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梳理+筑基第四课复习(1)

2021年11月7日  中原焦点团队  中27  庞爱国  第311天分享  本周第4次约练  总约练第284次  咨171、观77、来3、朋4、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313次分享

本周第四场  咨询师

今天嗓子有点不舒服,打了招呼,只能听,回应要少一些,来访者老师也表示了理解,但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因为给到了时间,而且也知道我的回应会少,反而来访者老师能够更轻松的述说,不害怕被打断,中途还沉默思考了一会儿时间,在没有干扰时,来访者老师自己很多的东西就出来了

筑基第四课  基础心理学复习(3)

需要

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受需要影响,做事的动力和动机一定受需要影响。如果他不需要,你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但现在的孩子,很多时候他都是不需要的。他不缺少,如果说需要的话,是喜欢看小说、玩游戏、看手机,除了这些,很多他都不需要。为啥?他什么都不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他缺了才会需要,但现在的孩子,我们给的太多了,不但多而且非常多了,从很小就给了太多太多,结果导致他都是“厌”的状态,不但不是缺而是厌,所以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就特别容易厌学。现在厌学的孩子太多了。

孩子越用越有用。用的过程中他会有参与,他对事情就会有参与感,就跟他有关,就会有缺,内心里就会有需要,而不是我们主动的去在后面追着、撵着。

所以我们学习也是这样,要酌量而食,不要吃得太多,吃得太多,把自己累得不得了,自己内心里边就不缺了,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给自己生活留白,照顾好自己等。

马斯洛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马斯络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五种需要:生理 、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罗杰斯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疗法。现在做咨询的基本都受人本主义的影响。

一般来说,需要的层次越低的,动力越强。我们可以不要音乐会,不要理想,但是我们一定要吃饭呀,得吃喝拉撒睡,这些生理需求一定要满足。

马斯络需要层次理论就认为是先实现最低层次的,因为最低层次的往往能让我们先更好地活下来。没有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我们很难活下来。先活下来,再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归属与爱,尊重。

焦点的系统观认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容易认为是外界在影响我们,所以外界需要改变,其实更多时候是我们也会影响外界,我们需要提升自己,进而扰动整个系统。所以,当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我们的能力足够强了,我们就能更好去影响到身边人,影响到我们的家庭系统,影响到我们的单位系统等等。所以最终还是自己,不断学习、成长自己,非常的重要。

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除了不断地听课、看书、写分享、实操、被做咨询等等,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需要去不断地觉察自己,尤其在咨询或约练时自己感觉有情绪的地方,所有情绪的地方都是因为你在这一块触动了你的需求,或者曾经你在这一块是有需要但是不一定有满足的地方。所以所有需要的地方往往都是当事人比较看重、比较在乎的地方,而有情绪的地方往往也都是有需要的地方。需要、情绪、看重,这些都是连在一起的,而这些又跟认知也能连到一起。所以焦点解决,就特别看重去探讨这些方面的东西,他自己怎么看啊,怎么想啊,什么感受啊,怎么看怎么想就是探讨认知的,什么感受就是探讨情绪的,跟他探讨在乎什么就是探讨需要的,就在聊这些的,我们就更清楚了。这是基础心理学最基础的东西。

焦点解决强调的就是一小步,我们可以有我们的目标,但是关注当下的一小步,要不我们紧盯着目标的话,光盯着我们最大的需求,我们求而不得,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很大的情绪,而这个情绪会导致恶性循环,结果我们就更得不到我们需要的东西。

所以怎么办?关注已经得到的部分,关注我们已经做到的部分,关注我们的优势,关注我们的资源,关注当下可以做的行动,可以干点啥,然后走下去,还要学会与问题共存,与问题共存了,我们才能保持相对不错的状态,要不然我们随时都可能心情不好。因为生活中好多时候都是处于一种求而不得的状态。

学会与问题共存,关注已经得到的部分,然后看做点什么,能让它多一些,这样可能状态就更好,一个良好的状态至关重要,没有好的情绪状态什么都做不成。

一、 需要

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没有需要往往也就没有动机。

二、情绪

那么除了需要之外,还跟哪些有关,就是与情绪有关。在讲影响孩子动力的时候,或者一般做事的四要素:情绪、关系(跟其他人、跟自己)、希望感、成就感 。

需要,以及他的情绪状态怎么样,会影响他的动机。如果他遇到这一块事情的时候,情绪状态都是比较差的,他就会非常讨厌这一块,上节课讲到的“厌恶疗法”,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这么干,让他在这件事情里面经常得到的都是非常糟糕的情绪,那么他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没有动机,做事情的动机就很弱,这是情绪这一块。

