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回到上海的第九天,想家。

感觉不久前,还身处在触目可及的田园风光、青砖红瓦中。转眼间,又回到了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都市中。有多少人,想在功成名就后,抽身于流光溢彩的繁华闹市,回归于静谧安逸的山野小屋?

如果最终的归宿是山野小屋,那么我现在便是了。

想吃苹果时,就从庭院的苹果树上摘颗苹果。或从树下捡颗刚掉落的苹果。几乎擦擦就能吃,无农药,不添加。

平日吃的五谷杂粮,蔬菜瓜果,也多是亲自种植所得。格外养生、自然健康。吃不完的南瓜、豆角、萝卜、茄子,制成条,晒干,到蔬菜较少的冬季食用。

这些干制品真的很好吃哦,别样的味道。

自家山头摘下的核桃,想吃多少吃多少。这次回来给同事和朋友们带了一些。数量有限,可能没有每个都分到,见谅见谅。

想吃柿子啦,去田野边的树上,随便摘几颗。这张照片,来自嫂夫人之手,我本来爬在树上,在向树下的小侄子嘚瑟:小笨蛋,有本事你来打我呀。事实证明,老阿姨最好不要招惹小少年,真的是,飞一般的速度爬上了树,并将我打了一顿。

摘柿子真的是有趣而惊险的回忆。小时候跟个猴似的,在树上窜上窜下,有一次,有个枝干枯朽了,往上一坐,跟着树枝一起往下掉,还好卡在了最下面的树枝上。长大了,反而胆小了,不敢爬太高太快。但坐在树上,看树上云霄,许多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感觉甚好。

摘的够多时,就用树枝撑起装柿子的塑料袋,在下面接从树上扔下来的柿子。我们家小小少年已初长成。每次我妈吩咐我做什么家务时,我会对我侄子说:周萱去把这个做了。哈哈,典型的大懒使小懒。

软的柿子,又红又甜。

硬的柿子,可以做成柿饼。硬柿子做成的柿饼甜度,不输软柿子。闲适的冬季,坐在电视前、火炉旁,磕个瓜子、剥个花生、敲个核桃、烤个红薯、吃个柿饼,生活美滋滋。

当然,闲暇前,还是要农忙的。这次回去是,收玉米,晒玉米,打玉米,再晒玉米,再装袋封存。现在红薯应该可以大面积刨了

那天早晨,上千斤的玉米,从房顶背到仓库存储。看着老父亲背着上百斤的玉米,一步又一步,一袋又一袋,我甚是惭愧,背不动,只能帮忙抬。

玉米面、红薯面可以做窝窝头、抿曲儿(冀南小吃)

小麦磨成的面可以蒸馒头、花卷、糖宝、菜包等等。关于蒸馒头这件事儿,我十一二岁时,正是好玩的年纪,那时阿姊在厨房蒸馒头,见我进来,笑嘻嘻的问:想玩么,教你。我点头。终于学会了蒸馒头,但至此,蒸馒头便成了我的事儿。后来,我明白了个道理,会的多做的多。

白天带着小孩子,撒欢的飞奔在乡间田野上,嬉戏打闹,好不快活。

晚上辅导小盆友做作业到10点,抓耳挠腮,痛哭流涕,我真是个好姑姑。

偶尔电视看个剧,是跟小盆友一起看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我tm竟然看的津津有味。

带老爹老妈、小盆友去附近的景点耍两下

一路上,落叶纷飞,秋天真的很美。奈何我拍不出自然的十分之一美。

骑着摩托车,觉得自己很拉风。秋风呼啸而过,凌乱了发型,美丽了心情。


回家带了3套夏天衣服,在北方萧瑟的秋风中,裹出来十几年前的运动衣和毛衣,感觉学生依旧,年轻的不得了。

在京娘湖看到的锁,厉害了这哥们(或姐妹)

不出门时,午后时光,给老爹老妈掏个耳朵,聊个天。或去门口跟邻居胡侃乱扯,“针砭时事”(邻里八卦),追忆似水年华。看老人家纳个鞋,缝缝补补又三年,比老北京布鞋舒服多了。

偶尔文化广场播放的幕布式老电影,小时候可爱看了,每次放都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家里喂的可爱的猪猪(小猪佩奇社会人),想到千与千寻里的台词,“不要吃太多(胖)哦,会被杀掉”。我很少吃猪肉,大概源于此。

有时逗逗飞进屋里,在木式房梁间嬉戏的麻雀。

或在别人家的庭院里,赏赏花,喜欢了,移植来种。小时候,每次下雨后,邻里间,互相移植花草、农苗。

还有很多美丽的时刻……

跟家人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是幸福的。这份幸福不因短暂而珍贵,是因感恩而倍感珍惜。

离开前一晚,带父母吃火锅,提到离开,父亲神色黯然的喃喃到:“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让你上学。”向来开明的父亲,面对又要远去的女儿,竟是如此无奈的发声。要搁以前,我听到这话,会嬉皮笑脸的说:“老爹,别这样,你这是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光荣。”这次我没有这样讲,我很安静的说:“你不希望我离开么?”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跟父亲争辩,从什么开始,父母也有了小孩子这般落寞的表情。

那晚回来,大概有些疲累,父亲很快睡着了,紧紧的裹着棉被,露着颗灰白的脑袋,真的俨然是个小老头了。很安静的睡着,没有了昔日的刚强。那一瞬间,我眼泪不自觉的掉下来。那一瞬间,我想快点变得足够强大,给他们世界上最好的。想在他们身体还算康健的时候,带他们去更多美丽的地方。

现在的我,什么都不怕,不怕辛苦,不怕贫穷,不怕单身。我只怕他们没有等到,怕他们衰老和生病。

所以啊,加油吧,周同学!

记于2018.10.23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