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11, 黄昭玉

拆页十二

来自第六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P166

有人喜欢看说明书,有人喜欢动手试错

另一种重要的认知差异存在于“规则学习者”和“案例学习”之间。两者间的差别与我们前面刚刚讨论过的认知差异有些类似。在化学课上研究不同的问题,或是在关于鸟类的课程上学习标本与识别方法时,规则学习者倾向于提炼出基本原则,也就是“规则”,来区分研究的案例。在以后遇到新的化学问题或是鸟类标本时,他们可以把规则当作一种手段给新问题分类,并选择合适的解法或标本箱。案例学习者则倾向于记住具体的案例,而不是基本原则。当遇到不熟悉的案例时,由于不理解分类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规则,他们只能从最近记住的案例中寻找共性,哪怕这个案例与新问题不太相关。不过,在比较两组不同的案例,而不是一次只专注于学习一个案例时,案例学习者总结基本规则的能力或许会得到提高。同样,他们更有可能发现不相关问题的普遍解决方案,前提是他们能对问题进行比较,并试着发现问题背后的相似性。

我们用规则学习研究中的两个假设问题说明这一点。一个问题是,将军的军队准备攻占城堡,城堡外有护城河。探子给出消息说,护城河上有几座桥,但城堡里的指挥官让人在桥上埋了地雷。地雷间留有通道,城堡里的人可以分成小批过桥进出,寻找食品和燃料。将军如何才能让大部队在不触雷的情况下过桥进攻城堡?

另一个问题是,病人的一块肿瘤没法用手术切除,但是可以通过辐射聚焦切除,不过辐射会穿过健康的组织。要想切除肿瘤,射线就要有足够的强度,而这种强度的射线也会损伤它穿过的健康组织。如何才能在不损伤健康组织的情况下切除肿瘤?

在研究中,单独提出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会难住学生,但在指导他们考虑两者的相似之处以后,学生便能给出答案了。在寻找相似之处时,许多学生注意到:(1)两者都要把一大股力量对准一个目标;(2)把全部力量集中起来,通过一条路径抵达目标,却又不想产生任何副作用是不可能的;(3)小股力量可以抵达目标,但小股力量不足以解决问题。在分析出这些相似之处后,学生一般都能拿出一套策略,也就是将大股力量分解成小股,沿着不同的路径输送,汇聚到目标上,以致在不引爆地雷或不损伤健康组织的情况下摧毁目标。这样思考的好处在于,在弄明白了这种普遍的、基本的解决方案后,学生就可以解决很多涉及汇聚的问题了。

「I,重述知识」

规则学习者和案例学习者的含义和区别

规则学习者可以提炼出基本原则,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可以把规则当作一种手段给新问题分类,并选择合适的解法。

案例学习者则倾向于记住具体案例,而不是原则,当遇到不熟悉的案例时,只能从最近记住的案例中寻找共性,除非,有很多相类似的案例进行学习,然后再提取共性的知识进行学习。

「A1,激活经验」

例举两个案例,对比说明两个案例中的共性,提炼出一个规则。

案例一:

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他有一颗贵重的珍珠。为了将这颗珍珠卖个好价钱,商人特地请人做了一只精致的珠宝盒,用的是上等的林材,还用各种玉石镶嵌成漂亮图案,用名贵的香料一熏,这只盒子显得档次很高,亮丽无比。这位商人小心翼翼地将那颗贵重的珍珠放进盒子里,这只华丽的盒子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最终,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颗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从这位不识货的郑国人手里接过贵重无比的珍珠,珠宝商人心里一阵窃喜。

案例二:

魏文侯出去游玩,看见路上有一个人反穿着皮袄,毛向里,皮向外(古时候的皮袄穿时都是毛在外的),背了一捆草。魏文侯问他说:“你为什么要反穿皮袄背柴呢?”那个人回答说:“因为我爱惜皮袄的毛。”魏文侯说:“你这样做,难道不知道皮弄掉了,毛就长不住的道理吗?”

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规则就是:有些人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又讽刺了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弃主求次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11, 黄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