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只是历史的一个坑

      宋王朝是一个很奇葩的朝代。宋朝时期的GDP曾占世界的三分二以上,为各朝代第一。人口至大观四年(1110年)达1亿1275万。不但如此,它还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最繁荣的时代,很多人认为宋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这是有根据也是很有道理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国,它的军队却弱得很,拿当时的所有敌对政权如:辽、西夏、金、蒙古都毫无办法。宋王朝割地、赔款不说,甚至还当起了侄皇帝、孙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无语的王朝。因此,每当谈宋朝的特点时,人们都喜欢用一个‘弱’字来概括。

        大宋的军队不是弱旅。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宋朝前期禁军的战斗力,训练水平很高,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朝代。无论是劈刺还是拉弓射箭,辽国军队与禁军相比明显处在下风。同时,从宋朝军队开始,火器登上了战争的舞台。宋军使用的火器有霹雳炮、震天雷、引火球、铁火炮、火箭等,宋军无论攻坚还是野战能力都有巨大提升,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相比是占有优势的。

        大宋开国时军队的战绩可圈可点。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976年,宋太宗接位。978年3月 ,漳、泉二州陈洪进归附。978年5月,吴越王钱淑归附。南方割据政权全部被消灭。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出征北汉,把十国中的最后一国灭掉。

        大宋管理军队的措施却很奇怪。961年宋太祖召集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举行酒会,并软硬兼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于是,众人“皆罢军职”,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北宋因此成为一个鼓励高级将领追求物质享受的朝代。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吃粮当兵思想盛行,特别是在灾荒之年宋朝还有将难民纳入军队中的习惯,军队竟成了赈灾的福利院。这些都影响了军队的战斗意志。在著名的高梁河之战中,太宗亲率大军围困辽南京,形势十分有利。虽然太宗亲冒矢石,每日督促众将攻城,而将士大多怠慢。后仅仅是掘城部队挖出几只蟹,便有将士借题发挥,动摇军心,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可见,一开始战斗意志就已经成了北宋军队的致命伤了。军队从上到下战斗意志不强。到了北宋后期,战争减少,经济繁荣,军队战斗意志进一步变弱,仗就更没办法打了。

        宋太祖改组了禁军领导机构,简称“三衙”、“三帅”,都由皇帝任免,只对君主负责。“三衙”、“三帅”分掌京师禁军,有统兵权,并无调兵和发兵之权。调发军队之权在枢密院,但它无统兵权,因此二者权力分离。同时规定禁军都必须经常变换和调动屯驻地点。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戍守,而外地驻军也须到京城屯驻,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禁军由中央统一调配指挥,而在地方即以知州等文官掌兵事。每有战事,将领由皇帝临时委派,士兵则是来自别的兵营。兵事完毕,兵即归本兵营,而将还本镇。这样,就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同时设统兵文官、宦官监军,皇帝又喜欢制定作战方略,指示将领,甚至授以阵图。这些客观上造成了将领不能灵活地指挥军队,而军队又无法领会将领的作战意图,战机稍纵即逝,怎容得折腾来折腾去,故在对敌作战中不能克敌制胜。

        宋朝釆取 “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  宋的军队分四种: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禁军有二十多万,宋太祖将十万禁军驻扎京城,另十万禁军分散各地驻扎。“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这样使京城禁军能控制外地驻军,会合外地禁军又能控制京师禁军,达到内外军队互相制衡的目的。这被称为“内外相维”或“内外相制”。而京城禁军又多于外地任何一处驻军,这反映了宋太祖“守内虚外”的思想。这样,皇帝可牢牢控制全国军队。但各地和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弱小,造成北宋军队既不能有效地抵御辽、西夏等侵扰,又无法应付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

        正是宋的治国方略、军事体制原则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这在开国之初就有很多人看到了。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宋太宗下诏文武群臣各自陈奏防备边境之策。户部郎中张洎,右正言、直史馆王禹偁,知制诰田锦等纷纷上奏,对影响宋军战斗力等问题作了详细而正确的剖析,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决办法。太宗不置可否,以一道罪己诏了事。而太宗以后的宋朝皇帝就连讨论这些问题的意愿都没有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得从宋的建国说起。

      在唐代,武将拥兵自重的现象逐渐形成。唐太宗以后,为应付边疆地区的游牧半游牧国家的骑兵,开始设立驻有庞大集团军的边防重镇。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其官位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党委书记和司令。至开宝年间,共设安西、北庭、河西、范阳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十镇驻军共计四十九万,马匹八万余,是中央和内地所控兵力的六倍还多。后来,节度使又逐渐控制了辖区的民权、财权,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形成了。节度使在军事上拥兵自重、不听调度,经济上脱离中央、盘剥百姓,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尾大不掉。“安史之乱”是节度使安禄山发动的,灭亡唐朝的朱温也是节度使。

      唐之后,各地节度使纷纷独立。于是中国版图上出现了很多政权,这就是所谓的五代十国。特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960年春,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夺了后周政权。各方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宋代后周,只不过是当时众多悲喜剧中的一幕罢了。赵匡胤是藩镇实力强大的最大受益者,他当然不允许下一个受益者出现。北宋对军队进行了很多改革,其原则就是为了避免武将拥兵自重、造反夺权。至于削弱了以往亲兵亲将传统军队的战斗力,宋的统治者历来是不太可惜的。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然而,“鉴之”就能一劳永逸么。宋的统治者为跳过“武将拥兵自重、造反夺权”这个坑,却挖下了另一个坑——“冗官、亢费、冗兵”。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政策在制定之时,无人不认为是超越前贤、利国利民,如西周的分封,东汉依靠豪强,三国时期开始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科举,清朝的锁国……然而哪一项政策又没对后世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弱宋”只是历史的一个坑!历代王朝的建立者们总希望吸取前朝失败的教训制定一套尽量完美的政策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也许的确吸取了前朝失败的教训,但他们往往又犯下了另一个致命的错误,站在了另一个历史的坑中。这几乎成了一个历史规律,这让人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哀!可喜的是,我们这个国家,却正是从一个又一个历史的深坑中爬出来,负重前行,才有了一部灾难深重而又光辉灿烂的文明史。



2�:��

你可能感兴趣的:(“弱宋”只是历史的一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