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什么是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数据交换之电路交换
数据交换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计算机网络性能(1)——速率、带宽、延迟
计算机网络性能(2)——时延带宽积、丢包率、吞吐量/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念
OSI参考模型基本概念
OSI参考模型中非端-端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功能介绍
OSI参考模型中端-端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功能介绍
TCP/IP参考模型基本概念,包括五层参考模型
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
网络应用进程通信
网络应用对传输服务的需求
Web应用之HTTP协议(涉及HTTP连接类型和HTTP消息格式)
Cookie技术
Web缓存/代理服务器技术
传输层服务概述、传输层 vs. 网络层
传输层——多路复用和多路分用
传输层——UDP简介
文章较长,有4013字,建议收藏后慢慢品读
可靠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问题之一。
可靠指的是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出错(比如不会发生某一位翻转的情况)、数据不丢失、分组的顺序不乱。
可靠数据传输依靠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我们需要认识到哪些因素导致信道的不可靠传输,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将用Rdt这个缩写代替可靠数据传输。
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基本结构:接口。
下面来介绍可靠数据传输协议。我们循序渐进地来设计可靠数据传输协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并且只考虑单向数据传输,但控制信息双向流动。此外,我们利用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 FSM)刻画传输协议。
Rdt1.0研究在可靠信道上进行可靠数据传输。这是理想的状态。也就是说不会发生错误,也不会丢弃分组。
因为是可靠信道,所以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不需要进行控制信息的交换。发送方只需要发出去就好了,它知道数据会被可靠地传输。这样他俩之间没有交互信息,所以发送方和接收方的FSM独立。
发送方就一个状态,当上层调用rdt_send函数传来数据这个事件发生后,要采取一个活动,也就是创建packet分组然后调用信道上的udt_send将分组发出去。发出去之后由于确信分组会百分百正确地交付,所以就回到这个状态继续等待。
接收方也就一个状态,即等待下层的调用(rdt_rcv(packet)),然后提取数据交给上层,接着又回到等待状态。
从2.0开始研究更贴近实际的情况,也就是不可靠信道上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Rdt2.0研究这样的信道:可能产生位错误(比如0变1,1变0)的信道并且只可能产生这个错误。
要解决的问题:接收方首先需要判断数据是否出错,如果错了,需要重新传输数据。作为发送方,它是不知道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的,需要接收方来告知。
基于这种ACK机制、NAK机制和重传机制的rdt协议称为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协议。
总结Rdt2.0中引入的新机制:
发送方现在有2个状态,一个是等待上层调用,一个是等待接收方控制消息。这种协议是停 —等协议。
接收方的状态只有一个:
为什么要改进?也就是说Rdt 2.0有什么缺陷?要是控制消息出错怎么办?因为ACK和NAK在传给发送方的时候也是有可能出现位错误的,那么这个时候发送方就识别不了控制信息,就会发生死锁。
可能的解决方案:
那怎么解决重复分组的问题?采用常用的解决方法:发送方给每个分组增加序列号。如果是重复的就丢弃。
所以Rdt2.1中解决了ACK/NAK被破坏的问题。
发送方的状态机状态变多了一倍:
接收方的状态机状态也多了一倍:
相比于Rdt2.0,Rdt2.1有了这些改进:
发送方:
接收方:
我们真的需要两种确认消息(ACK + NAK)吗?
我们可以定义一种没有NAK消息的协议。
在Rdt2.0系列我们假设信道只可能发生位错误,那如果可可能丢失分组,怎么办?
“校验和 + 序列号 + ACK + 重传”不够用了。
处理的方法比较简单:发送方等待一个合理的时间
但是停-等操作这个机制让Rdt协议的性能很差。还需要改进。这需要打破停-等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