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golang语言面试题总结(三)

1、go中拼接字符串有几种方式

1、"+"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将两个字符串进行连接,与Python类似,不过Go语言中的字符串是不可变的类型,因此用"+"进行连接会产生一个新的字符串,这样对效率会有所影响。

a := "字符串"
b := "拼接"
c := a+b
fmt.Print(c) //c = "打印字符串"

2、使用sprintf函数

           第二种方法,就是使用sprintf函数,虽然不会像直接使用+那样产生临时的字符串,但效率也不高。

a := "字符串"
b := "拼接"
c := fmt.Sprintf("%s%s", a, b) //c = "打印字符串"

3、使用Join函数

      第三种方法就是,使用Join函数,这里需要先引入strings包才能调用Join函数,此函数会先根据字符串数组的内容,计算出一个拼接之后的长度,然后申请对应大小的内存,一个一个字符串填入,在已有一个数组的情况下,这种效率会很高,如果没有的话效率也不高。

//需要先导入strings包
a := "字符串"
b := "拼接"
//定义一个字符串数组包含上述的字符串
var str []string = []string{a, b}
//调用Join函数
c := strings.Join(str, "")
fmt.Print(c)

4、调用buffer.WriteString函数

第四种方法就是,调用buffer.WriteString函数,此方法的性能要远远大于上面的方法。

//需要先导入bytes包
a := "字符串"
b := "拼接"
//定义Buffer类型
var bt bytes.Buffer
向bt中写入字符串
bt.WriteString(a)
bt.WriteString(b)
//获得拼接后的字符串
c := bt.String()

5、用buffer.Builder

第五种方法是用buffer.Builder,此方法和上面的差不多,不过官方建议使用这个,且使用方法和上面基本一样。

//需要先导入Strings包
a := "字符串"
b := "拼接"
var build strings.Builder
build.WriteString(a)
build.WriteString(b)
c := build.String()

2、go中"_"的作用

1、import中的下滑线

此时“_”的作用是:当导入一个包的时候,不需要把所有的包都导进来,只需要导入使用该包下的文件里所有的init()的函数。

package main
 
import _ "hello/imp"
 
func main() {
    //imp.Print() //编译报错,说:undefined: imp

2、下划线在代码中
作用是:下划线在代码中是忽略这个变量

也可以理解为占位符,那个位置上本应该赋某个值,但是我们不需要这个值,所以就把该值给下划线,意思是丢掉不要,这样编译器可以更好的优化,任何类型的单个值都可以丢给下划线。

如果方法返回两个值,只想要其中的一个结果,那另一个就用_占位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v1, v2, _ := function(...)

3、占位符

"_"是特殊标识符,用来忽略结果

3、使用go实现99乘法表

	for i := 1; i < 10; i++ {
		for j := 1; j <= i; j++ {
			fmt.Printf("%d*%d=%d ", j, i, i*j)
		}
		fmt.Println("")
	}

结果: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4、linux命令,查看端口占用,cpu负载,内存占用,如何发送信号给一个进程、修改文件权限

  Linux 查看端口占用情况:
     lsof -i:端口号
     netstat -tunlp | grep 端口号
  cpu负载:
     uptime
  内存占用:
     top
  如何发送信号给一个进程:
     1. kill() 函数
     2. alarm() 函数
  修改文件权限:
     chmod命令用于修改文件权限

5、Redis redo log, binlog 与 undo log

redo log是属于innoDB层面,binlog属于MySQL Server层面的,这样在数据库用别的存储引擎时可以达到一致性的要求。
redo log是物理日志,记录该数据页更新的内容;binlog是逻辑日志,记录的是这个更新语句的原始逻辑
redo log是循环写,日志空间大小固定;binlog是追加写,是指一份写到一定大小的时候会更换下一个文件,不会覆盖。
binlog可以作为恢复数据使用,主从复制搭建,redo log作为异常宕机或者介质故障后的数据恢复使用。

1.redo log通常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数据页的物理修改,而不是某一行或某几行修改成怎样怎样,它用来恢复提交后的物理数据页(恢复数据页,且只能恢复到最后一次提交的位置)。
2.undo用来回滚行记录到某个版本。undo log一般是逻辑日志,根据每行记录进行记录。

6、使用三个协程,每秒钟打印cat dog fish

使用三个协程,每秒钟打印cat dog fish
注意:1、顺序不能变化(协程1打印cat,协程2打印dog,协程3打印fish)
     2、无限循环即可
/*
使用三个协程,每秒钟打印cat dog fish
注意:顺序不能变化(协程1打印cat,协程2打印dog,协程3打印fish)
无限循环即可
*/
func main() {
	wg := sync.WaitGroup{}
	wg.Add(3)
	chcat := make(chan int)
	chdog := make(chan int)
	chfish := make(chan int)
	go printCat(&wg, chcat, chfish)
	go printDog(&wg, chdog, chcat)
	go printfash(&wg, chfish, chdog)
	wg.Wait()
}
func printDog(wg *sync.WaitGroup, dog chan int, cat chan int) {
	defer wg.Done()
	for {
		<-cat
		fmt.Println("dog")
		time.Sleep(time.Second)
		dog <- 1
	}
}
func printCat(wg *sync.WaitGroup, cat chan int, fish chan int) {
	defer wg.Done()
	for {
		cat <- 1
		fmt.Println("cat")
		time.Sleep(time.Second)
		<-fish
	}
}
func printfash(wg *sync.WaitGroup, fish chan int, dog chan int) {
	defer wg.Done()
	for {
		<-dog
		fmt.Println("fish")
		time.Sleep(time.Second)
		fish <- 1
	}
}

