(愿望,Wish)→O(结果,Outcome)→O(障碍,Obstacle)→P(计划,Plan)。需要再完善,补充内容
Gabriele Oettingen 教授提出的 "WOOP"思维方式,即"心理比对", W-wish (愿望), O-outcome (结果), O-obstacle (障碍), P-plan (计划)。
当我们过度聚焦于wish, 不做plan:幻想所带来的愉悦感似乎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美好的假象,如此一来虚耗了我们的干劲和斗志,从而导致在现实中无法全力以赴,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当我们聚焦于obstacle ,不做plan: 我们会被心里想到的各类困难所吓倒,没有干劲,萎靡不振,裹足不前。如果想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我们就应该试着做好计划,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障碍,这样其实离成功又会更进一步。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心理比对”能让一个人的心智变得成熟——我们经常被人说——你做事情没有轻重,不知道好歹,拎不清。“心理比对”能让你学会评估、知道好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会随便点火——成为一个理性乐观派。
有一段著名的祈祷词:“愿上天给我力量,改变可以改变的事;赐予我勇气,接纳不可改变的事;给予我智慧,区分两者。”
“心理比对”,就是这个聚拢资源在可为之事,快速放下不可为之事的区分的智慧。
“心理比对”其实解决了1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三分钟热度。三分钟热度的人,就是对于未来有过高预期的乐天派,总觉得这个事也许可以,那个事也许也可以,很少思考趋势、资源、时势。最后导致事情无法进展下去。
关于心理比对这个思维方式,大家理解了吗?
理解了心理比对,我们回头看看成功学就会有深刻理解——为什么成功学不靠谱。成功学故事几乎是一个反心理比对:
放大了乐观、预期和梦想,短期减压,长期降低了行动力;
为了突出大师的厉害,放大了个体可能性,弱化消极现实(恰恰是幻想最大的副作用);
鼓励人们不顾一切追寻自己的梦想(乐观幻想派死得最快)。
但是从商业模式来说,也能解释为什么成功学模式能成功:还是有很多人从成功学中受益——成功学起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人多——只要人多,人群里就会出现一群“本来就有实力,也充分考虑了消极现实”的人,这群人只要增加点儿“纯鸡汤”,就能完成心理比对,信心十足,全心投入,真能成功。
而一个一万人的课,有3个人成功,就足够开下一期3万人。这是一个放大小概率事件、获取大众资源的方式。
你也别说人家黑,股市赚钱、彩票购买,都是这个套路。
可以尝试给自己来一个“心理比对”,下次遇到定计划、思考梦想的时候,按照顺序思考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写下来——依次回答下面的问题:你的期待是什么?在当前的情况下,这个期待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在当前的情况下,最大的现实障碍可能是什么?你也许会说:这不就是想想优点,再想想缺点吗?这有什么新鲜的呢?这个不够刷认知,不做了。心理学常说“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我也要加一句——行动才是改变的抵达。
讲到如何通过心理比对制定一个靠谱的计划,今天我们进一步落地——讲述见招拆招的智慧。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在家里想得好好的工作计划,一旦遇到具体的打断,情绪上来,完全麻爪了。
一个在饱着肚子制定出来的节食计划,在饭桌前完全失效了。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工具叫做“ 执行意图 ”,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
一个概念
执行意图是由彼得·M·戈尔维策(Peter.M.Gollwitzer)提出来的。这个人是谁?就是前面说过的厄廷根背后的男人——她的丈夫。
执行意图就是你针对某个愿望的明确意图——简单说,就是你“具体要怎么做”。
彼得的研究一开始听上去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一旦你下定决心执行某事,制定明确的计划会有助于采取行动,克服障碍。类似你需要把目标设定成SMART法则。但是接下来的部分开始有趣了。他发现,仅仅有目标是没用的——因为目标执行一旦遇到障碍,往往计划就变成了纸上谈兵——他发现有一种方式可以应对这种现实障碍,就是用:
if……(某个情景、状态)……then(某个反应)
如果……(某个情景、状态)……那么(某个反应)
的方式制定的,这个人的执行意图会大大提高。
比如说:
在和领导沟通之前,就给自己设计一个执行意图。
如果(我紧张),那么(我会打开PPT说一段我比较熟悉的工作汇报)
如果(我紧张),那么(我会告诉自己,又不是演讲,只要真实表达自己就好)
如果(我紧张),那么(我会告诉自己,先安静下来再讲话)
……
具体的内容可以按照你喜欢的模式,只要提前设定好,心里演练几次就好。
执行意图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过去仅仅设定目标的方式在稳定的环境下好用,在变化的情景中,仅仅设定目标就不好使——因为变化带来的压力让你来不及思考,就被情绪淹没,只能依靠本能动作了——而本能基本上又是最糟糕的选择。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提前演练所有的可能性。
执行意图等于在潜意识里给最糟糕的情况做了一个预案。一旦遇到障碍,这个预案被唤醒,马上见招拆招。
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临场发挥失常,高手平时都完成了很多的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