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cel 共享内存分析

序列化的使用场景

  1. 将对象数据保存到存储设备中;
  2. 将对象数据用于网络上传输;
  3. 将对象数据用于进程之间的传输;
  4. 序列化对象的时候只是针对成员变量进行序列化,对静态成员变量,方法无法进行序列化操作;

Serializable 和 Parcelable

Android 开发的时候有两种序列化对象的方式 SerializableParcelable ,开发的时候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异的;

Serializable

Serializable 是 Java 提供的一个序列化的接口,为对象提供标准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通常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将我们的目标类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即可,此外可以为当前需要序列化的类指定一个 serialVersionUID 用来辅助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过程:序列化的时候系统会把当前类的 serialVersionUID 写入序列化的文件中(或其它中介), 当反序列化的时候系统回去检测文件中的 serialVersionUID 是否与当前类的 serialVersionUID 一致,如果一致, 则证明当前序列化类的版本和当前类的版本一致可以实现序列化,不一致则说明当前类和序列化的类相比发生了某些变化(例如:成员变量的数量/类型发生了变化)是无法正常发序列化的;
通常我们在没有指定 serialVersionUID 的情况下,每次序列化的时候系统会去自动计算当前类的 hash 值作为 serialVersionUID ,此时如果当前类的内容有所改动则 hash 就会改变,既无法正常的序列化;
我们可以手动的将当前类的 serialVersionUID 指定为 1L ,也可以用 IDE 帮我们生成对应的 hash 值作为 serialVersionUID 两者的效果是一致的;
另外,静态成员变量属于类不属于对象,所以不会参与序列化过程,其次如果使用 transient 关键字标记的成员变量不参与序列化的过程;

Parcelable

Parcelable 接口是 Android 特有的接口,使用起来比 Serializable 相对复杂一点:

  1. 实现 Parcelable 接口;
  2. 实现接口中的两个方法
// 只有在当前对象中存在文件描述符时返回 1 其它都返回 0 即可
public int describeContents(){}

// dest:该对象用来将序列化的对象写入到内存中
// flags 只有两种值: 0 / 1 ,标志为 1 时表示当前对象需要作为返回值返回,不能立即释放资源
// 基本上都是 0;
public void writeToParcel(Parcel dest, @WriteFlags int flags){}
  1. 实例化静态内部对象 CREATOR 实现接口 Parcelable.Creator,实例化 CREATOR 时要实现其中的两个方法,其中 createFromParcel 的功能就是从Parcel中读取我们存储的对象。
两者使用的区别

SerializableParcelable 都能实现序列化且都可以用于 Intent 间的数据传递,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1. Serializable 是 Java 中的序列化接口,使用起来开销量相对较大(I/O的方式),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 I/O 操作。
  2. Parcelable 是 Android 中的序列化方式,用起来相对比较麻烦,但是效率高(共享内存的方式),是 Android 推荐使用的 序列化方式;
  3. Parcelable 主要用在内存序列化上,如果要将一个对象序列化到存储设备中,使用 Serializable 会是更佳的选择;

Parcelable --> Parcel源码解析

上面讲到了 Parcelable 使用的效率会比 Serializable 更高,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下 Parcelable 的源码来验证这句话;
Parcelable 提供了 writeToParcel(Parcel dest, @WriteFlags int flags){} 方法并暴露了一个 Parcel 参数给开发者来操作需要缓存的数据,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 Parcel 是如何缓存数据的:

public final class Parcel {

    // mNativePtr 非常的关键,该值实际上是 Native 层的 Parcel 对象的指针地址
    // 后续的数据读取/写入都是通过该指针地址来操作的
    private long mNativePtr;
    
    // 获取 Parcel 对象
    public static Parcel obtain() {
        final Parcel[] pool = sOwnedPool;
        synchronized (pool) {
            Parcel p;
            for (int i=0; i

上面的 Parcel 源码只显示了关键的部分,通过源码可以很清楚的看出 Parcel 对象的 创建/读/写 操作实际上都是通过调用 native 方法来实现的,看到这里好像源码已经跟不下去了,因为下面的代码就是 c/c++ 的实现了,Android Studio 中下载的 SDK 源码是不包含 native 层的代码的,因此我们需要自己去下载没有阉割版的 Android 源码;
Parcel 对象会持有一个 mNativePtr 对象,基本上所有的native 方法都会传入该对象,注释中已经写明 mNativePtr 对象存储的实际上是 native 层的 Parcel 对象的指针地址,接下来我们深入 native 层来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
Parcel 对应的 JNI 代码位于:android-6.0.0_r1\frameworks\base\core\jni\android_os_Parcel.cpp

// 这里会先对 native 方法的名称做一个映射,
static const JNINativeMethod gParcelMethods[] = {
    // java 中的方法名称                       jni 中的方法名称
    {"nativeCreate",              "()J", (void*)android_os_Parcel_create},
    
