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内容非原创,【摘录】于阅读的文章与书籍,每段均标记文章来源。
(迟来的6月记)
本月内容:
一、如果你能好,那一定是有人希望你好
二、Web3.0为什么举步维艰
三、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一、如果你能好,那一定是有人希望你好
文章来源:《独家揭秘东方甄选直播:俞敏洪和他的团队,能处》 by 刘润
我问东旭,为什么东方甄选能火,你觉得做对了什么?
东旭说,我们也许做对了一些事情,也许是运气好。但是有一件事情是一定的:如果你能好,那一定是有人希望你好。
去年11月,俞敏洪老师和新东方有两个瞬间,让很多人感动和敬佩。
一是新东方把退租教学点的课桌椅都捐献给了全国乡村学校。近8万套课桌椅,一套市场价六七百块钱,差不多5000万。新东方收入锐减,他明明可以把这些课桌椅卖掉,换点现金,但还是选择都捐了出去,给更有需要的人。
第二个瞬间是一段直播,俞敏洪说:新东方账上的钱,必须能够满足,如果有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说突然不做了,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学费,并且能够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
做到这句话,很不容易。
在一次我和俞敏洪老师的直播里,他告诉我,一直到双减发生时,新东方账上的储备金已经有了200多亿。账上这么多钱,其实也会有挣扎。有股东问,老俞你这个钱放在账上干什么?就拿那么一点点利息。为什么不能把它投到互联网教育里去?哪怕是用这笔钱买几百万学员回来,那新东方就转型成了互联网教育公司,我们股市的估值也能高出一倍。你俞敏洪个人的资产不也高出一倍吗?为什么不这么做?非要把这个钱摁在银行里面,不让动。
但他回答,这可能是新东方的救命钱。任何人都不能动。除非把我的董事长拿掉。除非把我的法人代表拿掉。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公司都是经不起账上有巨额资金诱惑的。他们会拿这些钱去乱投资,盲目经营。等到有危机时,却因为账上没有足够的钱,爆雷了。
俞敏洪老师说:这就是我自己一种朴素的农民主义哲学。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当新东方决定转型时,很多人也希望能为俞敏洪老师做点什么。你说,为什么东方甄选的直播间突然好起来了?
嗯。如果你能好,那一定是有人希望你好。
二、Web3.0为什么举步维艰
文章来源:《Web3.0,毫无希望》 by技术领导力
1. 目前Web3.0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健全
任何重大的技术变迁都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Web 3.0对Web 2.0的革迭代同样不例外。比如,Web 3.0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但对一般的用户来讲,要搭建专属的区块链环境,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另外,基于对用户数据所有权的保护,需要依靠数据加密与区块链交互,这势必对浏览器客户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虽然从未来看,随着计算、存储技术以及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这一问题必然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但至少在目前来看,这还是非常现实的基础障碍。
2. 必将受到Web2.0时代巨头们的围剿
基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利益分配等各种问题的分歧,用户和Web2.0平台的矛盾越来越突显。国外Facebook声名狼藉,Google成为GDPR“提款机”,国内某巨头被指掏空年轻人,大平台被倒逼互联互通…...
