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段“曹德旺饭局打脸多少人”的视频,让人感慨。
在觥筹交错中,大家都忙着社交,只有曹德旺一人默默地坐下进餐。而那些准备敬酒或套近乎的人,都被曹德旺的保镖一一拦开。
他的特立独行让网友惊呼:会场这么多人,原来只有曹总是真正来吃饭的人。曹德旺能够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源于他足够强大的实力和世事洞明的智慧。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这句话出自曾国藩,也是曹德旺挂在办公室30年之久的对联。
意为“勤劳和自律可战胜懒惰,宽广胸襟可打败人之私欲;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价值,却不可自负张扬,要懂得安分守己”,这也是曹德旺的成功智慧。
他以人格做事,行善积德,个人累积捐款达160多亿,并入选“中国捐赠百杰榜”十年致敬人物,是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的首位华人获奖者。
那么,曹德旺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他为什么坚持不投机风口行业获取暴利,而是一心一意专注于玻璃产业?他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首善”?
在《目标法则》一书中,通过对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思想的分析与探索,很好地诠释了曹德旺积极正向的成功心态,处理事情的果敢自信,傲视一切困难的心境,以及到达成功的彼岸背后所存在的哲学思维和目标法则。
作者米奇·霍洛维茨,是作家、出版人和独立探索者,著有《隐秘美国》《神奇俱乐部》……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专栏作家,受拿破仑·希尔基金会委托,研究拿破仑·希尔思想,在正向心智论和动机哲学领域摸索了20年。
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诸多案例,以及对经济界、科学界、艺术界、政界等领域佼佼者的研究,识别出他们共有的性格特点:拥有一个明确首要的目标,文中称之为“DCA”,这也是本书贯穿始终的主要观点。
而DCA不是模糊的愿望或欲望,而是具象的、实在的目标。如作者米奇表示:没有哪个人为可控的因素,会比一个富有激情且被精心打磨的目标更有力量,这也是通往成功关键的特质。
一、拥有属于自己的DCA,然后持之以恒的执行。
我们是否常常问自己:从自己的人生中能够获得什么?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分别夺得1984年和1987年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世界冠军。他回答记者:凭智慧战胜对手,取得胜利。
如何理解“凭智慧取胜”,在其自传中可以得知:每次比赛之前,我都会将路线仔细勘察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如第一个标志为“银行”,第二个为“大树”,第三个为“公寓”……如此直到赛程终点位置。
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冲向第一个目标,到达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理的路程就这样被一个个目标推动,然后轻松达成。
山田本一不仅仅是想要或渴望得到冠军,而是用一个清晰的、明确的且富有激情的目标来回答了“我们从人生中能够获得什么”:他在比赛中心无旁骛,只看向了目标,他的DCA既是具象和聚焦的,也是被他注入了殷殷心血的,所以他能够多次获得成功。
就如爱默生所说“不管智力上或是身体上的力量,其秘密都在于专心致志……一个人如果只看向了一件事情,那他必然需要把目光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移开,这是自然规律。戴着眼罩的马,再有一位专注的骑手加持,能跑得更快。”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为自己无法着手的事情寻找借口,而忽略了未雨绸缪,更忽略了自己“肯定可以开始做这件事情”。其实,这种心态只是为了掩饰我们自身与生俱来的惰性。
再比如心灵导师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在面对学生提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将您教授的东西付诸实践呢?
他答道:当你在路上看到一条眼镜蛇,你才不会问我“我该怎么办”,你绝对知道眼镜蛇的危险并且会远离它……因为你的整个身心、理智都在这件事上面。
曹德旺在访谈中说:“我的能力只供做一件事情,我能够让所有人用上我的玻璃,我不就很成功了吗”。这是专属于曹德旺的DCA,他持着一颗决不动摇的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执行这个目标,最终到达人生巅峰。
由此我们可以获知一个道理: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东西,但它不能只停留在虚无飘渺的梦想里,梦想和愿望不能使我们成功,只有付诸实践才是唯一走向成功的途径。
改变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稻盛和夫77岁零薪水接手日航,成就了他人生中第三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他的成功方程式即“人生和工作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这三个因素的乘积是靠我们自己来决定。
能力有高低,因人而异。热情是持续投入的专注力,如曹德旺一样几十年专注做“玻璃”这件事,直到成功。
而思维方式则是做出详细的准备和计划,勇于打破固有思维的墙——制定一个可行的,且能够绝对专注执行的DCA,然后投入毕生精力去实现的目标。
所以,从此刻就开始,我们应该拿出纸和笔,一点一点的记录下自己的DCA,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先记录下来,一点点地精修完善,然后记住它,再用一个个时间周期进行重复练习,如此持续,生活终将会回馈我们更多的精彩。
二、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目标,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我们需要以无所畏惧的成熟和诚实,来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所渴望的:或许是一个为家庭或他人乐于付出,去又有无处安放的自我表达诉求;也或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活泼外向的人,可能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却是独处……
人人都存有未发现的潜能,这需要一次绝对清晰的体验——顿悟,在这个体验里,我们会意识到最真实的目标本质。
文中的比尔·威尔森,从一个颓废的、无可救药的穷困市井醉汉,到国际性匿名戒酒互助协会的创立者,及“十二步康复法”的发明人。他帮助数百万人从药物滥用、嗜赌成性、强迫性欠债等成瘾症中解脱。成为世界各地所景仰的人。
一次严重醉酒,比尔躺在时常因饮酒过量而光顾的曼哈顿城镇医院里,他陷入了从未有过的黑暗与抑郁中,那一瞬间让他骄傲的冥顽不化彻底击碎了,那一刻他哭了。由此产生了战胜酗酒的洞察,他形容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觉醒”。
