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能》5岁神童背古诗,家长可借鉴,用“巧读”法促智力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开播,迅速蹿红了一位“小神童”。这个孩子的名字叫王恒屹,6岁认识超过3000字,能背580多首古诗。

他的出场也非常特别,上来就用一串诗词把每一位评委全都捧了一遍。逗得评委、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个个称赞。

其实,这还不是王恒屹第1次引起广泛关注。在撒贝宁主持的《挑战不可能》节目上,5岁的王恒屹就已经能够认识3000字,并背诵300多首唐诗,100多首宋词。

在诗词挑战的时候,仅凭4个字提示,“_ _ 明无 _ _,_ _ _ 处亦_ _。”

王恒屹马上就回答上来了“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而在正式挑战的时候,从场上300卷诗词中,身为评委的董卿随机挑出10联,然后再随机挑选3个字保留,通过3个字的提示,由王恒屹背出完整的诗句来。

结果,王恒屹又一举挑战成功。

在中国古诗词的浸润下,能养出如此了不起的孩子,让不少父母家长再次关注到古诗词的力量。

给孩子读古诗可以刺激大脑发育

如果家长觉得让孩子读古诗只是可以增长知识并提升记忆力,那就错了。读古诗“天生”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英国班戈大学2017年2月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按照诗的格式造了两组句子,其中一组符合古诗格式,另一组不符合。然后,他们找到一些人来朗读这两组句子,并向他们提问觉得哪些属于古诗,哪些不属于。结果很多人都说不清楚到底哪些属于古诗。可是,当研究人员测量他们在读这些句子的脑电波活动时发现,在朗读真正的古诗时,这些人会发出一种特定的脑电波。而读不符合格式的句子时,就不会发出这种脑电波。也就是说,虽然这些人自己意识不到读的是不是诗,但是他们的大脑却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宝宝很小时,不识字,给他读古诗,依然对智力发育有帮助。

就像王恒屹,他的父母是一般的智商,他也没有上过早教班,而且还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

但正因为奶奶在恒屹不到1岁的时候,就天天给他念唐诗,还有一些简单的宋词,就已经让孩子的大脑受到了良好的刺激,促进了智力的发育。

所以,不管孩子认不认识字,能不能读得懂古诗,给孩子念古诗,都是对孩子大脑有益的。

古诗的好处首先在于韵律和节奏

人类的大脑对于古诗词有天然的反应,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文字的作用,而在于古诗词自带的韵律和节奏。

1、美妙的节奏

我们来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4句诗都是5个字,又都是“嗒嗒~嗒嗒嗒”的结构,这就是诗的节奏感。而孩子的大脑特别喜欢有节奏感的东西,同时,就是这种节奏感能让孩子产生特定的大脑电波,促进大脑的发展。

2、提高认知能力的押韵

很多人小时候都读过《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稻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特别押韵。

而在古诗词当中,押韵是能够协助人的语言处理和认知的。首先,押韵它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信息组块策略。

组块策略就是将零散的构件组成有意义的单元。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组块是人对信息进行组织或再编码。要想增加阅读的容量,提高阅读的信息加工效率,组块是关键。

比如,禾、下、土本身是3个字,分别去记忆会比较慢。但组成“禾下土”,将内容和声音关联到一起,吟诵的过程中,通过声音来记忆,我们就很容易记住了这个词。

在诗词中,句尾与句尾的押韵,组成一个个高效的信息组块,让记忆和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其次,押韵不仅有利于孩子当时的记忆,还对孩子未来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有研究发现:4岁的孩子中,用音韵来记忆的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到了8岁的时候,小学里的阅读考试得分要明显更高。

当然,这并不是说文字就不重要。但要等孩子大一点,认识比较多的字时,理解诗词中的含义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像王恒屹小的时候,奶奶只是自己喜欢在家里面播放一些名家的朗诵,然后跟着有感情的朗读。小恒屹耳濡目染下,才开始有了兴趣。后来认识字了,奶奶才给他注释讲解,让他理解后,再背诵。

