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学习之路-01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核心

信息电子化 -> 存储传输

改变效率

  1. 交流
  2. 娱乐
  3. 信息安全
  4. 计算

信息流 物流(物与物的关联)

互联网 && 物联网

商业模式

360 周鸿祎

  1. 流量获取+流量变现

  2. 用户至上,体验为王

  3. 互联网赚钱逻辑

    1. 利用互联网卖东西

    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
    虚拟服务

    1. 广告
    2. 增值服务 服务费
  1. 互联网精神:免费

    有条件的免费:比如预览+收费

小米

  1. 专注

小米专注在应用层面
少即是多,大道至简
小米只专注了系统的UI, 如何更好的适应中国人是习惯,增强用户体验
小米手机时期是专注的产物,后期的杂货铺是基于小米手机营造的良好口碑

  1. 极致

做到自己能力范围的极限

  1. 口碑

超越用户的预期
米粉的形成
口口相传的作用

  1. 小米模式

苹果+Facebook
发烧友+社区

  1. MIUI的早期免费模式

角色
关系
位置
规则

互联网思维

用户思维

用户体验
重点是用户体验到了什么
用户在产品中的参与感
互联网产品的屌丝文化,草根文化

简约思维

专注:少即是多
简约即是美
功能做加法,界面做简介

极致思维

打造让用户超越预期的产品

解决痛点:刚需,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
解决痒点:别扭的点
提供兴奋点

服务即是营销

锤子手机失败的原因:
最早的锤子手机,解决了一部分用户的操作痛点,和大量的痒点,并提供大量兴奋点,但是手机是一个以硬件驱动的产品,在硬件没有大的突破的时候,很难在系统级上做出质的分别,特别是Android系统又是一个由谷歌主导的系统,虽然开源,但多数厂商都只是提供UI级别上的优化.
而小米手机前期能收获大量的米粉,则是由于MIUI前期良好的口碑.锤子OS解决的只是系统级部分的操作简便,而操作习惯和迁移习惯又不足以让用户迅速使用锤子OS.
相对初级的小功能更新,使得其他厂商能快速的抄袭模仿,而锤子必须不断的创新,而往后,锤子面对资本压力,开始走量走稳,我觉得是一种忘记初心或者部分忘记初心的行为.

迭代思维

  1. 小处着眼,微创新

点的微创新到面的质变创新

  1. 快速

快速迭代
速度比质量更重要
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

  1. 传统行业的迭代思维

相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迭代周期,传统行业做不到周更新和月更新等快速迭代的周期,我觉得应该从使用用户着手,打通用户与企业的沟通桥梁,在大的更新周期下,做到小的点创新

4.随身wifi做了什么微创新

传统PC机由于没有无线网卡的痛点,而这类的PC机大量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在没有wifi或者wifi环境差的情景中,用户急需一个能方便快捷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而这个就是随身wifi的用户痛点,而我觉得这个痛点的概率还是普遍存在的.
而随身wifi快速的使用方式,则是其良好的口碑的行程的关键,插上随身wifi,打开软件,就可以使用,简单的3,4部操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正是良好简单的操作体验,使得随身wifi能快速的积累口碑.
而价格则是传播的关键点,用户获取到这个服务的成本越低,那么其良好的口碑就会发生越大的作用

流量思维

  1. 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

使用免费来快速积累用户
基础免费+增值收费
差异化
短期免费+长期收费
免费的流量入口+收费的增值服务

  1. 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社会化思维

  1. 构建用户网,形成口碑营销
  2. 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重塑企业和用户的沟通关系
  3. 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重塑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

wiki百科

  1. 整个开发周期中,即时通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反映,做到快速迭代

思考:为什么用户乐意参与产品的开发和迭代中并提供反馈,用户是如何思考的?
用户了解和关注产品,首先产品是一定解决或者便利了他的痛点,痒点,或者提供了兴奋点,这是用户参与产品的基础.
用户参与产品迭代是简单和直接的,而他提供他的意见,所产生的成本是低廉的,用户乐于进行这种低廉的参与,而可能产出是相对较大的,产品可能因为他的建议而进行优化迭代,使用户有一种主人翁的参与感.
用户参与迭代一般能得到一些小的奖励.
用户参与和反馈,一般都是自己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痛点和痒点,这是用户乐于提供反馈的前提.
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其实用户作为第一使用者,在他的角度上,当企业能解决这个问题,他能产生一定的荣耀感和参与感,乐于后续用户继续进行反馈.

大数据思维

  1. 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2. 大数据驱动运营管理
  3. 精准运营基于大数据

思考:当前产品没有大数据怎么办
着眼现在:不断积累用户和用户行为,从现有的用户数据中做可能性的猜想和数据分析,不能因为用户数据量小就不做数据分析和挖掘,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学习和深入,从小做起,积累小的点,期待大的质变点.
放眼未来:构建大数据的基础工作,不能因为用户数量不足就放松大数据的收集工作,在前期积累用户的过程中,就做到用户行为的分析,为后续的大数据跟进做数据基础

平台思维

  1. 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2. 善用现有平台 && 开放平台

跨界思维

  1. 寻找低效点,打破利益分配格局
  2. 携"用户"以令诸侯
  3. 敢于自我颠覆,主动跨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学习之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