三、内驱力 内驱力是内部的缺少。

四、诱因。诱因:就是外界的环境。就是外部环境允许不允许,如果外部环境不允许,他也没有多大的动力,因为他感觉不可能实现。

诱因这一块怎么帮呢?我们改变不了诱因,我们改变不了事件,我们可以改变认知啊,怎么改变认知啊,怎么改变认知啊?是不是要讲道理、指导,不是的。我们详细去跟他探讨这个事情,探讨这个诱因,他对这个事情就有了更多的、更清晰的看法和认识,这个时候他就会有变化。而非一定是把它这个事改变,很多时候事不好改变,他本人的认识容易改变,认识改变了,很多东西都变了。

想要让一个人有动力,你得让他感觉缺,让他心情好,你得让他有成就感,你得让他感觉到能实现,你得具体的多探讨,中间哪些点可以怎么做,动力就出来了。这些我们都可以去用这些理论的东西。这些有了内驱力也就上来了。内躯力跟动力差不太多。

能力

能力是完成一件事,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如果不具备,就没有办法去完成。我们前面讲的能力,晶体的、液体的智力也属于能力一部分,一般20岁之前记忆力是不错的,20岁后记忆力下降了。不过到了一定年龄,记忆力下降了,我们的晶体智力,我们的经验一直都在上升啊。

我们在做咨询时,我们就可以更通透,更理解,这都是好事。但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始终要保持不要去比较,秉持这样一个原则。虽然说不比较,生活中哪有不比较的,我们可能难免就比较,尽量不比较,偶尔比较,比较就比较,接纳自己的比较,比较也说明咱想更好嘛,这也不是坏事。

人格

  在生活中也会提到人格,生活中所说的有人品的意思,经常说我以我的人格保证。心理学的人格跟那个人格不是一个意思。心理学的人格指的是人的脾气、秉性。我们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说的心理人格,所以人的人格状态通常都是稳定的。如果一个人的人格状态不稳定了,这个人可能代表有问题了。

人格是气质和性格的综合体。

气质是先天的脾气,没有好坏之分,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这没有什么好坏,这样属于气质。

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性格是后天做事的态度,有优劣的。有的人做事特别认真,有的人做事无所谓,能混则混,能逃滑就逃滑,这是后天养成的性格,指做事的态度。

所以我们一般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是态度决定命运。你对此的态度,往往将决定了,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人生都是我们自己得到的,虽然受外界的影响,但是跟我们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尤其跟我们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性格的形成,因素就多了,家庭环境、遗传、成长经历,都有关系。

遗传非常重要。有的人说,农民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那都是个例。虽然我们不否认努力,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成功是1%的灵感+99%的努力,还有后半句话,就是1%直接决定了99%的努力,所以遗传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否定后天的努力,经过努力会让我们有很大的变化,就达到我们遗传的最高度。不努力的话,可能达到遗传的最低或中等。

该努力一定要努力。接受生命的限制,但绝不放弃希望。

气质的几种类型,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了解就行,用的不多。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是单一的类型,好多是混合的类型。

胆汁质,举个例子,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三国里的张飞、水浒里的李逵,暴躁、冲动、沉不住气,容易得冠心病、高血压。

多血质,听着比较不错,为啥呀,因为他能照顾到很多方面,就像王熙凤,八面玲珑。多血质都很好吗?不一定的,气质类型没有完全好坏之分的,因为最终还在于人的性格。即使他属于胆汁质,但是他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很多的调整。他可以通过学,读很多的书,让自己变得更儒雅,气质类型就不那么太明显。通过后天完善自己,虽然很稳定,但可以完善。西游记里面的猪八戒就是多血质。

粘液质,像沙僧就是粘液质,就像生活中说的三脚踹不出一个屁的那种人,这样的人跟他接触感觉还好,好多时候非常稳定。

抑郁质,像林黛玉这样的就是抑郁质。

以上就是气质类型和性格这一块,合起来就是人格,大概有了解,更详细的需要慢慢的看书才行。就知道啥意思好了。你知道心理学的气质原来是这个意思,不是我们生活中说的气质,是一个人的脾气怎么样,而不说这个人是不是优雅,是不是很迷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倾听+梳理+筑基第四课复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