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46分上三本,这倒霉孩子做错了什么?

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癞蛤蟆吃不着天鹅肉,”而是“到手的肥肉飞走了”。

考生和家长追求最多的就是成绩,但好成绩显然不是高考的结局。

前两年就有一个倒霉的考生,明明考了646分的好成绩,却报错了志愿,被三本录取了。

隔着两年都能联想到考生当时的懊恼。

这个时候旧事重提,希望看到的亲们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3月份过去了一半,距离6月份的高考又近了一步。

笔者当年高考的时候,两种观点听到的最多

一种最普遍:劝你好好复习,考个好成绩。

在学生们看来,高考考个好成绩是最要紧的事情。

这么认为没毛病,成绩决定了学历的档次。

另一种观点相对现实:选个最合适的大学。

笔者参加高考的时候,还需要用估分报志愿,现在据说可以在成绩出来之后再报了。

即便是这样,报志愿也依然是个技术活。

高考届一直有“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一说

既是 “211” 又是“985”的山东大学有一年在河北招生是遇到了断档

报考的河北学子很少,录取的人数不够就得补录,于是不少低分的河北学子成功捡漏,用踩线的分数上了一本院校。

但是开头提到的那位考生显然没这么走运。

笔者就事论事,无意揭人伤疤,就称他为A君吧

A君来自浙江,2017年参加高考,当年考出了646分的好成绩。

当年浙江一本的录取分数线为577分;

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的录取分数线为645分左右,可以说A君的成绩是十拿九稳了。

然而最终的录取结果出乎意料:A君既没有被985录取,也和211也无缘,被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这个三本院校录取了。


估计A君是想报考同济大学的,以为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同一所院校,还离家近就报了。

只可惜前者是“985工程”重点大学,后者是民办三本院校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A君的问题很有代表性,现在大学的名字成了一门学问。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还有上文提到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乍一听起来像是名牌院校本校一样,实际上都是挂牌的第三本院校,民办的,和校名前半段的著名大学没有半点关系。

这些情况过来人最清楚了,但是应届的考生和家长大多是第一次面临高考,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一不小心就会错认

(A君很可能就是这样)。

这种情况并非不能避免,仔细研究《志愿填报指南》也能“避坑”。

《 志愿填报指南》上都会详细展现每个院校的办学层次,招生分数和每年的学费。

(三本院校的学费通常比一本和二本贵很多。)

仔细一点,稳妥一点,还是能避免犯错的。

希望这样的失误不要再出现了,实在太可惜。


网上有位考生妈妈的观点很有意思:

凡是校名叫“XX大学XX学院”,每年学费过万元的,几乎都是三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646分上三本,这倒霉孩子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