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在文中,于老师用最朴素、真挚的语言详细分享了他在教坛五十多个春秋里的鲜活故事和深刻感悟。而这些宝贵的心得无疑对我们年轻老师来说就像一盏启明灯,照亮着我们不断前进的从教之路!

        很喜欢于老师的一句话: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如出一辙。是啊!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只有保持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才能拥有永不枯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能加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平日,于老师总是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学生也因为老师的平和而平和,这就是理解和体贴。此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待后进生,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最根本的力量就是“情”。有时候老师的一句关心或者鼓励的话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甚至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每个人漫长的求学生涯里,最离不开的就是老师的谆谆教诲,最难忘的不仅是老师带来的知识财富,更是老师对自己品德上的深远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常也在反思:如何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最重要的一点又是什么?于老师给我们了答案,那就是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到你很喜欢他。是呀!任何一份感情都是互相的,我们希望学生喜欢自己,而每个学生都同时很在意也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虽然对我们来说要喜欢每一个学生有些难度。不,其实也很简单,就如同美国教育家托德所说,“做出喜欢他的样子”。想想这是一种多么美妙方法,亦是一种别样的境界啊!在教学中,于老师善长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和幽默风趣的话语表达对学生的喜欢。他从不吝啬表扬和掌声,对学生心存期待,也总是默默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正是因为这些平凡的举止,无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喜爱。这就叫做“以真情换真情”。

        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可能在学习上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他们的内心确是单纯美好的。正是这份难得的单纯无时无刻不感染者我们,提醒着我们真情相对。想起自己曾经带的一个班,一段时间成绩有些下滑,主要因为是上课纪律比较糟糕。那段时间我也些焦躁不安,又一遍遍告诉自己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后来我用了整节课时间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们分析了班上的学情。我这样做比喻:父母经常会心疼自己生病的孩子,也因为孩子的身体健康而愁眉苦脸。如今你们也如同我的孩子,而最近的你们有点浮躁,好像要生病了一般。我特别担忧你们的状态,也因为你们的不稳定而夜不能寐。期间,我走下讲台,温柔地摸摸后进生的脑袋,轻轻拍拍上课中“调皮大王”的肩膀。我发现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有些孩子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大概是真情的作用吧,他们感受到了我的关爱,今后的课堂纪律果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又趁机表扬他们,班上很快恢复到了一往勤思乐学的学风。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老师从根本上就是一本教科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身教的作用更显得尤其重要。于老师不管是仪表、书写、行为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正如他的小学老师喜欢柳公权的字,于老师便深受影响,并把这种教育传承到了自己的教学中。他重视字体的间架结构,琢磨每个字的细节笔划。而他的学生在书写上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有所变化和提高。此外,他还花费了更多时间在朗读上,并做到“见文生情”,他的学生也是非常喜欢朗读,水平也很高。这就是“向师性”的力量!于老师用自己的行为激励着学生的行为,他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就像他所说,正确处理错误亦是一种可贵的教育资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作用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于老师至今还记得小学老师对他的鼓励话语,他将自己的每一次进步都归功于老师的激励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他尊重、赏识每一个孩子,总是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而这些都源于他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他认为爱是赏识、激励的前提,并总结出了激励的五大原则,那就是:针对性原则、实指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鼓动性原则。而对于后进生,他总是以平常心对待,谨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他善于蹲下来看学生,努力发现、制造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用激励促进学生的成长!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仅是对自己职业的敬畏,也包含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动行动,用激励促进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于老师为导向,作一味“甘草”,争做一名温和、智慧的好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书目: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