7、Go出现panic的场景

go中发生panic的场景:
- 数组/切片越界
- 空指针调用。比如访问一个 nil 结构体指针的成员
- 过早关闭 HTTP 响应体
- 除以 0
- 向已经关闭的 channel 发送消息
- 重复关闭 channel
- 关闭未初始化的 channel
- 未初始化 map。注意访问 map 不存在的 key 不会 panic,而是返回 map 类型对应的零值,但是不能直接赋值
- 跨协程的 panic 处理
- sync 计数为负数。
- 类型断言不匹配。`var a interface{} = 1; fmt.Println(a.(string))` 会 panic,建议用 `s,ok := a.(string)`

8、Http是短连接还是长连接?

  • HTTP/1.0中,默认使用的其实是短连接。也就是说,浏览器和服务器每进行一次HTTP操作,就要建立一次连接,但任务结束后就会中断连接。如果客户端浏览器访问的某个HTML或其他类型的 Web页中包含有其他的Web资源,如JavaScript文件、图像文件、CSS文件等;当浏览器每遇到这样一个Web资源,就会建立一个HTTP会话;
  • 从HTTP/1.1起,默认使用长连接,用以保持会话的连接特性。使用长连接的HTTP协议,会在响应头中加入这行代码:Connection:keep-alive;
  • 在使用长连接的情况下,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 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好的连接。但Keep-Alive也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我们要注意,实现长连接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支持长连接。
  •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

    既然上面我们说到了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健哥就再扩展一下说说这两个操作的实现过程。

    三次握手:先向HTTP服务器发起TCP的确认请求

  • 客户端 --> SYN --> 服务器
  • 服务器 --> SYN+ACK --->客户端
  • 客户端 --> ACK --> 服务器
  • 四次挥手:客户端要和服务器断开TCP连接

  • 客户端 --> FIN +ACK ---> 服务器
  • 服务器 --> FIN ---> 客户端
  • 服务器 --> ACK --> 客户端
  • 客户端 --> ACK ---> 服务器

总结

    1、Http协议到底是长连接还是短连接,要看HTTP协议的版本,Http1.0中默认是短连接,      2、 Http1.1中默认是长连接;

    3、 Http协议位于OSI网络模型的应用层;

    4、Http协议底层在传输层上使用的是TCP协议,在网络层使用的是IP协议;

    5、TCP协议具有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传输数据安全稳定。

9、liunx协程和线程初始申请内存大小

 协程初始化创立的时候为其调配的栈有2KB。而线程栈要比这个数字大的多,能够通过ulimit 命令查看,个别都在几兆,作者的机器上是10M。如果对每个用户创立一个协程去解决,100万并发用户申请只须要2G内存就够了,而如果用线程模型则须要10T。

协程和线程默认申请的内存是堆内存

10、go面试题实现一个内存缓存系统

面试题内容
1、支持设定过期时间,精度到秒
2、支持设定最大内存,当前超出时做出合适的处理
3、支持并发安全
4、按照以下接口要求实现
type Cache interface {
	//size:1KB 100KB 1MB 2MB 1GB
	SetMaxMemory(size string) bool
	//将value写入缓存
	Set(key string, val interface{}, expire time.Duration) bool
	//根据key值获取value
	Get(key string) (interface{}, bool)
	//删除key
	Del(key string) bool
	//判断key是否存在
	Exists(key string) bool
	//清空所有key
	Flush() bool
	//获取缓存中所有key的数量
	Keys() int64
}

1、util.go文件中代码

package cache

import (
	"encoding/json"
	"log"
	"regexp"
	"strconv"
	"strings"
)

const (
	B = 1 << (iota * 10)
	KB
	MB
	GB
	TB
	PB
)

func ParseSize(size string) (int64, string) {
	//默认大小为100MB
	re, _ := regexp.Compile("[0-9]+")
	unit := string(re.ReplaceAll([]byte(size), []byte("")))
	num, _ := strconv.ParseInt(strings.Replace(size, unit, "", 1), 10, 64)
	unit = strings.ToUpper(unit)
	var byteNum int64 = 0
	switch unit {
	case "B":
		byteNum = num
	case "KB":
		byteNum = num * KB
	case "MB":
		byteNum = num * MB
	case "GB":
		byteNum = num * GB
	case "TB":
		byteNum = num * TB
	case "PB":
		byteNum = num * PB
	default:
		num = 0
		byteNum = 0
	}
	if num == 0 {
		log.Println("ParseSize 仅支持B KB MB GB TB PB")
		num = 100
		unit = "MB"
		byteNum = num * MB
	}
	sizeStr := strconv.FormatInt(num, 10) + unit
	return byteNum, sizeStr
}
func GetValSize(val interface{}) int64 {
	bytes, _ := json.Marshal(val)
	size := int64(len(bytes))
	return size
}

