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读后感

文 | 尔东陈

2017 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事务当属 GTD(Get Things Done),让我能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个人事务,极大提升了生产力。在理解 GTD 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理解大脑如何工作」的重要性,因为 GTD 背后的原理就是设计了一套基于“大脑不适合存储,更应该用来思考”的有序的流程。如此简单的一个原理竟能对我的生活发生如此大的改变,让我迫切想要了解更多大脑的秘密,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这本书,介绍了大脑工作的九大原理,怀着对大脑认知的疑问,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

认知升级#1:大脑不擅长思考,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大脑能做很多事情,但是思考并不是它最拿手的,除了思考,大脑还使你能看、能动,这些功能比思考有效可靠得多,大脑中的大部分区域都贡献给这些活动了。而思考的特性是缓慢、费力、不可靠的,会占用大脑更多的资源,且不是正常生理活动必须的(如果仔细观察,你会正常的生活依靠的更多的是习惯,而不是独立思考),所以大脑的工作原理是会尽可能的避免思考。

但是我们什么时候会思考呢?

人类天生就有好奇心,是因为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感,但是好奇心又是很脆弱的,太简单或者太难的问题都会让我们轻易放弃思考。但是思考对我们而言又是及其重要的,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我们可以尝试和我们的大脑交朋友,创造合适的环境使其思考。

我可以做哪些改变?

做自己的学习引导师,循序渐进的引导自己的学习。因为好奇心是非常脆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小心的引导我们自己的好奇心,不要因为学习的内容太简单或者太难让自己失去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多巴胺而导致放弃。

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思考时间。思考是极其消耗能量的一件事情,你不能要求自己时时刻刻都能高效的思考。但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让自己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思考,例如利用早起的时间来思考重要的事项。

认知升级#2:高效的思考的秘密,知识组块和重复练习。

思考的过程涉及到三个部分:环境、工作记忆区域、长期记忆区域。其中环境可以理解为引起你思考的触发物,工作记忆可以理解为你当前的意识,长期记忆是储存你所有事实性、过程知识的仓库。其中工作记忆区域的大小是影响思考质量的关键,工作记忆空间越大,思考越快,反之。但是工作记忆区域的大小又是恒定的,那么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质量呢?

将你的知识进行组合。利用你的背景知识将你接触到的环境信息进行组合,将零散的信息进行组合成有规律的信息,成块的信息对于大脑而言,能够节省工作记忆空间,这里可以利用到的思维方法是结构化思维。

自动化你的思考过程。将你的思考过程自动化之后,该部分的思考就不会占据工作记忆空间,例如你应该将英语的语法翻译过程进行自动化,这样你才能及时的理解对话,才能提高你的英语听说能力。而自动化的方式通过重复的练习。这里可以利用到的方法是刻意练习。

认知升级#3:已知通往未知的秘密,利用背景知识来类比。

理解新的概念其实是让正确的已有概念进入工作记忆,并重新加以组合的过程,没有人可以把新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任何新的概念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类比是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有效途径,当你在想向别人解释一个新的概念时,可以多尝试用比喻的方法,因为类比的过程就是在调用你的背景知识帮助你思考和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理解不了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进行类比,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例子,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相关概念。这里也需要我们积累更多的背景知识,才能有足够的资料库进行类比。

认知升级#4:没有思考就没有记忆,思考是记忆的必经之路。

你想什么就会记住什么。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大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不经常思考一件事情,你可能不会需要再想它,所以可以丢弃;如果你真的在想一件事,以后你可能还会从同个角度思考它。只有思考过的信息才会进入到长期记忆中,才会有可能被回忆起来。赋予情感、暴力重复、赋予意义都可以帮助你记忆,但是需要记住的思考才是记忆的必经之路。

所以我们对于必须要记忆的内容,我们必须对其保证足够的思考。例如记单词的时候你需要更多的思考单词的相关含义,找到更多的例句来理解,保证你对其充分的思考,不然你也很难记住这些单词。

认知升级#5:不要盲目的模仿,专家和新手的认知千差万别。

专家创新知识,但相对与学生来说,一个更需要谨慎、实际的目标是理解知识。学生可能会提出自己的科学理论,但是他可以深入已有的理论。学生可能不会就史实给出新的见解,但他可以看懂别人写的评论。学生还应该理解科学的作用和进展,即使他还不能很好的通晓这一过程。

对我的启发是:专家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专家之所以变成专家是因为他们的积累了足够多的背景知识和足够的练习,以为的模仿专家的思考方式是没有用的,因为学生和专家的认知能力不一样,学生更应该做的是先更好的理解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