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读后感 ——你的防御机制与逃避的问题

这是一本从 “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出发,帮助我们摆脱遇到问题就逃避的我们遇到问题就逃避的消极心态……

约瑟夫·布尔戈——《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潜意识的保护

心理防御机制这个词有的小伙伴并不陌生,影视剧中我们有看到人在受到重大打击后者经历不堪回首的苦痛时,会突然忘记他经历的这件事情,《魔戒之龙珠》里,察木族一族惨遭灭门,族长察木龙死里逃生,然后突然失忆。这种选择性失忆并不仅仅是影视的戏剧化表达,而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防止事情带给自己的持续性的巨大痛苦,而在潜意识中对自己采取的保护行为,或者换个说法:这是人本能的在拒绝痛苦!随便在网络一搜,皆可看到:

逃避的问题

以上是防御机制好的一面,然而,心理防御机制也常扮演阻碍我们的成长的角色,让我们逃避一些本该我们担负的责任,先看几个常见的情景:

推卸责任:一份协同合作的差事,最后搞砸了,本来大家都有责任,但是在究责时,却变成了都是“他/她”的错。

逃避难题:当接到一份由难度的工作时,“这个我完全不会阿!”,是的,首先就否定自己做不到。

独立与依恋:“他这个人也太自律了吧”“是啊,可是他对象怎么就那么一依恋他,毫无生活自理能力”。这种关系熟悉吧?

拖延症:“这个问题明天来解决吧,时间越拖到后面效率越高阿!”

……

但由于这种保护行为来自潜意识层面,所以我们一般很难察觉自己正在逃避这些问题,于是学习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理和解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十种防御机制

作者约瑟夫·布尔戈在书中介绍了十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压抑与否认压抑的情绪通常是负面的,弗洛伊德认为压抑的本质就是逃避,作者在书中对这种本质作了进一步阐述:“当我们在压抑什么的时候,那是我们在试图逃避某种痛苦”;否认则是在拒绝接受一个你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典型的,如“我没有嫉妒他”,"这不可能"。

转移和反向形成转移,自己无法承受某一痛苦而感到不公,进而将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例如,丈夫经常抱怨道“我每天拼死拼活赚钱,而你一天只知道买衣服买包”妻子则回应“我每天带孩子做家务还要工作,你一天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向形成,当人要想拒绝自己某一内在品质时,刻意甚至变态的发展与之相反的形象,例如,《无间道》中,反派卧底刘建明(刘德华饰)过分强调自己是个好人,从内心排斥自己坏人的身份。

分裂:与分裂相反的一个词是矛盾,矛盾通常的一表现为先择困难症,之所以有选择困难,是因为你会觉得手中的选项都挺好,不知道哪一个更好,不知道哪一个不好。而分裂则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思维,他对于好坏的边界很清楚,别人错误就会释放愤怒,别人正确就会表达喜欢。那更严重的结果是什么呢?你可能为因为一段失败的感情,一时头脑发热而在生与死之间选择死亡!

理想化:对事物抱有理想主义,一旦但达不到就意志消沉。

投射投射,就是宣泄你的情绪,一些人无止境的炫耀,有时候是在理想化自己,投射出别人比他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人其实过得不快乐,没有朋友。两种性格相反的人,其实是情感互相投射的结果,例如独立与依赖性人格的人很容易结成稳固的关系,他们似乎彼此离不开对方,因为独立的人在潜意识里表达的是"我很独立,你才是那个需要依赖的人",于是在择偶过程中,倾向于寻找依恋性人格的伴侣,但是这种两个但是这种关系把他们的感情弄得一团糟。

无助与控制:控制来源于无助,在古代,由于自然灾害的无法预测,因此通过修坚固的建筑来抵御未来的灾害,这就是一种控制。控制与依赖密切联系,因为建立一种亲密关系,意味着把一份安全感和伤害自己的权力交给了对方,婚姻更是如此。于是我们能看到有的人为了达到这种控制,表现出极强占有欲,甚至用监控的方式。也有非极端的方式达到控制,称之为隐性控制,他们善用软弱无助来控制对方,例如,不会做清洁的人想着有人为他收拾房间,穷人想着别人一定要帮助他,不然就是无情。

思考:这种思考是给予事情一个合理的解释,通常有以下几个表现:①合理化,为自己的感受动机而辩护,通常是否不当是似是而非,例如买了盗版cd,但是辩护自己是穷学生,虽然也是防御机制,但这是情有可原的。而理智化则不同。②理智化,控制所有不安的情绪,它试图告诉人们,没有不安的情绪,只有理智的思考。③早熟,逼迫自己向父母期许的去做,产生怕失败的恐惧,看上去他们长大了,其实心灵很脆弱。④思考演变为防御的整个过程,在孩童成长过程中产生否认机制,“我并不弱小,我很博学”,甚至与同龄人相比有一种优越感,因此我在抗拒痛苦,可抗拒本身带给人的痛苦,并痛苦本身多。

羞耻感:大部分人都存在基本羞耻感,为摆脱羞耻困扰,人们会依赖三种羞耻防御:自恋、责备与轻视。自恋分为正常性和防御性,关注自己,保持自尊,确信自己收到他人重视这是正常性。当自恋变为自大自负时则是防御性。:①受羞耻驱使的超我,为了逃避并反证自己内在缺陷,通常力求完美,达不到要求时就攻击自己。指责与羞耻总是成对出现。③轻视,常发生在有对自己很自信的人身上,对别人常提出质疑,喜欢居高临下解读一些语言。④内在防御过于严重时,一般的防御会失效,最后他们思维只有非黑即白的想法。

如何解除无益的心理防御

书中提到很多练习以训练自己解除以上十个心理防御机制,感兴趣的朋友可阅读《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原文做针对性练习,本文在这里不作搬运,但书中最后一章讲到如何做到接触无益的心理防御的统一方法,这里在谈谈体会。

老生常谈,我们难以摆脱这些防御机制的第一个原因是这些防御均来自于潜意思,我们太过忙于周遭的生活,无暇顾观察自己,当这些周遭的事情充斥了自己的感官,你也就无法觉知这些你逃避的问题,所以我们无论再忙,也要学会找一段时间独处,调动后设认知[1]来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

少量饮酒,这会麻痹你对痛苦的意识。

正念:通过冥想的方式去观察自己的感受,但感受仅仅是感受,不要和他融为一体,你只是观察他。附上一个冥想的教程[坐享教程:最简单有效的大脑锻炼方式](%3Ca href="http://xiaolai.co/books/xiaolai-xuexi/584d9ba57f36518667f100515f89894b.html"%3Ehttp://xiaolai.co/books/xiaolai-xuexi/584d9ba57f36518667f100515f89894b.html%3C/a%3E)

[1][后设认知]:

后设认知(Metacognition)或译为元认知,这个名词由Swartz及Perkins发明及定义,即“认知的认知”或“知识的知识”。简言之,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感知、计算、联想等各项)的思考。利用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之于学习策略,让学生了解是一种个人控制及引导心智历程的现象。到自己的思想模式之同时,透过控制自己的思想模式,从而达至效果的学习方法。[后设认知](%3C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8C%E8%A8%AD%E8%AA%8D%E7%9F%A5"%3E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8C%E8%A8%AD%E8%AA%8D%E7%9F%A5%3C/a%3E)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读后感 ——你的防御机制与逃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