2、cache.go

package cache

import "time"

type Cache interface {
	//size:1KB 100KB 1MB 2MB 1GB
	SetMaxMemory(size string) bool
	//将value写入缓存
	Set(key string, val interface{}, expire time.Duration) bool
	//根据key值获取value
	Get(key string) (interface{}, bool)
	//删除key
	Del(key string) bool
	//判断key是否存在
	Exists(key string) bool
	//清空所有key
	Flush() bool
	//获取缓存中所有key的数量
	Keys() int64
}

3、memCache.go

package cache

import (
	"fmt"
	"log"
	"sync"
	"time"
)

type memCache struct {
	//最大内存
	maxMemorySize int64
	//最大内存字符串表示
	maxMemorySizeStr string
	//当前已使用内存
	currencyMemorySize int64
	//缓存健值对
	values map[string]*memCacheValue
	//读写锁
	locker sync.RWMutex
	//清除过期缓存时间间隔
	clearExpireItemTimeInterval time.Duration
}
type memCacheValue struct {
	//value值
	val interface{}
	//过期时间
	expireTime time.Time
	//有效时长
	expire time.Duration
	//value 大小
	size int64
}

func NewMemCache() Cache {
	mc := &memCache{
		values:                      make(map[string]*memCacheValue),
		clearExpireItemTimeInterval: time.Second * 10,
	}
	//go mc.clearExpireItem()
	return mc
}

//size:1KB 100KB 1MB 2MB 1GB
func (mc *memCache) SetMaxMemory(size string) bool {
	mc.maxMemorySize, mc.maxMemorySizeStr = ParseSize(size)
	return true
}

//将value写入缓存
func (mc *memCache) Set(key string, val interface{}, expire time.Duration) bool {
	mc.locker.Lock()
	defer mc.locker.Unlock()
	v := &memCacheValue{
		val:        val,
		expireTime: time.Now().Add(expire),
		expire:     expire,
		size:       GetValSize(val),
	}
	mc.del(key)
	mc.add(key, v)
	if mc.currencyMemorySize > mc.maxMemorySize {
		mc.del(key)
		log.Println(fmt.Sprintf("max memory size %d", mc.maxMemorySize))
	}
	return true
}
func (mc *memCache) Get(key string) (interface{}, bool) {
	mc.locker.RLock()
	defer mc.locker.RUnlock()
	mcv, ok := mc.values[key]
	if ok {
		//判断缓存是否过期
		if mcv.expire != 0 && mcv.expireTime.Before(time.Now()) {
			mc.del(key)
			return nil, false
		}
		return mcv.val, ok
	}
	return nil, false
}
func (mc *memCache) del(key string) {
	tmp, ok := mc.get(key)
	if ok && tmp != nil {
		mc.currencyMemorySize -= tmp.size
		delete(mc.values, key)
	}
}
func (mc *memCache) add(key string, val *memCacheValue) {
	mc.values[key] = val
	mc.currencyMemorySize += val.size
}

//根据key值获取value
func (mc *memCache) get(key string) (*memCacheValue, bool) {
	val, ok := mc.values[key]
	return val, ok
}

//删除key
func (mc *memCache) Del(key string) bool {
	mc.locker.Lock()
	defer mc.locker.Unlock()
	mc.del(key)
	return true
}

//判断key是否存在
func (mc *memCache) Exists(key string) bool {
	mc.locker.RLock()
	defer mc.locker.RUnlock()
	_, ok := mc.values[key]
	return ok
}

//清空所有key
func (mc *memCache) Flush() bool {
	mc.locker.Lock()
	defer mc.locker.Unlock()
	mc.values = make(map[string]*memCacheValue, 0)
	mc.currencyMemorySize = 0
	return true
}

//获取缓存中所有key的数量
func (mc *memCache) Keys() int64 {
	mc.locker.RLock()
	defer mc.locker.RUnlock()
	return int64(len(mc.values))
}
func (mc *memCache) clearExpireItem() {
	timeTicker := time.NewTicker(mc.clearExpireItemTimeInterval)
	defer timeTicker.Stop()
	for {
		select {
		case <-timeTicker.C:
			for key, item := range mc.values {
				if item.expire != 0 && time.Now().After(item.expireTime) {
					mc.locker.Lock()
					mc.del(key)
					mc.locker.Unlock()
				}
			}
		}
	}
}

