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不愿意进工厂,未来工厂怎么办


一眉大叔的第52篇原创

今天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

90后不愿意进工厂,未来工厂怎么办?

这个问题真的是老生常谈了,都说90后不行,是一代不如一代的代表。

90后当时讲的时候,他们才20多岁,到如今已然是三十而立,正是家庭顶梁柱的年纪。

而大家普遍会把90后与80后相比,认为90后比80后娇气,没有80后的矜矜业业,没有70后的吃苦耐劳。

90后和80后唯一相同的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同样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负担。而且是一对小夫妻面对四个老人的赡养。

当然有人会讲,他们身边好多90后三十多岁没孩子,面对四个老人生活没有想的那么难。而且四个老人也都才五六十岁,身体倍棒,还能带带孩子帮帮小俩口。

其实,眉叔觉得根本无所谓80、90后,大家都是看到一个小样本就推导整个年龄群如何如之何。

如果工厂能赚钱,80、90后,甚至70后都会进工厂,现在的工厂都是流水线作业,纯纯的熟练环节,不是大体力劳动,基本上十几岁到四十多岁都可以胜任。

而且现在很多工厂,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会在一些环节上用机器人来取代人力,

这已经成为一种生产线改良风潮,但是机器人不可以取代所有人力,机器人也会出错,需要工人的监督与纠正。

工厂以后不会因为个别人不愿进工厂,就不发展,工人少就上机器人,上机器人不划算,就提高薪水吸引更多的人当工人,不愿进工厂,是个钱的问题,而不是身份的问题。

几十年前,愿意进工厂的人有多少,而且进工厂需要看是不是城市户口,如果家人在工厂上班,还可以让下一代接班,那时哪有愿不愿意进工厂的说法,都抢着进。

为什么,收入高待遇好呗。还能分房。

那个时候,工资收入工人与农民差不多,但农民纯看天吃饭,靠地过活。

而工人是大大的不同,工资收入基本上是纯收入,家里能存下钱,原因就是工厂管吃管住,吃在厂里,住在宿舍,条件够了就分房,

而那时的物质条件大家都差不多,消费也不会,而且买商品需要各种各样的票,粮票、油票、电视票,光有钱还真买不到东西。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工人家庭,存了两三年的钱,能一下拿出来买一台电视,放在现在,是无法理解的。

因为那时吃住都是工厂管,生病吃药住院也基本不收费,工厂有职工医院,工资虽然不高,但是福利把吃住行都包了。

再往后,看看刚刚有出租车的时候,有多少姑娘愿意嫁给出租车司机的。

那时出租车司机那才是高薪职业,真是抢着干,收入体面,开着车也体面。

所以说,90后进不进工厂,那是钱给的够不够的问题,就跟现在很多装修工人,因为疫情反复,好多都改行去工厂当流水线工人了。

有人就说了,好像流水线工人的收入没有这些装修工的收入高啊!

没错,但是现在因为疫情,一直反复,这些工人往往在干活的时候,就变成在风险区干活了,或者准备去干活的地方变成风险区,无法过去干活了。

另看他们平时天工收高,比如在郑州这个地方天工能做到300元以上,手艺好的南方工,500左右一天,

本来他们都是短期工,他们除了干活,剩下的时间都在找活中浪费了,如果找到一个装修公司挂靠,天工往往不会这么高。

而疫情把他们不能干活的时间拉长,或切断了,结果算算月收入,还不如在工厂,工厂干活管吃住,你只管在生产线上好好干活就行了,不用担心疫情的影响。

最后,我们差不多也熬出头了,在全世界都已经放开,让经济重启的时候,我们下半年也要拥抱世界,放开恢复经济,

现在好多社区都在想办法,订任务,抓紧让一些没有打疫苗的老人打上疫苗,把整体的疫苗屏障给建立起来。

这些举措就是为了让下半年社会放开,战胜疫情。

而就业的问题也会随着人们对于前几年的压抑反弹,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而我们的收入也会进一步的增长,我们的房价也一定会再次硬挺起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色,人们总是会跟着钱走,哪里赚钱多,哪里就会有人涌入,不管是城市、行业、工厂还是灵活就业,道理都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90后不愿意进工厂,未来工厂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