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湖南——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自36岁之后旅行的意义多了一层,那就是追寻圣人的脚步,因此湖南之行就排在了很靠前的位置,因为这里钟灵毓秀,出产圣人,近代最佩服的毛主席曾国藩都来自这里。是水土,文化还是家族传统成就了这些圣人?这是此行想要了解的知识。其次的目的是会友,原来出行独来独往,不喜叨扰,如今心境不同,相聚是一种直接表达挂念的方式,既然想念那就应该相聚,因为放心底的情谊无法惠及自己和他人。

第一天靠朋友进来国防科大参观,中国军事第一院校。大门是城堡式,城墙上的垛口,厚实墙体,小窗,主在防御的意图明显。建筑物显得很坚固,牢不可破的象征意义。想同学年少辍学,小小年纪四处为家,生存成为第一要事,起跑阶段确实异常艰辛。然多年之后凭一己之力在长沙立足,广泛结交,学孟母为儿三迁,为其感到欣喜也心生佩服。我们常常慨叹自己生不如人,生不如人只是某个阶段的落后,在奋起急追的过程中,潜力得以激发和锻炼,在后期追平之后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下午去往靖港古镇,是当年湘军水战太平军的地方,太平军在前期一路摧枯拉朽,无往不胜。而湘军则屡屡败仗,毕竟是短时间凑建起来的军队,加上曾国藩本人也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曾国藩意欲投河自尽,不料被左宗棠一顿责骂,倒是清醒了许多。曾国藩自28岁进入翰林院,几年间平步青云,官至部长级别,甚少有波折。靖港之变便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他经历此事之后痛定思痛,精减湘军,带出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所有的成长都多少伴随痛苦,苦难越深刻,成长的程度也越大。我们泛舟湘江,来到点将台,想象当年激烈的水战,圣人的一生通常九死一生,重生后便能得到永生,曾国藩如此王阳明亦如此,我们要感谢那些苦难的成全。知识也好,经历也好,不在多,而在是否引发我们思考,并进一步促使行为的改变。如果一直在外围圈努力,获取知识,体验经历但却不对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产生影响,那这样的努力价值不大。

在这里我们品尝了长沙臭豆腐,闻起来和吃起来早已没有了臭味,需要克服的是他乌黑的外形,看起来不那么可口。耳边响起十八年前大学同窗小芸的我介绍,用一句带有浓郁的湖南高亢腔调向我们介绍:“我喜欢吃家乡的臭豆腐。”湘菜的辣度高过川菜,但味道丰富层级略低,更有一种质朴的特性。

第二天来到岳麓书院,现在已经是湖南大学的研究机构之一。湖南大学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岳麓书院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书院从最初的藏书功能逐渐演变成官办或者私办的教育机构,传播知识和思想,理学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书院。岳麓山海拔虽然不高,却有名山一样的气质,植被茂盛,云雾缭绕,登山的过程非常愉悦。我想尊书重教的传统在这个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才先后出了曾国藩,毛主席这样受万代敬仰的人物。

第三天长沙世界之窗之行也可圈可点,没有深圳世界之窗那么多人造的各地景观,主题转变成了游乐设施。天公不作美,我们却依然玩的很尽兴。开场的纸上飞仙因为雨水打湿了纸片,导致表演者无法踩纸而过,而过刀山的演出足以弥补缺憾。第一次见女性做这样的表演,叹服她超常的勇气,常人一见这刀刃胆已经被吓破。之后的演出是京剧和陕西华阴长腔的组合表演,京剧源自南方的细腻,长腔就像一个铁铮铮的汉子,直率而粗犷。大学时听秦腔总觉得很有喜感,觉得这恐怕算不上一种艺术,其实是理解不了艺术有不同形式的美,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在表达内心的想法。有的人委婉而优雅地表达,而有的人奔放而豪迈,每种形式都有自己忠实的看客和听众,选择自己钟爱的,但也不要贬低其他形式的。孩子们觉得一个叫炒豆子的项目特别好玩,大人在里面都非常理性的抓着栏杆,不让自己掉下来,不愿意把自己置身于狼狈的境地,但就缺少了把自己交出去的乐趣。孩子们个个都放开手,在盘子里尽力的翻滚,享受被炒的过程。令人惊讶的是公园数量非常多的厕所,每一处都有不同的特色,大部分都非常干净和便利。公园的管理水平和新加坡比还是有差距,听到一个看起来像管理者的人责备下属没有给乘客擦好凳子上的雨水,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管理者的问题,没有这种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管理很难开展。在这里资源也需要更佳合理地分配,例如上座率很高的摩天轮,有两人一起的,也有五人一起的,可以让每次最多容纳六个人的空间更合理的利用,对排队的人进行组合。还有就是娱乐设施的设计和世界之窗的结合不够紧密,主题的凸显不够明朗。例如细毛坨乐园和世界之窗之间貌似就没有很好的结合。

第四天的曾国藩故居是此行最大的亮点,驱车200里,与大学同窗相会于此,一起聆听曾氏家训,是一次共同的精神洗礼,很特别也因此意义非凡。在没去娄底之前对这个城市的认知停留在贫困地区这个点上。因为想去瞻仰曾国藩故居才知这是伟人故里,人杰地灵,对自己浅薄的认知感到惭愧。故居位于一个看似很普通的地方,近看门前有几座山头,就是风水中讲究的被山环绕。一池荷花面积巨大,比居住的地方还要大一些,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曾公品格的写照。后期居住的富厚堂从前门某处看过去两山之间生出了一只像笔一样的东西,寓意非常明显,曾国藩希望后人读书。两处故居的外观和内饰都相当质朴,和曾经去过的山西王家大院相比,前者守拙抱朴,后者满堂金玉,居室主人的人格特质展露无疑。原来参观故居,只看那些精雕细琢的宝贝,因为平常见不到。而此处故居,你竟然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古董,所用之物,屋内装饰,一切都那么平淡无奇,唯一出彩的就是主人一生的经历和人格特质。富厚堂的两侧是藏书楼,据说高峰时期藏有三十多万卷书,多是曾国藩教育家族胞弟和子女的书籍,这种尊书重书的传统是曾家学问诞生的土壤,后代出了一百多位做学问的人。司马迁说过: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不胜计数,为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那些富贵之人能被世人记住的不多,唯有卓越超常之人才能永留青史。人生来具有追求永恒的本性,能被记住是一种深刻的本能,如此才能不妄自来往人间一趟。此行之后,欲给自己的孩子也定下家训,希望真理可以世代相传,例如:书,身,早,扫,诚,乐,良,己。书是读书,身是锻炼身体,早是早起,扫是做家务,诚是真诚,乐是乐观,良是致良知,己是反求诸己。

能在娄底遇到昔日同窗,他乡遇故知乃人生一大幸事。我们都觉得年轻时听曾国藩是无感的,只有在这样的年纪,经历了世间的磨难后才能感同身受。人生的苦难是一条线,快乐是线上的点,唯有培养自己苦中作乐的能力,才是好好活着的第一要义。祝愿好友和自己活得安心和从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湖南——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