4、memCache_test.go

package cache

import (
	"testing"
	"time"
)

func TestCacheDP(t *testing.T) {
	testData := []struct {
		key    string
		val    interface{}
		expire time.Duration
	}{
		{"slsd", 678, time.Second * 10},
		{"dds", 678, time.Second * 11},
		{"slsddsd", 678, time.Second * 12},
		{"dsd", map[string]interface{}{"a": 3, "b": false}, time.Second * 13},
		{"ds", "aadasdasdad", time.Second * 14},
		{"dsdsd", "这里是的的饿的啊得到", time.Second * 15},
	}
	c := NewMemCache()
	c.SetMaxMemory("10MB")
	for _, item := range testData {
		c.Set(item.key, item.val, item.expire)
		val, ok := c.Get(item.key)
		if !ok {
			t.Error("缓存取值失败")
		}
		if item.key != "slsddsd" && val != item.val {
			t.Error("缓存取值数据与预期不一致")
		}
	}
}

5、main.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cache_server "test111/cache-server"
	"time"
)

func main() {
	//fmt.Println(dns_reques.DigDomain("127.0.0.1:53", "www.baidu.com"))
	cache := cache_server.NewMemCache()
	cache.SetMaxMemory("200GB")
	cache.Set("aa", 1, 10*time.Second)
	cache.Set("bb", false, 10*time.Second)
	cache.Set("data", map[string]interface{}{"a": 1}, 10*time.Second)
	/*
		cache.Set("int", 1)
		cache.Set("bool", false)
		cache.Set("data", map[string]interface{}{"a": 1})
	*/
	fmt.Println(cache.Get("aa"))
	fmt.Println(cache.Get("bb"))
	fmt.Println(cache.Get("data"))
	cache.Del("int")
	cache.Flush()
	cache.Keys()
}

11、Go 语言中的 goroutine 是什么,它和线程有什么区别?

在 Go 语言中,goroutine 是一种轻量级的并发执行单元,由 Go runtime 管理的用户态线程。Goroutine 可以通过关键字 go 来创建,可以在同一个地址空间中并发地执行多个函数。

与传统的线程相比,goroutine 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1. 轻量级:goroutine 的栈空间初始较小(通常只有几 KB),随着需要而动态地增长和收缩,这使得创建和销毁 goroutine 的开销较低,可以在同一个程序中创建成千上万个 goroutine,而不会过度消耗系统资源。

  2. 协作式调度:在传统的线程模型中,线程的调度由操作系统内核负责,而在 Go 语言中,goroutine 的调度由 Go runtime 的调度器负责。调度器使用协作式调度方式,即每个 goroutine 在执行时需要主动让出 CPU,而不是由操作系统强制切换,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调度和减少上下文切换的开销。

  3. 共享内存通信:goroutine 之间通过通道(Channel)进行通信,而不是通过共享内存。通道是一种在 goroutine 之间传递数据的机制,可以实现安全的并发通信,避免了传统线程中需要显式加锁的问题,简化了并发编程。

  4. 错误处理:在 Go 语言中,错误处理是一种编码约定,而不是使用异常来处理错误。这使得编写更健壮和可靠的代码更加容易,并且可以避免因异常处理引起的性能损失。

综上所述,goroutine 是 Go 语言中一种轻量级、高效的并发执行单元,通过协作式调度、通道通信和错误处理等特性,使得并发编程更加简洁和可靠。与传统的线程模型相比,goroutine 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编程体验。

12、Go 语言中的 channel 是什么,它的作用和用法是什么?

在 Go 语言中,channel(通道)是一种用于在 goroutine 之间进行通信和同步的机制。它是一种类型安全的、阻塞式的、并发安全的数据结构,用于在不同 goroutine 之间传递数据。

Channel 的主要作用和用法如下:

  1. 数据传递:Channel 可以用于在不同 goroutine 之间传递数据,通过将数据发送到一个 Channel,并从另一个 goroutine 中接收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共享。

  2. 同步机制:Channel 可以用于在多个 goroutine 之间进行同步,例如等待一个 goroutine 完成后再继续执行下一步操作,或者在多个 goroutine 之间实现某种顺序执行的逻辑。

  3. 阻塞式操作:Channel 的发送和接收操作都是阻塞式的,即在发送和接收操作完成之前,goroutine 会被阻塞,直到有对应的接收或发送操作可以执行。这种阻塞式的特性使得 Channel 可以有效地在多个 goroutine 之间进行数据同步和通信,避免了常见的竞态条件和其他并发问题。

Channel 的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建和初始化:通过使用内建函数 make 创建一个 Channel,并指定通道的类型和容量(可选)。例如:ch := make(chan int)

  2. 发送和接收数据:通过使用 <- 运算符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操作。例如:ch <- 42 表示将值 42 发送到通道 ch 中,x := <-ch 表示从通道 ch 中接收一个值并将其赋值给变量 x。

