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升
在山间吸一口直达肺腑的凛冽空气,耳朵和眼睛一起被打开、被点亮。
飞鸟振翅和水纹波动的瞬间尽收眼底。你坐在雪地上,眼前是一个极为明亮、孤独、
圣洁的世界。时间和风从大地深处吹来。你有一个永恒的远方可以期待,
可以在一个迷离而遥远的幻境中永远不醒来。
——引自艾纽纳(Anuna)合唱团之颂歌
■郑燕兴
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以拍摄纪录片谋生,知名文化学者,偏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
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禅学爱好者。
■倪林海
浙江象山人。字长风,70年代生人。著名水墨画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
跟郑燕兴谈“禅”,是为了谈画。我说我喜欢倪林海的画。噢,是长风的画。没见过他本
人,他的眼神一定清澈澄明。艺术创作,跨越一定的境界之后,从他的画,能看到他的人。
我说,这叫“原我”的回归。“原我”是哲学用语,我这么说,是因为郑燕兴、倪林海
都喜欢禅学。
两人是生活中的挚友。按我的理解,人之初,便是没有被尘世熏染过的“原我”。
“原我”中贮能无限,可赋于我们一种超然的眼睛。
这双眼睛,排斥概念与推理,很多时候,更接近于物象的“本来面目”。
长风画室一角
“黄叶殒时风骨露,水边依旧石斓斑”。繁华落尽,回归真淳原真。70年代生的倪林海,
如今是著名的水墨画画家。他现在作画,有如“回家”,回归童年的“原我”。
其中有溯本回真,寻找“真我”的意味。
春来了,春的绚丽,迷乱双眼。时代的快节奏,尘世的纷扰让人心累。
我们厌烦尘务而怅惘诗意和远方。品读倪林海的画作,静寂虚空,能让你有静心的感觉,
让你的心灵因此得到休憩。一种少有的纯净,让你的心,与画中山水融为一体,迅速安宁下来。
读林海的画,思林海的人。林海笔墨的追求,实质上是一种接近于宗教色彩的修行。
“明心见性”、“自证自得”的过程。看他的画,照见的是我们自己。
苍茫处,有一种痛快的醒觉。
长风国画作品《水天与共》
倪林海身兼多种身份,是上海画家群中的传奇人物。探寻倪林海的人生轨迹,心路历程,
说倪林海的书画步履,类似于精神与心灵的苦修过程,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也还妥帖。
据郑燕兴讲倪林海不只对禅学,对心学,对易学,对儒释道传统古典文化也很有研究。
郑燕兴每次走进朱家角的“延艺堂”, 总感觉到,在其堂前及堂中的布展中,
漫溢着一种幽深的玄妙与禅意。 我说我没去过“延艺堂”,却也能想象到这其中的气息。
因为这是倪林海心境的延展。
心境便是画境。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书画而言,画法技巧是一方面,
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才是最打动人的。倪林海是造境高手,他不只造了一个画境,
更为自己的生命,造了一个不受现实所扰,不为世事所移的心境。
所以在其极简画境中,能感受最丰美的内在人生。
长风国画作品《泉声作琴》
“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倪林海倾慕倪云林。倪云林的人品、画品、以及画路与人生,
让他神往。倪云林,元末明初画家。家富,有一年,忽然散尽家财,渐悟中完成顿悟。
画风淡而真,简而洁,孤而高。人说世上有经不起细看的繁华,
却有经得起千百回流连的空净苍凉。云林之高格,远望而无人可及。据画史,
倪云林因不事权贵,遭人痛打,而一声不吭。 他说“一出声便是俗”。
不肯将内心的纯洁,染俗世的一丝尘埃。
此曲只应天上有,不慕名利,不违本心,以生命作画,被誉为南宗山水画的最后守护人尤无曲,
是有史以来从事艺术创作时间最长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悟画”经历,
引发倪林海深深的叩问与思考。尤老晚年健康堪忧,不得已手术,
老先生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回顾使画境更上一层,犹如久雨初晴豁然开朗,
遂欣然提笔改堂号为“光朗堂”他的“笔墨水融”观,是中国山水画“水墨时代”的涓涓清流。
据郑燕兴称,倪林海的笔墨,很大一部分功力,得益于他的文物收藏和古陶鉴定。
从石器时期的古陶彩绘印痕,到战国时期的帛画线描,再到晋唐宋元异彩纷呈的屏扇卷轴,
古物收藏,使他有机会,近距离地触摸、感知、观照东方艺术的发展轨迹,得以穿越千年,
往来于古今之间,渐悟其中之奥妙。
郑燕兴说,经久的功力与宽泛的眼力,使倪林海有一种本事。随便一副书法、画作,让他浏览,
就能说出作者的修为与品行。这是郑燕兴多年的体验和结论。屡试不爽。
在书画鉴定方面,历代大家、名人字画,也总能准确判断其年代与真伪。
长风国画作品《山中日月长》
林海为人低调,待人诚恳,身上挥洒着一份知性的气息,淳朴中透着真诚,
洋溢着对生活的无限深情和对作画的无比挚爱。
他言语淡定、沉稳,却透出一种深沉的激情,透出对生活品味后的积淀,散发出历久弥香的成熟。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之下,能保持这样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实在难能可贵。
长风国画作品《和一》
洛夫有诗云:每天下午我都在仰望,白云在天空留下的脚印。
倪林海,字长风,大器也。
(本文作者:李东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