    {"nativeWriteInt",            "(JI)V", (void*)android_os_Parcel_writeInt},
    {"nativeWriteDouble",         "(JD)V", (void*)android_os_Parcel_writeDouble},
    {"nativeWriteString",         "(JLjava/lang/String;)V", (void*)android_os_Parcel_writeString},
    
    {"nativeReadInt",             "(J)I", (void*)android_os_Parcel_readInt},
    {"nativeReadDouble",          "(J)D", (void*)android_os_Parcel_readDouble},
    {"nativeReadString",          "(J)Ljava/lang/String;", (void*)android_os_Parcel_readString},
}

// 创建 native 的 Parcel 对象的方法,该方法在 Java 的 Parcel 对象创建 mNativePtr = 0 的时候调用
static jlong android_os_Parcel_create(JNIEnv* env, jclass clazz)
{
    // 创建 native 层的 Parcel 对象
    Parcel* parcel = new Parcel();
    // 获取 parcel 对象的指针地址返回给 Java 层
    // 后续数据的读/写都是通过该指针地址来操作的
    // 这里也就验证了上面说的 mNativePtr 的值是native层对象的内存地址
    return reinterpret_cast(parcel);
}

// 写入一个 int 类型的数据
// env:           java跟c交互的桥梁
// clazz:       这里为 Java 层的 Parcel 的 Class 对象
// nativePtr:    native 层 Parcel 对象的指针(内存地址)
// val:           需要写入的值
static void android_os_Parcel_writeInt(JNIEnv* env, jclass clazz, jlong nativePtr, jint val) {
    // 将 nativePtr 强转成 parcel 指针(实际上为Parcel对象的内存首地址)
    Parcel* parcel = reinterpret_cast(nativePtr);
    if (parcel != NULL) {
        // 调用native 的 parcel 对象的 writeInt32() 方法写入数据
        const status_t err = parcel->writeInt32(val);
        if (err != NO_ERROR) {
            signalExceptionForError(env, clazz, err);
        }
    }
}

// 写入一个 字符串值
static void android_os_Parcel_writeString(JNIEnv* env, jclass clazz, jlong nativePtr, jstring val)
{
    Parcel* parcel = reinterpret_cast(nativePtr);
    if (parcel != NULL) {
        status_t err = NO_MEMORY;
        if (val) {
            // 获取需要写入的字符串
            const jchar* str = env->GetStringCritical(val, 0);
            if (str) {  // 判空
                // 调用native 的 parcel 对象的 writeString16() 方法写入数据
                // 这里需要注意,除了传入字符串还传入了字符串的长度,数组作为参数传递时无法获取长度
                err = parcel->writeString16(
                    reinterpret_cast(str),
                    env->GetStringLength(val));
                // 释放内存
                env->ReleaseStringCritical(val, str);
            }
        }
        ...
    }
}

// 读取一个 int 数据
static jint android_os_Parcel_readInt(JNIEnv* env, jclass clazz, jlong nativePtr)
{
    Parcel* parcel = reinterpret_cast(nativePtr);
    if (parcel != NULL) {
        // 调用native 的 parcel 对象的 readInt32() 方法读取数据
        return parcel->readInt32();
    }
    return 0;
}

// 读取一个 string 数据
static jstring android_os_Parcel_readString(JNIEnv* env, jclass clazz, jlong nativePtr)
{
    Parcel* parcel = reinterpret_cast(nativePtr);
    if (parcel != NULL) {
        size_t len;
        // 调用native 的 parcel 对象读取字符串
        const char16_t* str = parcel->readString16Inplace(&len);
        if (str) {
            return env->NewString(reinterpret_cast(str), len);
        }
        return NULL;
    }
    return NULL;
}

android_os_Parcel.cpp 首先会创建一个 native 方法的映射,然后在 nativeCreate() 方法中创建一个 C++Parcel 对象然后将该对象的指针地址转成 jlong 类型的数据返回给 java 层;而数据的读取则是通过 nativeCreate() 方法中创建的 Parcel 对象来操作的,这里的 ParcelC++ 对象,对应的文件位置为: android-6.0.0_r1\frameworks\native\libs\binder\Parcel.cpp:


// ----------------------------------- 写入数据 -----------------------------------

// 写入一个 int 数据,parcel->writeInt32(val)
status_t Parcel::writeInt32(int32_t val)
{
    return writeAligned(val);
}

template
status_t Parcel::writeAligned(T val) {
    COMPILE_TIME_ASSERT_FUNCTION_SCOPE(PAD_SIZE_UNSAFE(sizeof(T)) == sizeof(T));
    // 判断剩余的内存是否满足存储该数据
    if ((mDataPos+sizeof(val)) <= mDataCapacity) {
restart_write:
        // 将指针移动到偏移的位置,然后将 val(int数据)写入到内存
        // mData: 为内存的首地址
        // mDataPos: 为指针的偏移量,例如写入了一个 int(四个字节) 数据,mDataPos 的值就会增加 四个字节,
        // 下次写入数据的时候,指针的位置就会移动到上次写入的 int 数据的内存地址后面
        *reinterpret_cast(mData+mDataPos) = val;
        // 更新内存的偏移量,这里是 int 类型的数据,因此 mDataPos 会增加 四个字节
        return finishWrite(sizeof(val));
    }

    status_t err = growData(sizeof(val));
    if (err == NO_ERROR) goto restart_write;
    return err;
}