“巧读”古诗

有不少家长看到像小恒屹这样的孩子能够背诵几百首古诗,就着急忙慌地逼着自家孩子去背,把学古诗这样一件美好的事变成了一个功利行为,不仅没有培养出“神童”,还把孩子逼得不爱学习。这真的是大写的“错”。

其实,学习古诗要用“巧劲儿”,而不能够机械地填鸭。

1、利用诗歌的音乐性

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专家-90多岁的叶嘉莹先生,从事诗词教学70多年。她特别提倡让孩子们把诗“唱”出来,如果您听过她的现场教学或者视频,会觉得她在吟诵诗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乐感。这就非常符合诗的音乐性。

2013年,英国埃克赛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在朗诵诗的时候,除了会激活与阅读相关的脑区,还会激活与音乐相关的脑区。而同样是朗读,散文就只能够激活与阅读相关的脑区,与音乐相关的脑区没有反应。这就说明,我们的大脑认为诗歌是自带音乐属性的。

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天生喜欢节奏感。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在听到音乐后,都会自动地跟着节奏晃动身体。

所以,在让孩子学诗歌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利用身体动作来读诗。

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打着节拍念诗。只是加上了打节拍这样一个动作,却可以大大提升效果。在以往的研究中就发现,跟着音乐打节拍本身就是能够提升孩子智商的。而诗歌具备音乐的属性。

另外,我们也可以把诗跟音乐直接结合起来,变成唱诗。

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就有很多歌曲非常好,家长可以从中选择一些适合儿童吟唱的。

我家大宝小的时候学习《水调歌头》,我就是放了王菲的歌曲,加上自己也会唱,没事就陪着孩子唱一唱,学习效果很好。

将古诗词与音乐结合自古有之,以前的很多文人墨客就是把诗拿来唱的,只不过,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几乎失传。这也是叶嘉莹先生特别强调唱诗的原因。

充分重视诗的音乐性,这是一种巧方法,孩子听着音乐,唱着唱着就把诗背下来了。读诗也变成享受的事情。

2、利用好节奏和押韵,组块学习

经常有人会问,孩子学古诗的时候,有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字都给孩子解释清楚。这就类似于问外国孩子学英语时,是不是要把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了。

答案是:不用。

字和词可以有很多种用法,要结合在语境中去认识。孩子不必要知道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但却可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

前面说的组块学习策略的好处在于减少了信息的单位,可以减少记忆时的压力。据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的研究,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一般容量为7,并在5~9之间波动。而组块可以是一个词,一个词组,甚至可以是一个句子。诗歌通过节奏和押韵,把一些字词重新组合成组块,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

这就告诉我们,在家长教孩子学习诗歌时,不要去抠字眼,而是要按照节奏和押韵带着孩子去体会文字之美。像“禾下土”和“盘中餐”作为信息组块,会很容易被孩子记住,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3、学诗歌要从简单的开始。

为什么骆宾王写出来的《咏鹅》,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是学习诗歌的入门经典?这是因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才7岁,这首诗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所以,孩子们学这首诗非常容易上手,这叫顺应自然规律。

相反,非要让五六岁的孩子背下《楚辞》就是强人所难。即使勉强背下来了,也只能说明孩子记忆力还不错,对于孩子的脑力发展,并未见多大益处。强逼之下,还可能让孩子觉得学习诗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心生厌烦。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诗词之于孩子的好处,首先是来自于它的节奏与韵律。所以,家长们也不要再纠结于非得让孩子背下晦涩难懂的诗,不如从一些简单的、朗朗上口的诗词开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样的诗,当孩子读起来时,同样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还能让孩子心生喜悦呢。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收藏都是对我的鼓励,谢谢!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的教书匠和班主任,多平台签约作者。一个走过南闯过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烟火气的俩娃妈。

你可能感兴趣的:(《挑战不可能》5岁神童背古诗,家长可借鉴,用“巧读”法促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