  3. 阻塞和非阻塞操作:Channel 的发送和接收操作可以是阻塞的,也可以是非阻塞的。阻塞的发送和接收操作会导致 goroutine 阻塞,直到有对应的接收或发送操作可以执行;而非阻塞的发送和接收操作会立即返回,无论是否有对应的接收或发送操作可以执行。

  4. 关闭通道:可以使用内建函数 close 关闭一个通道,表示不再向通道发送数据,但可以继续从通道接收数据。关闭通道后,对通道的发送操作将导致 panic,而对通道的接收操作可以继续接收通道中的已有数据。

总的来说,Channel 是 Go 语言中用于实现 goroutine 之间通信和同步的重要机制,通过阻塞式的操作和类型安全的特性,可以简化并发编程的复杂性,并避免常见的并发问题。

13、Go 语言中的 defer 关键字有什么作用,它的执行顺序是怎样的?

Go 语言中的 defer 关键字用于在函数执行完毕前(或发生 panic 时)延迟执行一些代码,常用于资源释放、错误处理、日志记录等场景。defer 语句会将其后面的函数调用推迟到当前函数执行完毕之后再执行,不论函数是否正常返回或者发生了 panic。

defer 关键字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释放:在函数执行完毕后,可以使用 defer 关键字释放已经打开的资源,如文件句柄、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等,以避免资源泄漏。

  2. 错误处理:可以使用 defer 关键字在函数发生错误时,通过调用一些错误处理函数或者日志记录函数来处理错误,以保证错误信息能够被捕获并处理。

  3. 代码清理:可以使用 defer 关键字在函数执行完毕后,清理一些临时变量、缓存数据等,以保持代码的整洁性和可读性。

defer 语句的执行顺序是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顺序,即最后一个 defer 语句会最先执行,而最先声明的 defer 语句会最后执行。例如:

func foo() {
    defer fmt.Println("Third")
    defer fmt.Println("Second")
    defer fmt.Println("First")
    fmt.Println("Actual Execution")
}

在上面的例子中,foo 函数执行时,会先打印 "Actual Execution",然后 "First"、"Second"、"Third" 会按照逆序依次执行,即先打印 "Third",然后打印 "Second",最后打印 "First"。

需要注意的是,defer 关键字只会延迟函数调用的执行,而不会延迟函数内部的表达式的计算。例如:

func foo() {
    x := 10
    defer fmt.Println(x) // 打印 10
    x = 20
}

在上面的例子中,foo 函数执行时,虽然 defer 语句在 x 赋值之前声明,但是 defer 语句实际执行时会打印 x 的当前值,即 10,而不是 20。

总的来说,defer 关键字在 Go 语言中用于在函数执行完毕前延迟执行一些代码,可以方便地进行资源释放、错误处理、代码清理等操作,并且遵循后进先出的执行顺序。

14、Go 语言中的接口(interface)和结构体(struct)有什么区别?它们如何使用?

在 Go 语言中,接口(interface)和结构体(struct)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用于实现不同的编程模式。

**接口(interface)**是一种抽象的类型,它定义了一组方法的集合。接口不包含实现,只包含方法的签名。任何类型只要实现了接口中定义的所有方法,就可以被认为是实现了该接口。接口通过定义规范来实现多态性,使得可以在不关心具体类型的情况下,对一组类型进行统一的操作。

**结构体(struct)**是一种复合类型,它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字段(field),类似于其他语言中的类(class)或对象(object)。结构体用于定义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可以包含各种数据,例如基本数据类型(如 int、float、bool 等)和其他结构体等。结构体可以具有方法(method),用于定义结构体自身的行为。

以下是接口和结构体的主要区别:

  1. 定义方式: 接口使用 type 关键字定义,后跟接口名和方法签名,例如 type MyInterface interface { ... };而结构体使用 type 关键字定义,后跟结构体名和字段定义,例如 type MyStruct struct { ... }

  2. 包含内容: 接口只包含方法的签名,不包含实现;而结构体可以包含字段和方法,可以包含具体的实现。

  3. 实现方式: 接口是隐式实现的,即只要一个类型实现了接口中定义的所有方法,就可以被认为是实现了该接口;而结构体必须显式声明实现了某个接口,通过在方法中使用接口名作为接收者来实现接口。

  4. 使用场景: 接口通常用于定义抽象的行为规范,可以用于实现多态性和解耦;而结构体通常用于定义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包含了具体的字段和方法。

使用接口和结构体的场景取决于具体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当需要定义一组行为规范,并且多个类型都需要实现这些规范时,可以使用接口。而当需要定义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并且包含了具体的字段和方法时,可以使用结构体。在实际开发中,接口和结构体常常一起使用,结构体实现接口,以实现特定的行为规范。

15、Go 语言中的垃圾回收机制是怎样的,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Go 语言采用了现代的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 GC)机制,用于自动管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有以下特点:

  1. 并发标记清除(Concurrent Mark and Sweep):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是并发进行的,不会阻塞程序的执行。垃圾回收器会在后台运行,并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逐步清理不再使用的内存。