随着Web3.0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现有的、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分配规则,都将受到巨大冲击。巨头平台对用户数据的垄断将被打破,商业模式上的优势也必然会被慢慢蚕食。
为了继续锁定旧有优势,Web2.0时代的巨头们,在自己准备好之前,必然会尽力阻止或拖延Web3.0时代的到来。他们在自我改良、积极布局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对Web3.0进行围追堵截,也是不难想象的。
3. Web3.0世界里代币的合法化问题
目前,Web3.0还处于发展初期,强调去中心化及自带经济体系等特征,使得在当前环境下暴露出诸多风险隐患,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法律的真空地带。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区块链持相对开放态度,数字藏品等持相对谨慎态度,但对代币、匿名机制等明令禁止。相信随着Web3.0不断成熟和发展,相关部门会与时俱进,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但立法是大事,对那些目前尚看不太清的部分,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多看少动,谋定后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4. 用户还没有理解和接受Web3.0
2022 年3月,领英对哈佛商业评论(HBR) 读者进行了一项随机调查,近 70% 的人表示他们不知道Web3.0一词的含义。其“群众基础”之差,可见一斑。这也怪不得用户,Web3.0的创新涵盖区块链、加密货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代币(NFT)和分布式自治组织(DAO),每一个都是既专业又拗口的新鲜词,要真正弄明白其内在含义,自然就更难了。
此外,对Web3.0 某些方面的理解,也确实超出了大众的固有认知。比如,用户有时不需要信任资产、活动、项目背后的个人或机构,而是只需要信任代码本身就可以。
就像某一组织筹划募捐活动,在Web3.0中只要通过智能合约就可完成,该合约会自动将收到的所有资金转移给相关慈善机构;这意味着即使活动组织者完全匿名,捐助者也可以相信他们的资金会得到妥善使用。
总之,完全理解、接受关于Web3.0的各种存在和认知,还是需要较长的培育过程的。
5. “中国用户例外”现象
5月27日凌晨,STEPN还在其官方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则《关于清退中国大陆账户的公告》。在公告中,STEPN方提到,鼓励中国大陆用户自行决策处理应用内的资产,并强调平台从未在中国大陆开展过业务也并未提供下载通道。
这一事件背后的本质,实际是“数据合规”的深层次问题,GPS数据隐私信息是国家级安全问题,谷歌、滴滴之前都为此调整业务。不管如何解读,类似的合规隐患,都会是Web3当前发展的重大制约。
三、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来源:《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by丹尼尔·克莱恩
“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伊壁鸠鲁 享乐主义
“生活的艺术在于及时行乐,而最强烈的快乐不是智识上的,也并不总是道德的”——亚里斯提卜 享乐主义
“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将会终结所有拥有感知力的生物的痛苦。这项工程虽然雄心勃勃,但在技术上切实可行。它不但具有工具的理性,而且还是道德义务”——戴维·皮尔斯 享乐主义
“生活要当如钟摆,于痛苦与无聊间徘徊”——亚瑟·叔本华 形而上学者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 —— 王尔德)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命是否值得继续,就相当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其他一切——诸如世界是否三维的、精神有九种还是十二种范畴——都要位列其后 ”—— 阿尔贝·加缪 存在主义者
“我得一个自由意志行动将会是相信自由意志” —— 威廉·詹姆斯 实用主义者
“存在先于本质” —— 让·保罗·萨特 存在主义者
“从存在中收获最大成果和快乐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语言学家、哲学家、社会批评家
“大自然以其惯常的善意,注定了人直到完全失去了活着的理由之时,才懂得该如何生活;直到无力再享受鲜活的快乐之时,才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所在”——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悲观主义者
“头脑里的货,至少和身体里的货同等重要”—— 伯特兰·罗素 逻辑学姐、人道主义者
