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了坏事道歉时,只说“对不起”就够了吗?

与大家分享最近的育儿学习两点感受:

第一,当你拒绝孩子时,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不”。

一幅家庭生活中的常见画面:

孩子提出某项要求,比如我可以再多吃一块巧克力吗?

家长拒绝,孩子尖叫、哭闹。

你先是生气: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每次只能吃一块....最后孩子软磨硬泡,你妥协,给了一块。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在拒绝孩子时能减轻这种消极反应的强度,让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呢?

当然有!那就是用其他的方式来表达“不”!

孩子在三岁以后,心智慢慢成熟,能够理解你要求他做什么,也就是说3岁以后的孩子能“讲道理”了。

比如上述的这个问题:我可以再多吃一块巧克力吗?

你可以用:我的任务是让你身体健康,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规定是:一周只能吃一次甜食,还有三天你就可以吃了。来代替“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

这就是通过肯定的态度表达否定的意义,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会说“不”,当然前提是你们在过去曾经共同达成过一周之内吃一次甜食的规定(可通过全方位提问的方法树立这个规矩)。

再比如孩子提出:你可以陪我玩一会吗?

不要说:我没时间玩。可以说:我想和你玩10分钟,等我叠好这些衣服就陪你玩。你愿意帮我叠衣服吗?这样就可以快点叠完。这样会教会孩子如何使用自己的能力至少部分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即使孩子在听到这样的拒绝后消极情绪仍然在扩张,你也要尽量面带微笑却态度坚定,最重要的是,你要一开始就想好是不是真的想说“不”,不会被孩子的软磨硬泡轻易妥协,因为只有一致、坚持、坚定,才不会给孩子一种错觉:我下次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逼妈妈就范。

第二,孩子做了坏事道歉时,只说“对不起”就够了吗?

当不良行为正在发生时,基本上不用尝试让孩子道歉,因为情绪脑占上风的他们,此时即使道歉了也非真心诚意。

事后,当他们真心想道歉,就只说“对不起”就够了吗?

当他们道歉时,是一个很好的强化良好行为的过程。所以除了说对不起之外,还应该让他们“情景重现”,说出自己为什么要道歉,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做呢?这个过程能在他们的大脑里留下强烈的沟回。

很多家长们觉得孩子只要说对不起了,就万事大吉了,而没有给这个“道歉”及时的反馈,会让孩子觉得“道歉看起来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做了坏事道歉时,只说“对不起”就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