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6《曾胡治兵语录》(节选)

《曾胡治兵语录》是中国近代语录体军事著作,是中国十大兵书之一。本书由我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蔡锷编录,收集了曾国藩、胡林翼治军用兵言论,系统地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也曾被用作黄埔军校的必选教材,现今它是备受推崇的一本经典书籍。

《曾胡治兵语录》共分十二章,前十章谈治军,后二章谈作战,蒋志清增补了第十三章,谈自我修养。在此汇编其中部分精华,与诸君共勉。

第一章 将材

 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上将之道,严明果断,以浩气举事,一片肫诚。

 将以气为主,以志为帅。

 良法虽多,调度虽善,有效有不效,尽人事以听天而已。

 必求智略深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

 安闲肃穆,厚重强固。万幕无哗,一尘不惊。处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以得人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为小将须立功以争胜,为大将戒贪小功而误大局。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祥思、约守。

第二章 用人

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

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

人才非困厄则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

第三章 尚志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实足以欺世盗名。

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

 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人才由磨炼而成,总须志气胜乃有长进。成败原难逆睹,不足以定人才。

 兵事以人才为根本,人才以志气为根本;兵可挫而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不可挫。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

 舍命报国,侧身修行。

 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吾人任事,与正人同死,死亦附于正气之列,是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为千古之玷,况又不能无死耶!处世无远虑,必有危机。一朝失足,则将以薰莸为同臭。而无解于正人之讥评。

第四章 诚实

人必虚中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心,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着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欺人者,亦以心中别着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着也;无私着者,至虚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有一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

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二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为之本。立意要将此事知得透,辨得穿。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

至于邻人畏敬,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临难有不屈挠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

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众无大小,推诚相与。咨之以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而观其勇;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知人任人,不外是矣。

人贵专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挟智术以用世,殊不知世间并无愚人。

第五章 勇毅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

 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发,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之慌乱者数倍。

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水尽山穷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办。

 冒险二字,势不能免。小心之过,则近于葸。语不云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败利钝,实关天命,吾尽吾心而已。

 侥幸以图难成之功,不如坚忍而规远大之策。

 兵事无万全。求万全者,无一全。处处谨慎,处处不能谨慎。历观古今战事,如刘季、光武、唐太宗、魏武帝,均日濒于危。其济,天也。

 不当怕而怕,必有当怕而不怕者矣。

 战事之要,不战则已,战则须挟全力;不动则已,动则须操胜算。

 古今战阵之事,其成事皆天也,其败事皆人也。兵事怕不得许多,算到五六分,便须放胆放手,本无万全之策也。

 安而思危,乐而不荒。

 势穷计迫,义不返顾,效死而已矣。其济,天也;不济,于吾心无憾焉耳。

 时事愈艰,则挽回之道,自须先之以戒惧惕厉傲兀郁积之气,足以肩任艰巨。然视事太易,亦是一弊。

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

 日慎一日,以求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千万忍耐,忍耐千万, 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朋友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

 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予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

第六章 严明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居今日而为政,非用霹雳手段不能显菩萨心肠。

 赏罚严明,煦煦为仁。

第七章 公明

 大抵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

 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则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暧,则为小人。

 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学问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第八章 仁爱

 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

 大将以救大局为主,并以救他人为主。须有嘉善而矜不能之气度,乃可包容一切,觉得胜仗无可骄人,败仗无可尤人。即他人不肯救我,而我必当救人。

 自来义士忠臣,于曾经受恩之人,必终身奉事惟谨。

第九章 勤劳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惰者,暮气也,当常常提其朝气。

 治军以勤字为先,由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

 每日应办之事积搁过多,当于清早单开本日应了之件,日内了之。

 养生之道,莫大于惩忿窒欲,多动少食。

 夫兵犹火也,不战则焚;兵犹水也,不流则腐。治军之道,必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典法。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以后总求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而愈盛。

 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精神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不轻进,不轻退。

 习劳为办事之本。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国事之处无多,更宜竭诚以图之。

 宜刻刻勤劳,早作夜思,以求有济。

 用兵最戒骄气惰气。作人之道,亦惟骄惰二字误之最甚。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第十章 和辑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败国、亡家、丧身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求二端,盖妾妇穿窬兼而有之者也。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

 湘军之所以无敌者,全赖彼此相顾,彼此相救。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照顾;虽上午口角参商,下午仍彼此救援。

 盖谋议可资于众人,而决断须归于一将。

 为大将之道,以肯救人、固大局为主,不宜炫耀己之长处,尤不宜指摘人之短处。

第十一章 兵机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故古诗“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

 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整御散,必胜之道也。

 可密计而不可宣露,须并力而不宜单弱。须谋定后战,相机而行,而不可或先或后。

 不轻敌而慎思,不怯战而稳打。

 敬则胜,整则胜,和则胜。

 临阵分枝,不嫌其散,先期合力,必求其厚。

 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

 战阵之事,恃强者是败机,敬戒者是胜机。

 侦探须确,须勤,须速,博访以资众论,深思以审敌情。

 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

 凡事过于求好,转多不妥之处。

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凡用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

第十二章 战守

 战守机宜;不可纷心;心纷则气不专,神不一。

 军旅之事,守于境内,不如战于境外。

 必有所忌,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

 不可争目前之微功,而误大局。

第十三章 治心

 凡沉疴在身,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一曰以静制动。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研几工夫最要紧。

 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与理学家。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中,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因力挽狂澜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曾国藩在创建和带领湘军的过程中十分看重选材,并在识人、选人、用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胡林翼(1812-1861)是湘军的重要首领,是晚清中兴名臣之一。他文武双全,才大心细,在湘军中独当一面。他选将练兵,整顿军务,淘汰旧勇,招募新才,使战斗力极大增强。1861年8月,湘军攻克安庆后,曾国藩推胡林翼为首功,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职。因胡林翼在治军带兵方面的才华,后被人与曾国藩并称曾胡。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2-26《曾胡治兵语录》(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