// 写入一个字符串, parcel->writeString16(*str, len);
status_t Parcel::writeString16(const char16_t* str, size_t len)
{
    // 字符串判空
    if (str == NULL) return writeInt32(-1);
    // 字符串的长度是不定的,因此每次写入字符串数据的时候,需要将字符串的长度写入到内存中,然后再写入字符串的数据
    // 读取字符串的时候,会先读取字符串的长度,然后读取对应长度的内存数据即为缓存的字符串值
    // 写入字符串值
    status_t err = writeInt32(len);
    if (err == NO_ERROR) {
        // 计算字符串所需的内存
        len *= sizeof(char16_t);
        // 开辟缓存字符串的内存,更新内存地址的偏移量
        uint8_t* data = (uint8_t*)writeInplace(len+sizeof(char16_t));
        if (data) {
            // 将字符串复制到内存中缓存
            memcpy(data, str, len);
            *reinterpret_cast(data+len) = 0;
            return NO_ERROR;
        }
        err = mError;
    }
    return err;
}

// ----------------------------------- 读取数据 -----------------------------------

// 读取一个 int 数据: parcel->readInt32()
int32_t Parcel::readInt32() const
{
    return readAligned();
}

template
status_t Parcel::readAligned(T *pArg) const {
    COMPILE_TIME_ASSERT_FUNCTION_SCOPE(PAD_SIZE_UNSAFE(sizeof(T)) == sizeof(T));
    // 判断读取的数据内存是否超出范围
    if ((mDataPos+sizeof(T)) <= mDataSize) {
        // void* 表示任意类型的数据的指针,这里会先偏移指针
        const void* data = mData+mDataPos;
        // 指针的偏移量更新,增加读取数据的大小
        mDataPos += sizeof(T);
        // 返回数据
        *pArg =  *reinterpret_cast(data);
        return NO_ERROR;
    } else {
        return NOT_ENOUGH_DATA;
    }
}


// 读取一个字符串: parcel->readString16()
String16 Parcel::readString16() const
{
    size_t len;
    // 读取字符串
    const char16_t* str = readString16Inplace(&len);
    if (str) return String16(str, len);
    return String16();
}

const char16_t* Parcel::readString16Inplace(size_t* outLen) const
{
    // 根据上面写入字符串的规则,这里需要先读取一个 int 类型的字符串长度(mDataPos会偏移一个int的长度)
    int32_t size = readInt32();
    if (size >= 0 && size < INT32_MAX) {
        *outLen = size;
        // 读取字符串
        const char16_t* str = (const char16_t*)readInplace((size+1)*sizeof(char16_t));
        if (str != NULL) {
            return str;
        }
    }
    *outLen = 0;
    return NULL;
}

上面就是一个完整的Parcel 序列化数据的过程,接下来我们用文字来归纳一下:

  1. Java 创建一个对象实现 Parcelable 接口,重写 writeToParcel() 方法,写入调用对应的方法写入需要缓存的数据;
  2. Java 层创建 Parcel.class 对象(没有传入mNativePtr )的时候会调用 nativeCreate() 方法创建一个 native 层的Parcel.cpp 对象并返回指针地址;
  3. Parcel.cpp 会开辟一块连续的内存来缓存数据,内存的首地址是mData ,内存的偏移量是 mDataPos
  4. 写入一个数据的时候,首先会将指针移动到对应的位置 mData + mDataPos,再将数据写入到内存中,然后重新计算 mDataPos 的偏移量,mDataPos += sizeof(),下次再写入数据的时候就会跟再上次写入数据的后面;
Parcel创建并写入数据
  1. 如果写入的数据是字符串,由于字符串的长度是不定的,需要开辟的内存大小也是未知的,因此需要先写入字符串的长度,然后根据字符串的长度计算需要开辟的内存大小,缓存字符串,因此字符串所需的最终内存大小应该是: sizeof(int) + len * sizeof(char);
Parcel写入字符串
  1. Parcel.cpp 开辟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根据上面的读写规则,可以得出读取数据的顺序需要和写入数据的顺序一致;
  2. Parcel 序列化数据操作的是 内存 ,而 Serializable 序列化数据操作的是 I/O ,因此,Parcel 的性能会更优;

你可能感兴趣的:(Parcel 共享内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