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行合一王阳明第三部》1

第一部,讲的是王阳明传记,第二部是王阳明心学精要,特别是那非常重要的四句教,这第三部说的是王阳明家训,是王阳明写给家人的心学课。这第三部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王阳明家训,第二部分王阳明家书,第三部分是王阳明家规作为圣贤的王阳明到底是怎么教育子女家人的。第一部分,王阳明家训,一篇文章叫做示宪儿,因为他的儿子叫做王正宪,文字不多,大意就是,教导孩子们要多读书,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谦恭待人,节制饮食,不要说谎,不要与人斗气。要懂得自我管理,放低姿态。有容人的肚量。并且要心地好,做好人。作者把他的家训拆开来,结合王老师的思想,一起来解析,先说勤读书,在古代读书人是一种身份。所以若想成为彬彬君子,第一任务就是要勤读书。在王阳明看来,心中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所以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只是验证和呼唤我们已有的良知。比如你学不会英语,王阳明就会认为不是你笨,而是你的良知中根本就没有英语。所以,他所说的读书,是要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长板,激发自己的潜能。王阳明让我们读什么书呢?主要有五个方面。一个是应多读人物传记。二是习武,增加搏击和兵法方面的能力。三是词章,这个自不必说。每个文人都会读。第四是神仙,第五是佛氏,也就是说,王阳明还让我们学习一些宗教方面的内容。让我们树立一定的宗教信仰。他自己就非常的迷恋道家和佛家。他说这些东西,才最终让他在龙场悟道。他反而认为这些宗教之学是根基,而词章之学只是枝叶。德行正了,枝叶自然也差不到哪去。可见王老师信奉的是以德服人。而不喜欢普通文人的那种舞文弄墨。大家都知道王阳明用兵如神。很多人都向他请教兵法,而王阳明说,兵法他确实读了不少。但打胜仗全靠此心不动而已。也就是说在战场上复杂的环境之下,别人都慌的一逼,只有王老师是岿然不动看透事物的本质。王阳明告诉他的弟子读书呢,一定要读那些经典。更要从这些经典之中体会古代圣贤的大智慧。你悟出来的智慧才是你的,别人讲出来的智慧你是无法得到的。所以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你真正领会学习了多少?而那些打着速读速记旗号的人,其实完全搞错了读书的本质,你如果不思考一天读100本书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再读一些不好的书,那么反而会适得其反。王阳明王阳明将读书呢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苦读,背诵第二阶段是用心揣摩,第三阶段是自得于心。也就是说你得先去把它背下来,然后呢再用心去琢磨。最后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这都是有个过程的。没有人可以一口吃个胖子,记忆力都是不同的,有些人记忆力确实是很差,那就没法去走科举这条路。也就是说你高考的话会很有困难。但是它并不妨碍你成为一个圣贤,也就是说你不需要记住,你只需要理解就可以了。通过读书让自己本心光明。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高考分儿高的不一定非现实,社会中混得更好,而高考分儿不高的也未必就混不好。高考只能说明考试能力,其他的都说明不了。所以学习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而绝不仅仅是会考试,王阳明认为读书第一要务是悟道,让自己本心光明。第二才是求知。这个千万不要搞反了。家训第二条要孝顺。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怎么才算是孝顺呢?王阳明主张是心即理,有一颗孝顺之心即可。什么叫孝顺之心?就是说你得时时刻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着想,真心为他好。比如举个例子,一到母亲节的时候,朋友圈里马上就会有一大堆,跟父母合影拍照的。这叫做孝顺吗?这只是你希望别人说你孝顺而已。之前有一个人,为了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就拼命的读书,想去做官养活父母。结果把自己弄得一病不起。王阳明说你这个叫做孝顺吗?不但无法让你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反而让他们为你担心。你这反而是大不孝。最后王阳明又说,天地之间的孝道,无非就是莫让父母担心。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如何去孝顺他们了。其实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子女是平平安安。只要子女时时刻刻报个平安,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尽孝了。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尧舜禹的舜,特别的孝顺,但是他爸却很恶毒。总想搞死他。而王阳明却反过来说舜是最不孝顺的。他爸到是很慈祥。这让他的弟子非常的不解。王阳明解释,他的观点是换位思考后得出的,舜总是觉得自己大不孝,所以才能够做到孝顺,而他爸,总觉得自己还不错,所以留下了千古骂名。这个故事非常有辩证哲理,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你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么现实中你就总会犯错,反过来,时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你就在不断地变好。另外,也要记住,做好你该做的事,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的态度而改变。也就是别人对你不好,不应该成为你以牙还牙的借口。家训3,学会谦恭,王阳明讲执念就是不谦,执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骄傲,你觉得比别人强,就会产生执念,然后你就很难谦虚了,比如有些人总是对,外卖,服务员这种蓝领工人大吼大叫,说白了就是看不起体力劳动,总觉得自己比他们强,但其实你还真未必比他们赚的多。王阳明王阳明讲,越是那些大富大贵之人,越要处事谦恭,他说谦恭是一切善的根基。阳明心学讲万物一体之仁,也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对待自己的身体会傲慢和轻视吗?另外王阳明也说每个人都是圣人。怎么对待一个圣贤?我们也至少是处于同一层面。这样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轻视别人。人如果有不谦恭的心谦虚的态度,是让你查漏补缺,从而让自己进步,如果你在内心无法达到这种状态,表面上再谦虚也是没什么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知行合一王阳明第三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