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你的月薪低于5000

朋友昨天发朋友圈,一条普普通通的连衣裙,配了句:“我姐穿不了的,别说还挺好看。”

有共同好友评论:“这我前几年就看见人穿了,这种快销品牌,还捡别人剩的啊?”

过会儿没人理,他又补了一长串:

“我旁边穿类似衣服的女的,要么是老年人,要么就是月薪5000以下了,自己没什么本事,出去吃个饭还得带走两双筷子,就等着占男的便宜,我是怕了。”

朋友气得够呛,当即把他删了,还忍不住地骂。

她在国企工作,月薪一万出头,但跟老姐互换衣服穿,在她俩是常事。

自己的衣服,她也倾向便宜点的,好看耐穿就行。

现在发点什么,好像都免不了被评点一番。

感叹两句,就是矫情,多拍点小物件,就是没见过世面……

你看不见的多了,别用自己的狭隘,揣度别人的自在。

《上锁的房间》里嫌疑人与教授有段对话:

“所有人都看见了,你局里面的秦警官,她也看见了。”

就算亲眼看见的,也未必就是真相。

听见的每句话,其实只是观点,看见的每件事,也只是视角。

不假思索地评判,你以为的客观,可能只是另一种荒诞。

抖音有段很火的视频,有个人看见自己摩托车前面横了辆黑汽车,有车位不停,非得斜着,把他车挡得死死的,气不打一处来。

他打了司机电话,来了就一通数落。

即便车主点头哈腰说着“不好意思”,他还不依不饶。

直到他找不到钥匙,是车主帮他拿了出来。

当时停车,那车主见他钥匙插在外面,怕被偷走,才特地斜着停车帮他挡住。

带着墨镜看人,他再白,也是黑的,先给人打了叉子,他做什么,都是错的。

人有千面,事也有千面。

你看见了全部,也未必就是真实,最怕真相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跑遍全城。

一厢情愿下结论,只可能是说多错多。

爱做评判的人,为什么那么多?

马东说:“这件事儿容易,随口一说,完全不需要负责任。”

豆瓣有个博主,每天被姐姐吐槽:

土、丑、太低端。

她的品味在她姐嘴里,就是一文不值,刚买的鞋子放在地上,姐姐进来就说:“这谁的鞋子,看起来好土。”

听个歌被说老掉牙,穿件衣服,被说撑不起来。

时间越长,她越不敢买衣服,以前被吐槽过的,再穿都有了阴影,人越来越自卑。

熟不逾矩是分寸,不乱评价是教养,你的随口一说,都是别人心上的伤。

说完就忘,以此为乐,还当自己是幽默。

殊不知你眼中的狂欢,都是别人看来的残忍。

去年年末,B站博主@卡夫卡松饼君去世,她是癌症病人,生前拍着小视频,在镜头前卖萌。

趁着恢复的时候,她会去吃美食,去和朋友看风景,坚持去健身,还惦记着没完成的学业。

只是她很抱歉,没能成为网友们眼中的“完美病人”。

她被骂卖惨、装病,每个尽力乐观的印记,都成了网友攻击时的“铁证”。

那些人仅凭他们认定的真相,就判了她死刑。

时常的咳嗽,反胃,头发成把地掉……她终于被击垮了,一天天虚弱下去,直至以死亡证明了清白。

语言,真的可以杀人的。

真真假假,你所得到的不过是瞬间的欢愉,虚假的正义感,但你不知道的是,有人当了真,更有人扎了心。

如果在正确和善良之间选一个,就算纠结,我愿选择善良。

如果不知道是否正确,别纠结了,选择善良吧。

曾经颜凉雨的小说《媳妇儿难当》拍成短剧,粉丝们全过来吐槽。

大家疯狂刷着屏,生怕作者不知道,她的作品被毁成了什么样。

每句都在说主演“辣眼睛”、“又黑又胖”,都在帮作者声讨。

向来宠粉的颜凉雨却选择了沉默。

后来才爆出,被吐槽最狠的那个主演,就是她本人,而另一个,是她老公,拍剧就是自娱自乐。

粉丝们打了脸,骂得狠的,纷纷自删评论。

心直口快,别人伤心,自己也尴尬,闹过了乌龙,才知道全是误会。

话从你嘴出,遭罪难受,一定少不了你。

有个市场总监写过一篇热帖:“怎么判断一位女求职者的月工资在8000元以下?”

他言之凿凿:

“如果一个女求职者过来面试,聊了半个多小时,她的包都还背在身上,说明她没有安全感,融入性,适应能力差。

这种情况如果在南京来说,一定在8000元以下,8000元以上的女性适应力强,一坐下就把包放下来了。”

有人反驳:“这是我背包的习惯。”

他还理直气壮回怼:“你回到自己家会把包背着吗?”

是不是听着特有道理?

其实背包能反应多少适应力,适应力又跟薪资关系有多大,通过偏见看一个人,暴露的全是自己的浅薄。

到现在原帖找不到了,骂他的还一大堆:“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

不过脑子的话,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沉默。

理解不了别人,不是你的问题,瞎去理解,就是你的不对了。

想要认可,开口就碰钉子,想找共鸣,说出话就找揍,反省一下,不是世人皆醉,而是你压根没醒。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拉德利一直被孤立,被叫怪人。

小偷小摸的事,不管事实如何,都算他头上。

因为他很少出屋,邻居更议论纷纷,说月亮落下时,他会偷看人窗户,如果杜鹃花冻僵了,就是他吹的气……

但他会默默帮小孩缝好裤子,把糖放在树洞里,见到无赖杀小孩,是他出手反杀了那个恶人。

只可惜他的善意,人们视而不见。

未知全貌,只能不予置评。

有种论调,我们无法确定看见的是全部,但总得说话:“厨师知道饭熟没熟,还用把一锅饭吃光嘛?”

确实不必,但你看人的水平,真的能跟厨师做饭比吗?

谁都觉得自己看人、看事很准,而事实并非如此。

心理学有个理论,叫“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当一个人心里有了情绪,有强烈的个人偏好,就会从看见的事物中,拼命寻找佐证的依据,你经历的,见过的,都在影响你。

你觉得确定无疑,却永远做不到客观。

别太自以为是,因为没人有资格,评价另外一个人。

“我是好是坏,并不影响你吃饭;我德行怎样,你未必比我高尚;我家庭如何,也与你无关。”

如果不知全貌,宽容就是最大的善意。

愿你我都能带着善意,面对世上种种不同,也能跳出别人的评价,活成你要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你的月薪低于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