  2. 三色标记法(Tricolor Marking):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器使用了三色标记法来标记活跃对象和垃圾对象。通过将对象分为三个不同的颜色(白色、灰色和黑色),垃圾回收器可以在并发的情况下进行标记,并保证只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

  3. 分代回收(Generational Collection):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器使用了分代回收的思想,将堆内存分为不同的代,不同代的对象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和回收策略。新分配的对象通常被分配在新生代中,而长时间存活的对象则可能被晋升到老年代。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有以下优点:

  1. 简化内存管理: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可以自动管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减轻了程序员的内存管理负担,避免了常见的内存错误,如空指针引用、野指针等。

  2. 并发执行: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是并发执行的,不会阻塞程序的执行,保证了程序的响应性和性能。

  3. 高效回收: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通过并发标记清除和分代回收等技术,可以高效地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减少了内存占用和碎片化。

  4. 可预测的延迟: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控制回收的频率和延迟,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垃圾回收对程序性能的影响。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内存占用: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用于管理和维护垃圾回收器的状态,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内存占用增加。

  2. 延迟: 尽管 Go 语言的垃圾回收机

 16、Go 语言中的 map 是如何实现的,它的特点和性能如何?

在 Go 语言中,map 是一种内建的数据结构,用于实现键值对的集合。map 的实现使用了哈希表(Hash Table)的数据结构,其中键(Key)通过哈希函数映射到哈希桶(Hash Bucket),值(Value)存储在对应的哈希桶中。

map 的特点和性能如下:

  1. 动态扩容: map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动态地增加或减少键值对的数量,不需要预先指定容量大小。当键值对的数量超过哈希桶的容量时,map 会自动进行扩容操作,以保证哈希表的负载因子(Load Factor)在合理范围内,从而维持较高的性能。

  2. 高效的增删查操作: map 提供了高效的增删查操作,其时间复杂度通常为 O(1)。但在极端情况下,例如哈希冲突较严重时,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可能会升级到 O(n)。

  3. 无序性: map 中的键值对没有固定的顺序,遍历时不能保证键值对的顺序。

  4. 支持任意类型的键和值: map 支持任意类型的键和值,可以通过类似于数组的下标语法进行存取操作。

  5. 不支持并发访问: map 在并发环境下不是安全的,需要使用互斥锁或并发安全的 sync.Map 替代。

需要注意的是,map 的性能受到哈希函数的质量和哈希冲突的影响。优化哈希函数的选择和键的设计可以对 map 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在性能敏感的场景下,可以考虑使用第三方的高性能哈希表库,例如 github.com/cespare/xxhashgithub.com/dgryski/go-farm 等。

17、Go 语言中的反射(reflection)是什么,它的作用和用法是什么?

在 Go 语言中,反射(reflection)是一种强大的特性,允许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地检查和操作变量、类型和函数等程序结构的能力。Go 语言的反射包(reflect)提供了一组函数和类型,用于实现对程序结构的反射操作。

反射的作用和用法如下:

  1. 动态类型检查: 反射可以在运行时检查变量的类型和值,包括基本类型、结构体、数组、切片、字典、函数、接口等。

  2. 动态创建和修改变量: 反射可以在运行时创建新的变量、修改变量的值和类型。

  3. 调用函数: 反射可以在运行时通过函数名调用函数,并传入参数和获取返回值。

  4. 遍历和操作结构体字段: 反射可以遍历和访问结构体的字段信息,包括字段的名称、类型、值等。

  5. 实现通用的编码和解码: 反射可以实现通用的编码和解码功能,例如将结构体序列化为 JSON 格式或反序列化 JSON 数据到结构体中。

使用反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性能开销: 反射的操作通常比直接操作变量或类型要慢,并且可能导致运行时错误。因此,在性能要求高的场景下,应该避免过度使用反射。

  2. 类型安全性: 反射操作通常不具备编译时类型检查,因此可能导致类型不匹配的错误。在使用反射时需要小心处理类型的匹配和类型转换。

  3. 可读性和维护性: 反射的代码通常较为复杂和晦涩,不易于阅读和维护。在使用反射时应该谨慎考虑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综上所述,反射是 Go 语言中一种强大的特性,可以在运行时实现对程序结构的动态检查和操作,但需要谨慎使用,避免性能开销和类型安全性等问题。

18、Go 语言中的包(package)是什么,如何使用和组织包?

