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李佐老师的《变色龙》

问题诊断:

教学目标明确,脉络清晰。问题设置体现了梯度,但是学生的思维没有体现由浅入深的层级变化。

第一个环节,初读文,理情节。教师要求学生速读课文3分钟,当学生去读时,又强调默读,然后又让学生拿笔写一写。默读的要求不知道,传达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做法。

钱梦龙指出:朗读与默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默读就是引导学生养成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的习惯,避免停顿,保证阅读的完整性,以便整体地感知文本的内容。默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老师给的指令不明确,是速读课文还是默读课文。

用一句话来概括情节,学生读完文章后,可以自己概括。不要一点一点地碎问,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这点概括能力是应该具备的。

第二,小组合作。出示图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设置的并不难,可讨论的时间有点长(6分43秒)。这个环节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应该是这堂课的重点。学生只是单纯地找句子,就题论题,没有思维的进阶,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只限于本题,得不到提升和拓展。

第三个环节是研读文,悟主旨。怎样研读呢?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就行了?学生读过之后,老师只是一个“好”字,就对学生进行了评价,那么这个“读”放在这儿有什么作用呢?

之后的社会背景、主旨、写作手法都是带着学生匆匆走过场,所有的过程只是蜻蜓点水。

另外,教师上课时的提问太过随意,课堂语言需要锤炼。

我的建议:

第一个环节,老师要让学生自己概括故事情节。可以给出抓手,人+事+果。

第二个环节,学生根据奥楚米洛夫的六次变化,去文中找对小猎狗和对赫留金的不同态度的句子时,可以抓关键词或者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就分析出来了。

第三个环节中,写作手法可以放在人物分析之后。

最后的拓展提升,设置的问题挺好。有一点建议,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老师给出思路之后,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评李佐老师的《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