比尔全身心地想要摆脱酒瘾,并发现自己保持清醒和帮助别人保持清醒是同一回事;因此,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明确首要目标”,开创了匿名戒酒互助协会,走上了全新的人生历程,最终获得成功。
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DCA,又如何才能如比尔一样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在约瑟夫·墨菲的三个通往成功的步骤里,我们可以得到帮助:
1、热爱你的工作:发现热爱的事物并寻找方法把它落实到行动中去;成功最大的保证来源于对工作的热爱。
如果你热爱自己做的事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最本质的快乐,还会带来相应的回报,也就是获得成功的能力。
2、在你的领域做到精通:在特定的领域变得专业,并努力在这个领域做到比别人懂得更多。
需要对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有足够的求知欲,专业的深度是成就伟大的关键,所谓“术业有专攻”。
3、通过工作提供价值:你必须知道你热爱的事物并不仅仅只带来成功。你的欲望不能仅通过赚钱或贪婪来定义,它必须对他人有所助益。
需要打造一个完整的闭环,既满足自己也满足他人的需求。如果仅对自己有利,则这个闭环不完整,它所带来的幸福、效率、价值都不会长久。
再看拿破仑·希尔每日重复的宣言:“财富或地位建立在真理和正义之上,否则便不能持久存在。因此,我不参与任何无法使受影响者获益的活动,我将通过我希望使用的力量并与他人合作而成功;我愿意服务他人也将使得他人来为我服务;我将通过发展全人类的爱来消除憎恨、妒忌、自私和愤世嫉俗,因为对他人的负面态度绝不会带给我成功;我要让别人相信我,因为我也相信他们和我自己。”
这个宣言既表达了墨菲的追求,也可内化为我们实现目标的驱动力。这三点聚焦成有效的三角,会让我们不偏离轨道,正确地推向与目标相关的人和事上,再用墨菲公式来设计、展开我们的DCA。
曹德旺说过“真正的男子汉要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
在墨菲公式的第三步里,便能理解曹德旺为什么“一手赚钱一手散财”,成为中国“首善”;他“助益他人”的达观思维,毫不吝于回报社会的格局;那种“一点浩然所,千里快哉风”的气魄,令人敬仰。
而我们,也可以从小处着手,把我们自己的DCA牢记于心,不断地自我暗示,将这种力量转化为我们达成目标的强力助推剂。
然后,切实地把墨菲公式扎扎实实地运用到自己的DCA上,持之以恒地执行。那么,我们离梦想之地便会越来越近,成为颠覆者,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三、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中未雨绸缪,抓住机会走向成功。
朱熹在《近思录》卷一中写道: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
马克·吐温也说:“世间事物总是周而复始,并非变幻莫测,一切已发生之事必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它们有自己的周期,不遵循其他而是遵循自身规律重复……指导日夜更迭的自然规律,也正是支配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我们不要低估其中的价值。”
我们虽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但这种规律循环的道理,告诉我们在某种“机会”,会在某个确定但还未知的时刻出现,我们需要做好准备。
《朱子家训》道: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便是告诫人们凡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要遇事临时抱佛脚。
对于成功人士,外人常常只见其成功后的荣耀。以为成功只是“突然”降临的运气,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来看却并非如此,因为“当命运召唤时,他们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
这也是微生物理论先驱路易斯·巴斯德所说的“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曾问曹德旺:“特色或福耀管理最大的本事在哪里?”他说:“全在落实!管理企业只有三种手段:一导向,二考核,三激励……”
曹德旺所讲的,正是说明福耀玻璃的成功源于有着明确首要的目标,以及绝对专注的执行能力,而考核和激励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落实,这些都是推动福耀玻璃向前持续发展的助力。
所以,对于我们自己的DCA,应该抱着持之以恒的心态付诸实践,只有做到了这种长期主义的准备。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上天才会优待我们。当我们一切筹谋准备妥当了,在机会来临时,才能充分地利用它。
爱默生曾写过:个人的力量是由“专注”和“钻研”组成。而坚持“专注”和“钻研”,是一种绝对专注于目标的能力,也是在循环规律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发现机会?拿破仑·希尔教导我们:“有些时候,明确的DCA看似遥不可及”;而成功往往就藏在一个所谓“理智”的人决定放弃之后的境遇里。
如传奇推销员埃德温·C·巴恩斯的志向:和托马斯·爱迪生一起工作,于是他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担任了一份卑微的工作。
当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留声机时 ,其他销售人员不以为然,没人看好。
因此让巴恩斯获得了独家销售权,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也巩固了他和爱迪生的合作关系;正因巴恩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爱迪生合作”,从而得到一个意外而成功的项目。
总结三点:
一是绝对专注执行的“明确的首要目标”;
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具备一以贯之的执行精神;
三是具备长期主义的准备工作,才能认准机会,利用好机会。
所以,我们只有秉持长期主义,专心致志地执行自己的DCA,在机会来临之际,才能“慧眼识珠”,准确地抓住机会,且利用好机会,最终走向成功。
四、总结
当我们万事具备,即使事事做对,也有可能存在失败。但要记住,不要气馁,它一定不会是持续的,沮丧的,永久的。因为,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愿正视它,不敢正面挑战它。
那么,我们该如何与人生的挫折进行较量?
《目标法则》中的“四条原则”答道:
1、重新盘点你的项目规模,至少在早期阶段尽可能做到自力更生。
2、对你想要实现的目标保持一个更高的视角。
3、稳定、耐心、坚持地前进。
4、永远确保你以最大的努力和正直的态度来完成工作。
我们虽然成不了“曹德旺”、“稻盛和夫”,但我们可以学习比尔·威尔森的顿悟人生,从最低处开始,一点点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并从些的成功者的经验和智慧里学会“把明确的首要目标当成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地坚持,直到目标的达成,收获持久的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