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你合格吗?

最近在听樊登读书,听樊登老师讲完《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后备受启发,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名母亲的合格性。

我们常常为了学会计考一个执照,为了学开车考一个执照,可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为当好父母去考一个执照。

一句话道出了当代多少父母的真实写照呢?反正,我,作为一个拥有八年"工龄"的妈妈听完之后顿时羞愧难当。

想一想,你对待孩子有比对待工作更耐心和热情吗?

作为一名职场人,我为了工作考取了专业职称证,考取了职业资格证,而且还在不断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工作能力;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工作之余还在学习和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升级大脑操作系统。对待工作和生活,我们常常可以做到提前准备,未雨绸缪,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大多都会主动学习,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直到成功解决问题。

然而,对待母亲这个职业,我却从来没有想到,为了教育好一个孩子,也应该在这个完全陌生、完全没有经验的亲子教育领域主动学习和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母亲。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努力抵挡着父母辈们的陈旧观念,尽量转变老一辈不太科学的喂养方式,想方设法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素;孩子长大了,我也尽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根据孩子的喜好报各种兴趣班,试图发掘孩子身上的潜能;孩子上学了,我尽力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各项能力,试图让他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孩子做的好,我及时表扬,孩子做错了,我也尽量不采用暴力手段……就这样,我以为,我很称职;我以为,我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

然而,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对情感的需求已经与婴幼儿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发现对孩子的管理越来越捉襟见肘,甚至面对孩子假期里无休止地玩游戏、看卡通、顶嘴、耍脾气等一系列的“恶劣”行为,我竟然束手无策,并开始不知不觉地使用以暴制暴的原始方式解决问题。

这显然是不合格父母的行为,面对一个顽皮的孩子,却从来没想过要像对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那样去认真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是否也习惯性采用双重标准对待自己和孩子

从小就被教育,凡事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大后,不论对待工作,还是对待朋友,哪怕是对待陌生人,都尽量要求自己展现最好的一面。

然而,每每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总会习惯性采用双重标准。

对待工作尽心尽力,对待孩子敷衍了事;对待朋友温文尔雅,对待孩子简单粗暴;面对陌生人的刁蛮无理甚至都能做到克制忍耐,唯独面对孩子时却总是吹毛求疵,万般挑剔。

每当遇到问题,我们时常告诉自己,也时常劝解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理解别人,可如果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我们同样会习惯性忘记成人世界里那些善解人意的做法,转而采用特别极端的手段对待孩子的问题。

问问自己,你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了吗?

身为父母,不可否认,孩子的到来为整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绝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自己做到了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事实呢?

几乎每个父母都曾有过面对孩子火冒三丈的体验,也都体会过纵然一身疲惫却轻而易举地被孩子的纯真笑脸瞬间融化的奇妙感受。

几乎每个父母也都曾有过为让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或表现而对孩子几近威逼利诱之能事的回忆,也都体会过孩子为了哄你开心却心甘情愿、不计“前嫌”地竭尽全力的感动。

即使你因工作上的困惑而无故迁怒于孩子,他们依然会对你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不论你对孩子的调皮捣蛋表现地多么怒气冲冠,却也很难破坏他从心底对你的崇拜。

看,你根本无法做到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事实证明,孩子对父母的爱远比父母对孩子的爱更纯粹,更无条件。

情感引导才是亲子教育正确的打开方式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提前告知孩子在特定情境下应该怎么做
第二,观察孩子的反应
第三,聆听孩子的感受
第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五,同情孩子的行为

曾经,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只看结果下结论,从来没想过考不好其实孩子可能更难过,我们应该先观察孩子的反应,再聆听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决定接下来的处理方式,理解也好安慰也罢,起码孩子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尊重和爱。

当孩子大哭大闹时也一样,我们往往首先做的是想方设法的制止哭闹,制止的手段不管是威胁抑或贿赂,这些行为都有违情感引导的教育理念,我们只是暂时用父母滥用的权威终止了孩子的行为,却没有从源头解决已然存在的根本问题。

学习做一名合格父母,纵然修行之路漫漫且修远,吾终将上下而求索。

还是那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合格父母修习之路开启的最好时间依然是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父母,你合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