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西游--说说真假美猴王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小说无论结构布局、文辞修养、思想体系均不同凡响,在整个中国小说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游记虽然是一部描写神怪传奇的小说,但是整个故事以佛教背景展开,所以,长久以来,西游记也被看做是一部传教和教人修行的书。书中孙悟空代表修行的心,唐僧代表修行的身体。

       书中有一段讲述真假美猴王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绝伦。读后掩卷深思,才觉意味深长。

         全书第56回至第58回,讲述了该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束(可单独来看)。在仅100回的小说里,作者用三个回目来描写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的重要性。那么,作者花费这么大篇幅,他想要表述什么样的道理或者佛理呢?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归故事本身来分析。

       故事的起因是悟空违背师傅意愿,杀害了一伙强盗,遂令唐僧一怒之下将其逐出师门。纵观西游记全书,唐僧前后有三次将孙悟空逐出师门。分别出现在是:第14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俗称三打白骨精);最后一次就是真假美猴王的缘起——第56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这里的心猿即指孙悟空。

       唐僧为什么要把悟空逐出师门呢?只因悟空触犯了唐僧的底线——杀人而且是杀多人。第一次杀了六个强盗;第二次杀了“一家三口”;第三次又是杀了多个强盗。佛门首戒杀生。但是杀妖怪那叫降妖除魔,是一种卫道精神,唐僧不反对。但是杀人不行,这违反了唐僧取经的根本目的——普度众生。人类哪怕是强盗,唐僧认为也是可以教化的。所以唐僧坚决反对杀人,而且,在这些事件中,孙悟空还存在屡次不听劝说,执意妄为的情况,因此,唐僧才要将孙悟空逐出师门。

       那么这次逐出师门和前两次逐出师门有区别没?当然是有区别的,不然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悟空三次被逐出师门,原因看似大致相同,细微处确有区别,所以才导致了不同的故事情节发展。悟空第一次杀人是发生在初入沙门,刚刚被唐僧解救并收徒之后。这个时候,悟空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沙门规矩和唐僧的真实想法。即使错,错也不只在悟空单方面,作为师父,唐僧也有教导不足的情节。而且杀人之后,悟空的内心应该也是有悔意的,所谓道心未失。所以经龙王和菩萨简单劝说,他就急忙又去保护唐僧取经。此后,悟空也被戴上了金箍(金箍其实就是规矩的一种象征),正式受戒,收心摄正,一意前行;第二次杀人,其实是杀妖。错在唐僧肉眼凡胎查实不清。悟空虽遭冤屈,但一身光明,无怨无悔,退回花果山,仍念念不忘保卫唐僧取经,此时仍是道心未失;唯独第三次,错在悟空。此时,悟空一路降妖除魔,骄傲自满,道心渐失。更在被驱逐之后,觉得委屈,跑去菩萨哪里告状,已生是非之心,所以,才会滋生出另一个猴子——六耳猕猴,六耳猕猴即是非之心。这才有了真假美猴王,二心大战的故事。

       因此,诸天神仙、菩萨、神器均不能辨别悟空真假。毕竟假悟空是真悟空的一体两面,代表是非之心,和悟空代表的道心相对应,这种情况,任谁也是很难搞清的。这里必须要提一下神兽谛听,他虽然看出了真假,但是并没有当面说破,而是提供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佛法无边。此处表述看似世俗其实暗含不可言说之妙。对我们为人处世也有很好的警示意义。

       于是,真假美猴王斗到了西天灵山。如来一语道破玄机:“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竟斗而来也。”至此,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也接近尾声,但是故事所要表述的重要道理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故事讲述,佛祖并没有一下子说破假悟空的身份将其拿下,而是通过和菩萨问答,提出了混世四猴的概念。这样做,佛祖自有其用意。混世四猴分别指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里,辨休咎,乾坤摩弄)、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这四猴,在周天之内却不在周天之种类,因相而生,因相而灭,方为混世。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灵明石猴是指悟空。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关于悟空的身份书中有准确描述“又看到猴属之类……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详见第3回)可见悟空乃毛类猴属魂字天产石猴而非灵明石猴;另外,两者神通虽然相似,但悟空的神通是学来的,而灵明石猴的神通跟其他混世神猴一样是天生的;再者通篇来看悟空并不具备“识天时”的能力,因为悟空的很多行为尤其是大闹天宫本身就是逆天而为,并为自己引来灾祸,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怎么看悟空都不像识天时之猴。综上可见悟空并非灵明石猴。那么悟空和混世四猴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根据上下文分析,他们应该是一心五面的关系。对应关系如下:悟空对应道心;灵明石猴对应变通之心;赤尻马猴对应迎奉之心;通臂猿猴对应掌控之心;六耳猕猴对应是非之心(从各自神通属性来分析,灵明石猴因天时地利而善于变通;赤尻马猴巧言令色全身而退当擅奉迎;通臂猿猴摩弄乾坤长于掌控;六耳猕猴明理而断对错是谓是非)。悟空生异心的方向决定幻化哪个方面的混世神猴。这在佛语里叫着相了,因而,悟空和四猴的关系也可以用非相和四相来表述:悟空是空代表非相;灵明石猴代表众生相;赤尻马猴代表寿者相;通臂猿猴代表人相;六耳猕猴代表我相。这才是佛祖讲混世四猴的本意,佛祖要借此说明诸相皆是非相幻化所生。说明完毕后,六耳猕猴难逃一死,作为我相的代表,六耳猕猴必须被除掉。

       所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其实就是对《金刚经》除四相的一种故事化表述。故事的起因乃是悟空着相了,《金刚经》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着相是修行者的大忌,不除四相,将永堕苦海,即使菩萨(觉悟者)也得时时谨防。而诸相之中,我相为根,我相一除,其余诸相皆无。《金刚经》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除掉我相之后,悟空一心皈依,再未发生被驱逐事件,最终保护唐僧见如来取得真经,修得正果。文中诗云:“人有二心生祸端,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分析,我们无论是修行者还是普通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善意的启示。他提醒我们:人生之路漫长而曲折,在顺境不可骄傲自满,在逆境不可消极低落,不管处在何种境地之中,都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u

你可能感兴趣的:(夜读西游--说说真假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