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力导致临床症状的过程

压力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我之前也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什么是压力以及压力源的种类,在此就不多赘述了。今天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压力的分类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压力的种类,可以按性质来区分,但是,对临床最有意义的是按强度来区分,因为应对不同强度的压力,其产生的临床后果不同。压力按强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这种压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回避的,比如升学考试、完成困难的任务、就业、失业、恋爱、婚姻、亲人亡故……如果我们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那么我们称这时候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这种压力的后效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很大意义上它促进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进步,更简单来说就是“挫折”。只要在衰竭阶段没有崩溃并且没有再发生任何事件,那么,承受人在经历过一次压力之后,会提高和改善自身的适应能力,积累更多经验,从而使他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压力,这正像是通常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第二类是叠加性压力。这是一种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它又分成了两种,第一种是同时性叠加压力,顾名思义同时性就是在一个时间内一起来的压力,比如一个人失业了,同时他的家人又生病了。这种当事者所体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俗称“四面楚歌”。第二种是继时性叠加压力,比如一个人失业了,他的家人知道后着急得生病了,这时当事者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俗称“祸不单行”。

最后一类是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袭击、被绑架、被强暴等等,这类压力在人类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俗称“飞来横祸”。

以上就是压力按照强度分成的三大类,更简单地理解,当能力小于压力源时,事件失控到了我们无法掌控的程度时,这就是压力。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这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详见下图:

从压力源出现到临床相,大致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存在着逻辑关系,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压力的响应阶段,能引起个体响应的事件大概有三类,即生物性的,社会性的和精神性的。第二个阶段是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压力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而是进入中介系统,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事件的相对强度和性质可以产生某些变化。图中可以看出,中介系统有三个子系统,即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免疫系统。

认知系统很重要,它涉及到个体如何看待压力源,如何看待这件事,觉得是好是坏,是轻是重,自己是否可以战胜,是否觉得百害而无一利。每个人的认知是有区别的,比如一个人失恋了,若是爱对方,则分手对他来说是个压力,如果不爱,那分手便不是压力。认知重要,认知程度也很重要,比如一个考生高考失利,他的心里认为我可以再考一次,我会考得更好,我一定要上一个一流大学。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个体的认知程度。

接下来就是社会支持系统,它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具体地支持当事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增加对应压力事件的物质条件。二是给当事人精神支持,使当事人在困难时期不感到孤独无助,从而增强应对事件的信心,稳定情绪。最后是生物免疫系统,决定躯体能够抵抗多大程度的压力。

综上,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映,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进行增益或消减的相对强度决定的。经过三个系统,决定了是否得病,是否会出现躯体反应,心理反应和社会行为反应。

另外,反应也被分为滞后和及时型症状两种。及时型症状是响应压力后,经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滞后型是压力在中介系统中进行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中的认知系统对事物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模糊,于是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后来相似事件出现时,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它新的意义,变得明朗化,再次发生效用。

综上所述,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时,必须把眼光投向压力的来源和个体的中介系统,思维活动必须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借助临床经验和可靠的心理学方法,特别是针对性的心理测量工具,搞清楚压力的性质和相对强度,搞清楚主体中介因素中各系统的功能水平。之后才能依据全方位获得的临床资料入手,做出病因诊断,而后制定合理的咨询方案。

围绕着“压力”展开的内容很多也很重要,我也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压力导致临床症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