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钟局和雷所带领我们“十百千”项目培训一行人,前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与“乡村社区治理背景下丁家庭、社区、学校合作”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
参加培训之前,我一直存在着三个困惑:个人研修项目似乎进入到瓶颈期,面临着继续开展或是另寻项目的两难选择?一年级新生的班级的建设该从何着手?工作室成员不乏好的带班经验和值得借鉴的班级建设方法,但如何提升他们的文字提炼能力又是我的一大困惑?
12日,13日的两场培训虽然已经结束,却如春雷唤醒了迷茫中的我,又似一阵春雨润泽了内心,一一解答着我的困惑。
一、基于学生立场的实践新内涵
13日,导师李教授给我们安排了两场培训讲座,培训人员是我们“十百千”10余位老师,大家围坐着,近距离聆听,随时互动交流,培训老师是我们熟悉不过的龙虎塘小学顾校长和余主编。
顾校长在《为伊消得人憔悴,酿花成蜜始觉甜 ——班主任研究特色与成果的形成》的讲座中说道:研究特色一定不是为了班级与教育的与众不同,一定是大同小异,一定是以小异撬动大同。如:龙虎塘小学开展的幸福作业下的家校合作活动中创生了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学生核心素养、学生领导力(跨界创生),管理、文化、校长思维品质,假日玩伴团,班主任领导力、班级成长导师团,机制建设、互联网+,新教师发展......可见,活动与活动之间并不是割裂存在的,往往会有创生发展,活动中学生、家长、教师也是共生互长关系。
而在每一个项目确立的背后都有着从哪里来?站在哪里?往哪走?三个维度的价值取向。就如课题研究中我们常做的研究综述,综可以理解为汇总,整理归纳出与他人对问题的解决策略方法,对可取的做法展开论述,仍未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项目。研究的最终归宿都是为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主体的发展是多元的。如:熟溪小学蓝老师做的对学生三天乡村生活的学习研究,蓝老师的整个研究通过师生、家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原始体验与实践,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促进了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对乡村的认识和理解,同是也促进了家长、教师各主体的发展。在活动中创生了更多的教育体验,如乡村人文、乡村精神更甚至还有对脱贫攻坚的理解,我想这些就是顾校长在目录一中说到的:以“教育性实践”开拓研究新格局。我的第一个困惑在顾校长这里得到了解答。
二、基于学生发展的师德修炼
第一天的会场中,来自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张聪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乡村班主任师德修炼中的情感支持的三个问题让我记忆犹新,对照着“无情无义”、“虚情假意”、“以情代教”三个问题,我开始回想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不是也出现过这些问题?“无情无义”并非是对学生对班级没有感情,而是在处理班级事务中教师所抱有的心态是“不出乱子就好”,这样的教育在开展班级建设过程中是没有得到充分的情感支持,增加的却是教师自身师德修炼的负能量。这让我想起了在第二天培训中,余主编在“个案写作与思路方法”中举到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遭遇的问题,同年级两个班主任不同的班风,一个是在学生中,一个是我在“管着”学生。余主编告诉我们:追根溯源是班主任自身文化构建意识不强。怎么改变?我想改变“无情无义”的心态应该是亟待解决的吧。
“虚情假意”最多存在于家校沟通中,面对家长的溢美之词,我们容易错失方向,容易对情感支持产生错觉,这样一来就更需要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让家长看到班级教育过程中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尽最大的可能达成班级教育的一致。如何才有深度沟通?我想家校合作的建立应该是促进亲师沟通的最佳途径吧。如开展亲子阅读,运用互联网+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渗透......
”以情代教”是在教师与学生建立较为深入的情感沟通后,仅仅依靠与学生的情感关系而维持班级生活,靠“哥们义气”建立教育。而这样的教育并不深刻也不是长久之计,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里的支月英老师,支老师面对负气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支老师也有过批评、责骂,她告诉孩子“我是为你妈妈教育你......”严格的教师,是爱你最深的教师。我想我的第二问题在张教授的讲座中也得到解决。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阅读
第一天的会场上,华师大程豪同学对于《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二辑)》的书评,让我对于阅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程同学围绕整体脉络:本书框架和重要观点;基本线索:乡村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索与教育研究;特殊贡献:引领我国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特色道路。展开了三个板块,七个部分的阅读思考。我想在这样系统有条理的学习下如何再惧怕提高不了自身的文字提炼总结能力呢?
两场培训虽以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是无限财富。在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中期待着共成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