“有老朋友的幸事之一就是,你可以尽情地在他们面前犯傻”——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超验主义者
(要是说挑选我们一起度过的最疯狂快乐的时光,那一定会是那些我们直冒傻气,把对方逗得笑成傻子的场合。我们都足够信任对方,所以可以认认真真地一起犯傻,不折不扣的呆瓜那种。而在那沸反盈天的笑声中,恍惚间我会觉得连时光都停住了脚步,想要与那永恒的当下来一场欣喜若狂的邂逅。)
“我们的语言精明地体悟到了独自一人所包含的两种意味。它创造了‘孤寂’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痛苦。它还创造了‘独处’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荣耀”—— 保罗·田立克 神学家
“爱情是两个不同的身体里住着同一个灵魂”—— 亚里士多德 哲学家
“当你生活时,什么事也不会发生。环境在变化,人们进进出出,如此而已。从来不会有开始,日子一天接着一天,无缘无故地。这是一种没有止境、单调乏味的加法”—— 让·保罗·萨特 存在主义者
“首先,一切都不存在;其次,就算有东西存在,人类对它也一无所知;再次,即使对它略有所知,也无法将它传达或解释给旁人” —— 高尔吉亚 智者学派学者、原始虚无主义者、
“为这个世界找不到任何意义的哲学家,并非只关心纯粹的形而上学问题,他还想证明,在自己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做事的问题上,并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对我而言……无意义这一哲学,本质上是自由解放、性和政治的工具”—— 阿道司·赫胥黎 社会批评家、人文主义者、唯灵论者
“如果你有哪怕一点想象力,做决定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有那么多可欲的选择时,与其他选项的可欲性之集一比,似乎没有哪个选择会在长期内令人满意。虽然和其他单独的某个一比,这个选择并没有差多少”—— 约翰·巴斯 存在主义者
“在拿撒勒的耶稣的黄金律中,我们堵到了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全部精髓。‘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和‘要爱邻舍如同自己’,构成了功利主义道德的完美典范”——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功利主义者
“我认为,对世界的状态唉声叹气没有什么意义,除非你能想到什么方式来改进它。否则,别劳神写书了,去找个热带海岛,躺着晒太阳吧”——彼得·辛格 道德哲学家
“一个在诸行中都力求做到善的人必定会遭到毁灭,因为有太多人并非善类”——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 政治哲学家
“人们因陈年旧事受到的惩罚,应该比他们因为近期所做之事受的惩罚更少一些,甚或完全不用惩罚” —— 德里克·帕菲特 分析道德哲学家
(我们记忆中的经历,包括过去的思想和情感记忆,也是一种度的变化,而且刻度是从弱到强。这样的话,似乎可以合理地认为,我们的人格同一性更多是由那些较强的记忆构成的,而非那些较弱的记忆。同理,我们的信念和品味也是这样。)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 《传道书》
“宗教是唯一一种我们/他们的思维能达到超验意义的活动。如果你真的相信使用正确的名称称呼上帝,便意味着永恒的幸福和永恒的受苦之间的天壤之别,那么恶劣地对待异教徒和非信徒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我们的宗教分歧所蕴含的风险,要远远高于部落主义、种族主义或者政治产生的风险”—— 萨姆·哈里斯 无神论者
“一点点的哲学会让人的思维倾向于无神论,但是对哲学的深究又会使人心转回到宗教上去”—— 弗朗西斯·培根 英国哲学家
“每当我想到人生的短暂,想到它被以前与以后的永恒吞噬,想到我占据的甚至是能看到的逼仄空间会被无限浩瀚的空间吞没,而我却对它一无所知,也从未被它知道,我便惊恐不已,同时又惊异于我是在此处而非彼处。因为并没有什么理由解释为什么是在此处而不是彼处,为什么是此时而不是彼时。谁把我放到了此处?又是谁下的命令和指示,将这个此时和此地分配给了我?” —— 布莱兹·帕斯卡 理性主义者、基督徒
“你是由和地球一样古老的物质组成的,其中的三分之一年龄甚至和宇宙相当。不过,这是这些原子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并且认为它们就是你” —— 弗兰克·克罗斯 一元论者、唯物主义者
(能成为这种永恒的一部分,让我感到一种妙不可言的慰藉。我内心中某种原始的东西也因为和永恒有了这层联系,而欣喜荡漾起来。当然,我很清楚的一点是,当我体内原子的特定组合分解后(有人称之为“死亡”),这些被拆开的原子永远不会意识到它们曾经是我。然而,这些曾经组合在一起成为“我”的原子即便天各一方,却仍会永远存在下去的这一事实,还是让我有些许安慰。成为原子界声誉良好的成员之一,或许是这位唯物主义者参悟东方那种“万物与我为一”[插图]的精神境界的方式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