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启示录:现代社会的本质(二)财富的本质。

(1)

前一段时间,因为长时间封控,上海的某位身价百亿的资本圈大佬,因为要求进入以前可能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小区"牛奶面包群",搅动了半个中国的资本圈。另一个大佬,因为锲而不舍追踪一只母鸡,搅动了中国另外半个资本圈。

于是有很多人感叹,原来在疫情之下,家财万贯者和升斗小民一样一样,都要为填饱肚子发愁。

我想说:这些人想多了。

我这几天连线了在上海的亲戚。内弟一家在嘉定,叔叔一家在徐汇。

疫情以来,内弟所在的社区,总共只配送了三次生活物质,居民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已经出现非常极端的情况,不便详述)。而叔叔所在的小区,物资配送比较及时充裕,生活并未受太大影响。

同一个城市,为什么出现这种差别?

经济学有一个"科斯定理",简单概括就是"资源永远向效率最优的地方倾斜",也可以理解为:"资本永远向使用效率高最高的地方流动"。翻译成人话就是:哪里能赚钱,资源就流向了哪里。

疫情这种极端情况下,尽管从上到下竭尽全力,仍然避免不了这条定律在暗搓搓起作用。

没办法,人性使然。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女主人公的男朋友在巨轮即将沉没的那一刻,掏出大把的钱塞到能那一刻决定生死的大副兜里,为自己买到了一个逃出生天的机会。虽然那个大副最后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吞枪自尽。但在最初那一刻的起心动念,却是人性最真实的表现。

我为什么说在疫情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以为富人和穷人一样是想多了?因为除非在沙漠或者流落到荒岛那样的极端情况,富人永远比穷人拥有更多的调动资源的能力或者说选择权。

那两位大佬,可能是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也可能是在别人挨饿的情况下,表示自己并没有吧唧嘴。

仅此而已,不要想多了。

(2)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很容易从消费的角度去理解财富。有一个通用句式是:"等我有钱了,我就……"。

如果仅仅从消费的角度去理解财富,那我们就很容易得出一个比较膨胀的结论:比尔盖茨、巴菲特、马云、马化腾这些人,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也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很多中产阶级也有可能。

他们要那么多财富干什么?

不是有一句话说:"家财万贯,人一天只吃三餐饭;广厦千幢,人一夜只睡一张床"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财富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学上有两个术语,一个叫"机会成本",一个叫"沉没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一个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这个东西所放弃的最大价值的东西"。

所谓"沉没成本",就是"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举个栗子就明白了。

你去看一场电影,电影票值50块钱。而如果你利用看电影的时间去搬砖,可以挣100块钱,那你这场电影的机会成本就不是50块钱,而是100块钱。

电影看到一半,你发现这部电影完全看不下去。但因为你觉得你已经花了50块钱,不看就亏了,所以硬着头皮看完。这个50块钱,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穷人和富人的区别也正在这里。

增加选择权和维持选择权,都要支付成本。而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机会成本越多,他的选择权就越多。选择权越多,机会也越多,财富也越多。

反观穷人,因为不能支付维持和增加选择权的成本,所以选择权就比较少,选择权少了,就只能把注意力放在沉没成本上。

一个富人,去看一场电影,他的机会成本比穷人要大得多。也许他利用看电影的时间去参加一场商务谈判,可以赚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是当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富人如果觉得电影不好看,他会果断选择离开电影院。因为那50块钱,是"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而穷人呢?因为好不容易出来看一场电影,已经花了50块钱。他会因为舍不得那50块钱而坚持把电影看完。而那个富人呢,也许用那半场电影的时间,赚了无数个50块。

所以,富人永远在想:我现在手上有哪些选择,哪个选择相对而言是最优的。穷人想的却是:我之前花的那么多时间金钱,怎么才能回本?

所以各位,财富的本质是什么?是选择权。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那些以为在疫情下,自己和那些资本圈大佬是一样是想多了,是幻觉的原因。在物资匮乏但外援未绝的情况下,总有人能够出到一个绝大多数人都出不起的价格,来获取那些赖以生存的物资。

这就是巴菲特、李嘉诚九十多岁还在努力赚钱的原因:财富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直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权。

财富的本质,就是选择权。

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多的选择。

(3)

既然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权。那我一穷人,就吭哧吭哧搬砖,努力存钱,选择权慢慢不就越来越多了?

这个理解也不能说不对,但是有偏差。

因为钱和财富之间,不能简单划等号。

如果说钱就代表着财富,那还发展经济干什么?就印钱发钱呗。

津巴布韦,人人都是亿万富翁,然而人人吃不饱穿不暖。

钱,只是一种用于交换的媒介。所以财富的定义,包括单不限于:金钱、资产、人脉、社会声望、特殊的技能……等。

把钱简单理解为财富最大的问题在于:忽视了极端情况和通货膨胀。

什么是极端情况?比如俄乌战争中,西方国家直接切断俄罗斯的美元结算系统,冻结俄罗斯在银行的存款,这种情况下,银行的那些钱对于俄罗斯而言,就是废纸。

对于普通人而言,金钱之所以不能和财富划等号,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简单说就是钱随着货币超发不断贬值,这也是消费主义盛行,"月光族"越来越多的原因:不然留着哪到钱干嘛?等着蒸发?

但一般人理解的通货膨胀只是表面的,通货膨胀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后果:加剧贫富差距。道理并不复杂:每次超发的货币,都是离那啥最近的人和组织先拿到钱,他们拿到钱的时候,钱并未进入市场流通,还未贬值,等他们用这些钱购买到优质资产,钱在市场上一圈一圈扩散,最后到了普通人手中,购买力已经大大下降。所以,通胀谁受益?富人和那啥;谁吃亏?普通百姓。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握在手里的那点钱,根本不是财富,大概率跑不赢通胀。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怎~么~办?

以我有限的认知,目前能想到了最优解是:把有限的钱和时间,投资在能够持续增值的资产上。

那什么资产能够持续增值?以我的孤陋寡闻,我只知道在目前实物资产中,有一句话叫"中房美股,世间好物"。

但中房美股,对于很多人来说,门槛仍然太高。那就只剩下一条路:投资自己,厚积薄发。

所谓投资自己,不是买LV,不是买劳斯莱斯包装自己,而是投资自己的大脑,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

所谓厚积薄发,是指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不断积累,量变产生质变,指不定在未来某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技能方面超越了很多人。

身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对财富的理解,不能还停留在农业社会。

你每一天的付出,也许能为社会增加财富,但不一定能参与公平分配财富。

很扎心,但是事实。

所以低头拉车的同时,还要抬头看看路。

砥砺前行吧!诸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启示录:现代社会的本质(二)财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