在 Go 语言中,包(package)是一种用于组织和封装代码的方式,是 Go 语言中的基本组织单元。每个 Go 源文件都必须属于一个包,并且在文件开头使用 package 关键字来声明所属的包。

包的作用和用法如下:

  1. 封装和隐藏: 包可以将相关的代码封装在一起,通过访问控制机制(首字母大小写规则)来隐藏包内部的细节,从而实现信息隐藏和封装。

  2. 代码复用: 包可以被其他包引用和使用,从而实现代码的复用。Go 语言标准库就是一系列内置的包,可以在程序中直接引用和使用。

  3. 命名空间: 包可以创建独立的命名空间,避免不同包中的命名冲突,从而使代码更加清晰和可维护。

在使用和组织包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包的命名: 包的命名应该简洁、具有描述性,并且符合 Go 语言的命名规范(使用小写字母、不使用下划线、避免缩写等)。

  2. 包的导入: 在需要使用其他包中的代码时,可以使用 import 关键字导入包,并在代码中使用导入包的名称来访问其中的变量、函数和类型。

  3. 包的组织: 包的组织应该遵循一定的目录结构和命名规范,可以将相关的包放在同一目录下,并按照功能或用途进行组织。

  4. 包的可见性: 包内部的成员(变量、函数、类型等)的可见性由其首字母的大小写决定,首字母大写的成员对外可见,首字母小写的成员对外不可见。

  5. 包的文档: 应该为包提供清晰的文档,包括包的功能、用法、注意事项等,以便其他人在使用包时能够方便地理解和使用。

综上所述,包是 Go 语言中一种用于组织和封装代码的方式,通过封装、复用和命名空间等特性,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在使用和组织包时,应遵循命名规范、导入方式、组织结构和文档编写等最佳实践。

19、Go 语言中的错误处理机制是怎样的,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处理模式?

Go 语言中的错误处理机制采用了显式的错误处理模式,即使用返回错误值作为函数的一部分,而不是使用异常来处理错误。这种错误处理机制要求开发者在函数返回值中显式地包含错误信息,并通过检查错误值来判断函数是否执行成功。

常见的 Go 语言错误处理模式包括:

  1. 错误码和错误信息: 函数可以返回一个错误码和错误信息,其中错误码通常是一个非零整数,表示错误的类型,而错误信息是一个字符串,用于描述错误的详细信息。开发者可以通过检查错误码和错误信息来判断函数是否执行成功,并根据错误类型和错误信息来处理错误。

  2. 错误值和 nil: 函数可以返回一个错误值,通常是一个实现了 Go 语言内置的 error 接口的类型,表示错误信息。如果函数执行成功,可以返回 nil,否则返回一个错误值。开发者可以通过检查返回的错误值是否为 nil 来判断函数是否执行成功,并根据错误值来处理错误。

  3. 多返回值和错误: 函数可以同时返回多个值,其中一个是错误值。通常,函数的最后一个返回值是错误值,如果函数执行成功,错误值为 nil,否则为一个错误对象。开发者可以通过检查错误值是否为 nil 来判断函数是否执行成功,并根据错误值来处理错误。

  4. 错误处理函数: 函数可以接受一个额外的错误处理函数作为参数,用于处理函数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这种方式可以将错误处理逻辑从函数内部抽离出来,使函数的逻辑更加清晰和简洁。

  5. 错误链和堆栈信息: 错误值可以包含错误链和堆栈信息,用于记录错误发生的上下文和调用栈信息,便于定位和调试错误。

这些错误处理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可以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团队的习惯来决定使用哪种错误处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错误处理是编写健壮、可靠的 Go 语言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开发者及时发现和处理错误,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20、 Go 语言中的并发编程有哪些常见的模式和技术,如何避免竞态条件和其他并发问题?

Go 语言中提供了丰富的并发编程支持,包括了很多常见的并发编程模式和技术,以帮助开发者编写高效、安全的并发程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并发编程模式和技术:

  1. Goroutine 和 Channel: Goroutine 是 Go 语言中的轻量级线程,可以并发地执行函数,而 Channel 是用于 Goroutine 之间的通信和同步的一种机制。Goroutine 和 Channel 结合使用,可以实现高效的并发编程,例如通过 Channel 实现多个 Goroutine 之间的同步和数据传递,避免了显式的锁和条件变量。

  2. 互斥锁和读写锁: Go 语言提供了互斥锁(Mutex)和读写锁(RWMutex)等同步原语,用于保护共享资源的访问。开发者可以使用互斥锁和读写锁来避免多个 Goroutine 之间的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和其他并发问题。

  3. Select 语句: Select 语句用于在多个 Channel 之间选择可读或可写的 Channel,从而实现多路复用的并发操作。Select 语句可以用于处理多个 Goroutine 之间的协作和通信,例如通过监听多个 Channel 实现不同 Goroutine 之间的消息传递和同步。

  4. Context 上下文: Context 包提供了一种在 Goroutine 之间传递请求范围的值,同时还可以用于取消 Goroutine 的执行。Context 可以用于管理 Goroutine 的生命周期和处理超时、取消等情况,从而避免 Goroutine 泄漏和资源浪费。

  5. 原子操作: Go 语言提供了原子操作(atomic)包,用于实现高效的原子操作,避免了竞态条件和其他并发问题。原子操作可以用于在多个 Goroutine 之间安全地进行共享变量的读写操作。

  6. WaitGroup 和 Barrier: WaitGroup 和 Barrier 是用于等待一组 Goroutine 完成的同步原语。WaitGroup 可以用于等待多个 Goroutine 执行完毕,从而实现 Goroutine 的同步。Barrier 则可以用于在多个 Goroutine 到达某个点之前进行等待,从而实现复杂的同步逻辑。

  7. Channel 缓冲区和超时处理: Channel 可以具有缓冲区,从而允许 Goroutine 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进行异步操作,提高并发性能。同时,可以通过设置超时处理,例如使用 select 语句结合 time.After 实现在指定时间内等待 Channel 的操作,从而避免 Goroutine 长时间等待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21、Go 语言中的常用标准库有哪些,它们的用途和特点是什么?

