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5极简医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水痘和带状疱疹罪魁祸首

大多数急性带状疱疹,呈自限性。但疼痛能造成明显的痛苦,尤其对于

疼痛可严重到干扰睡眠食欲。此外,在皮疹消退后,会有一些患者要继续忍受数月~数年的疼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发病机制

急性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

最初的感染消退后,病毒会在颅神经脊神经的后根神经节内持续潜伏数年

细胞免疫随着年龄、或免疫功能受损而减弱时,病毒会沿着周围神经移动,引起急性神经炎

 

与疱疹病毒有关疼痛的三阶段

疼痛分为3个阶段:

急性神经痛,是指疼痛开始于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从发作起持续可达30日

亚急性神经痛,指疼痛在皮疹治愈后仍持续,但在4个月内消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疼痛持续、至超过皮疹初发4个月后

 

流行病学

发病率随着年龄、疾病、或化疗造成的免疫系统损伤而增加。

20岁以下健康人群的年发病率约为1/1000,而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至5~10倍。

癌症患者、或HIV感染者中,带状疱疹发病率也高出几倍。

 

危险因素

主要是较大的年龄较严重的急性疼痛、以及较严重的皮疹

 

临床表现

最常累及的是胸神经,尤其是胸4~胸6,其次是颈神经三叉神经

表现为烧灼痛、刺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超过90%会有触诱发痛,是指由轻触诱发的疼痛

患者往往会有感觉缺失区,以及受累皮区热感觉、触觉、针刺觉和振动觉障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最常表现为带状疱疹急性期发作后,从未缓解持续性疼痛

 

诊断

大多数情况下,当疼痛持续超过4个月,且与先前确诊的急性带状疱疹发作的分布区域相同,则可以诊断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因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断只需基于临床表现

支持诊断的其他因素包括:

高龄急性带状疱疹伴前驱重度疼痛先前存在严重的皮疹分布于三叉神经或臂丛区存在触诱发痛

 

治疗

首选药物,通常为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

●对于大多数中~重度患者,建议初始治疗使用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应避免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第二梯队的选择,是建议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对心脏病、癫痫、或青光眼、认知损害或痴呆的患者会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对于中度局部疼痛的患者,若其不希望全身性治疗,建议局部用辣椒碱局部用利多卡因,可以提供短期的缓解作用。

●阿片类药物只能作为二线、三线治疗药物。


加巴喷丁

通常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起效。

建议治疗方案为:第1日300mg,第2日一日2次、一次300mg,第3日一日3次、每次300mg;之后根据缓解疼痛的需要,逐渐增加剂量至1800~3600mg/d,分3次给予。

普瑞巴林

普瑞巴林,是γ-氨基丁酸的结构类似物,与加巴喷丁类似。

推荐起始剂量为一日150mg,分为2次或3次给药,并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效果,增加至每日总剂量300mg。

三环类抗抑郁药

这些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也会增强对外周疼痛信号的抑制作用。

优选阿米替林,起始剂量为每晚10mg,在可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至起效剂量,最大日剂量为150mg。

抗胆碱能的副作用有镇静和口干,限制了患者对阿米替林的接受度,也是年龄较大成人需谨慎使用这类药物的原因。

 

肉毒毒素

A型肉毒毒素注射,有益于减轻疼痛。

 

脊髓刺激和外周神经刺激

此种侵入性神经调节策略,对大约一半的患者有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15极简医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