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实拍封面

01 缘起

近来,读完心理学家张沛超的《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收获感悟颇多。

去年我便买回了这本书,当时作者和书名都吸引了我。然而或许是因为我常常感到对自己的生活说了还算,因此,不曾想到真的打开来阅读。

每当岁末年关、新旧交替之际,假如我们仔细体会,大概能感受到自身也正发生着某种变化。

一天,我突然感到,面对未知的命运,自己谦卑了许多。就在那个自己每一天都会许多次看到和经过的书架上,正好摆放着《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这本书,那种谦卑感使我抽出这本书,小心翼翼地打开塑封,开始阅读。

读罢序言,我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得到小自在”的,也就是如何常有一种“轻安”感。

多年前,我曾喜爱着一句话,“随缘而行,随处自在”。然而,那时的自己却不能真正做到随缘而行,也不是真的随处自在,那时的我抱怨命运和人生的际遇,为自己不能把握生活感到挫败和郁闷。

如今的我已经有了许多变化。但是我尚不能做到从理论的角度去总结梳理这些变化,同时我认为,尽管自己已经在心态上变得相对成熟,但这也只是相对的,我依然有不自在的时候,依然向往自在的心境。这么看来,这本书实在是再适合我不过了。我想,它一定总结了我已有却不分明的智慧,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我不太熟悉的精神养分。


实拍内页

02 品味苦

我们都向往自由,向往“自由自在”。我后来再接触到“自在”这个词,是看到“观自在”这三个字时。那时,我才明白,想要自在,要去觉知和观照。

这本书,特别有佛家的味道,但是很少有令人费解的佛学词汇,因此,我觉得它对不熟悉佛法的读者是相当友好的,而且又可以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佛法的小窗。

正是它同时具有的佛家和精神分析的味道,深深地吸引了我。

作者提倡人们要有”把不自在转化成自在的能力,或者说能够在不自在当中安在的能力“。为了获得这样的能力,作者从佛教中的”苦“字入手,也就是从人人都有的、无可避免的痛苦体验入手,首先使我们明了和接纳苦是人生不可避免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对”求而不得“、”得而惧失“、”失而怀念“这三种苦的心理应对提出了很好的策略。

就拿”失而怀念“这种苦来说,作者提出精神分析中的”哀悼“可以使我们保持与已经丧失的人或物有一种比较好的联结。在繁华热闹的深圳,每年最安静的大概是两个日子,一个是清明节、一个是中元节。有的人选择回乡扫墓,我则选择去弘法寺悼亡。仪式感在这时特别重要,它其实可以帮助活着的人更好地处理过去、也更好地在未来继续生活。

03 品味七情六欲

有了这种面对人生痛苦的基本能力,我们还要能合理地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因为绝大多数人的痛苦都和情绪或欲望有关。在这两个方面,作者也分别就七情六欲提出了很多正确的见地和实用的处理方法。

情绪方面,以时下人们感受最多的情绪“焦虑”来说。作者列举了一种“存在焦虑”,也就是人生于世,很多事不由己,自己说了不算。甚至很多在世俗意义上很成功的人对于自己做不了主的焦虑,反倒比普通人要高。

这倒使我想到在家里父母们常说给我们的那些话:“你们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应该知足了,知足常乐。这么好的日子,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但你们总是不满足,烦恼这烦恼那,心里想抓的太多了。”

是啊,我们现代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抓这抓拿”,想要拥有这个,又不想放弃那个,什么事都希望完全拿捏在自己的手里。抓不了事业的人要去抓孩子,抓不了孩子的人要去抓事业。一旦掌控不了,做不了主,便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很多焦虑背后,是对无常即变化的不接纳。更进一步说,过去的我们只愿意接纳那些所谓的好的变化,而不愿意接纳所谓的不好的变化。但本质上,一切的变化都是无常。

顺着这个道理,作者提出我们其实是需要培养一种在变化中适应、顺应、驾驭并保持自在的能力。

对于其他情绪和欲望,作者也都分别进行了阐述。感兴趣的朋友请自己阅读吧。

04 培养四转向心

乍一看,我以为“四转向心”是一个佛学概念,仔细一读,才发现这是作者从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为什么要让心转向?目的就是让我们从不自在朝向自在。

第一个转向,是从未来转向过去。从自己当下的麻烦困境中,转向过去的人生经历;从对我以后应该怎么办的担忧中,转向看一看过去发生了什么。

第二个转向,是从外界转向自己。从去外部世界寻找答案,转向回归内心世界寻找答案;从着急地改变他人改变外界,转向先来看看自己发生了什么。

第三个转向,是从轻举妄动转向好奇。这个转向,尤其针对人们容易轻举妄动的倾向。好奇什么呢?好奇自己发生了什么,好奇过去发生了什么,好奇是如何来到现在的。

第四个转向,是从实体转向缘起。尤其在面对疾病时,这个转向非常重要。一个疾病为什么治好了又会复发?或者这个病才好,那个病又起?这就是因为治病时仅仅是治标——去除症状,而没有治本——弄清楚病的缘起和前因后果。身体的病如此,心理的病或者困扰烦恼也是如此。这一转向,又让我们好奇和思考,我怎么了,我是如何从过去到现在的?

所以,这四转向心也是互相关联的。

我觉得这么转来转去,就能把心的那种焦虑之风给遏制住,就能让心停下仓皇的脚步,如此人才能静下来,可以从容地回头看,看看自己是从哪里来,继而知道现在在哪里,未来要到哪里去。

此外,这本书对原生家庭精神分析也有较多的探讨,对修复原生家庭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也拿来读一读。


实拍内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札记|《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