Go 语言的标准库(Standard Library)是一组内置的包,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用于编写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包括网络编程、文件操作、并发编程、数据处理、加密解密、时间日期处理、JSON/XML 解析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标准库及其用途和特点:

  1. fmt 包: 提供了格式化输入和输出的功能,包括格式化字符串、标准输入输出、错误输出等。

  2. net 包: 提供了网络编程相关的功能,包括 TCP、UDP、HTTP、SMTP、FTP 等协议的实现、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实现等。

  3. os 包: 提供了操作系统相关的功能,包括文件和目录操作、环境变量、命令行参数、进程控制、信号处理等。

  4. io 包: 提供了 I/O 操作相关的功能,包括文件读写、字节流操作、管道操作等。

  5. bufio 包: 提供了缓冲区 I/O 操作相关的功能,包括缓冲读写、按行读写、自定义分隔符等。

  6. flag 包: 提供了命令行参数解析的功能,包括定义和解析命令行参数、子命令、选项等。

  7. sync 包: 提供了并发编程相关的功能,包括互斥锁、读写锁、条件变量、原子操作等。

  8. time 包: 提供了时间和日期处理的功能,包括时间解析和格式化、时区处理、定时器、休眠等。

  9. strconv 包: 提供了字符串和基本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功能,包括整数、浮点数、布尔值、日期时间等。

  10. encoding/json 和 encoding/xml 包: 提供了 JSON 和 XML 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功能,用于处理 JSON 和 XML 数据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11. crypto 包: 提供了加密和解密相关的功能,包括哈希算法、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

  12. http 包: 提供了 HTTP 协议相关的功能,包括 HTTP 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实现、请求和响应处理、Cookie、Session 等。

  13. html 和 template 包: 提供了 HTML 解析和模板处理相关的功能,用于处理 HTML 数据和生成 HTML 页面。

这只是标准库中的一小部分,Go 语言的标准库还包括了很多其他功能丰富且易于使用的包,可以极大地简化和加速应用程序的开发。标准库的特点包括:简洁、高效、稳定、文档丰富、兼容性强、可移植性

22、Go 语言中的网络编程有哪些常见的模式和技术,如何实现高性能的网络应用?

Go 语言中的网络编程有许多常见的模式和技术,可以用于实现高性能的网络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式和技术:

  1. 并发模型: Go 语言天生支持轻量级的并发,可以使用 Goroutine 和 Channel 来实现高效的并发模型。Goroutine 是一种轻量级的线程,可以在单个进程中同时执行多个任务,而 Channel 则是用于 Goroutine 之间通信的管道。通过合理地使用 Goroutine 和 Channel,可以实现高并发、高吞吐量的网络应用。

  2.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 Go 语言的标准库 net 包提供了高效的多路复用技术,如 Select 和 Poll,用于处理多个网络连接的 I/O 事件。多路复用可以在单个 Goroutine 中同时处理多个连接的 I/O 操作,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阻塞式 I/O 导致的性能问题。

  3. 高性能网络库: Go 语言社区中有许多优秀的高性能网络库,例如 net/http、net/rpc、grpc 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性能优化,可以用于构建高性能的网络应用。这些网络库通常使用了高效的 I/O 操作、连接池、协程池、调优参数等技术,从而在网络通信中实现了较高的性能。

  4. Zero-copy 技术: Go 语言的标准库中的 net 包提供了支持 Zero-copy 的特性,例如使用 net.Conn 接口的 ReadFrom 和 WriteTo 方法,可以直接将数据从操作系统的内核缓冲区复制到用户缓冲区,避免了额外的数据拷贝,提高了性能。

  5. 连接池技术: 连接池是一种重用连接资源的技术,可以减少网络连接的创建和销毁开销,提高了网络应用的性能。Go 语言的标准库中的 net 包没有提供连接池的实现,但可以通过自定义连接池来实现高性能的网络应用。

  6. 性能调优: 在网络编程中,性能调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通过调整网络缓冲区大小、优化系统参数、合理设置超时时间、使用连接复用等方式来提高网络应用的性能。Go 语言提供了一些性能调优的选项,例如设置 TCP_NODELAY、设置 SO_REUSEADDR、设置 TCP_KEEPALIVE 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优。

  7. 错误处理: 在网络编程中,合理的错误处理对于保障网络应用的健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可以使用 Go 语言的多返回值特性来处理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试总结,go面试总结,go,面试,go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