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几点思考

今年我教四年级语文,我们学到了最后一个单元。这个单元有《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这几篇文章。单元整体的要求是,学生要学会复述故事。

在复述《西门豹治邺》前,我带着他们按时间线索捋好了情节。

其中重要的情节,还拎出了主要人物,梳理主要人物做的事情,列表呈现。让他们对着列表复述。

课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效果不佳。大体能复述,但是干巴巴的,有的人脱不开课本,念着读着复述完。

我寻思,这是怎么回事?

直到课间看到他们玩《哈利·波特》模仿游戏,我才想到原因。

这学期我推荐他们看或者读《哈利·波特》,他们一读倾心,爱上了《哈利·波特》。《哈利·波特》里面那么多出场人物,他们都记得一清二楚。

要知道在学古希腊故事《普罗米修斯》时,让大家拎出三个神的名字,串联起主要内容。就这三个神的名字大家费劲记了老久。

《哈利·波特》情节那么曲曲绕绕,他们居然能记得很清楚。我们在写作文《我和某某过一天》时,很多人写的是《我和哈利·波特过一天》。

我只要求写400字,他们却在作文上洋洋洒洒写了八九百字,里面写的都是和《哈利·波特》里面的情节相关的内容。

所以,学生不是不具有复述的能力,而是复述的内容或者形式他们不喜欢,所以不下力学。

重新回到《西门豹治邺》的复述,教学任务要求这篇文章要会复述,复述内容改不了,只有从复述形式上做文章了。

课后习题上有一道选做题,我看到后觉得大有可为。

四年级的孩子喜欢演戏,课间玩的《哈利·波特》模仿游戏其实就是演戏的雏形。

而演戏不也是一种复述故事的形式吗?我可以利用学生爱演戏的心理,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习复述。

说干就干,我马上找到一个课本剧剧本。

当我提议要演《西门豹治邺》课本剧时,学生们都“哇塞”起来。

我说:“剧本有了,先选个导演,负责排戏。”

学生们眼前一亮,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争当导演。

之前我让他们复述故事,只有寥寥几人举手想要复述。换了一个形式,还是搞复述,他们积极性变得这么高。我心想复述这事能成。

没想到这事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复述,还得到了更多收获。

据我平常对他们的观察,在玩《哈利·波特》游戏时,班长总是主导游戏,负责分角色,定玩的内容。

我选定班长出来当导演,应该可以服众。果然,我定了班长做导演,大家表示赞同。

我把演戏过程说给班长听。大体分为“选角——排戏——演出”三步走。

接下来,我选择做一个懒老师。我让班长全权负责,不懂的再来问我。

没想到孩子们这么有天赋,做出的事情都出乎我的想象。

班长先组织了一个工作室,他找了一个副导演(班里最机灵的一个),找了班里美术最好的一个孩子做美工,找了一个舞蹈学得最好的孩子做动作指导,一个导演助理负责杂事。

给自己工作室取了个名字。

工作室成立后,第一件大事“选角”。

班长脑瓜子很灵,说:“得出个选角的公告贴黑板上。”

但是,他没有写过公告,他来问我。我教了教,这孩子就出了个草稿。

副导演出主意说交给美工美化一下,做得大一点。

于是美工上线,根据导演起草的草稿做了一张招募演员的A3海报。做出来有模有样的。

在正式选角前,导演和副导演把班里的人在心里盘算了一遍,谁能演个啥,我经常看到他俩把头凑在一起商量。要知道,我们的剧本有3552个字,西门豹是第一大主角,少说也有1200多字的台词。

有时候,商量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来找我出主意。我呢,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闲散顾问。他们来问我就说,他们不问,由他们自己去定。

他们很快搞定了选角。选的人,我看了下,在我们班这个已有人员构成条件下,他们选的算是最合适的人。我夸了夸他们眼光好。

确实眼光好,找的大男主西门豹一拿到剧本,当天晚上用了一个小时就把台词背熟了。

选完角色,导演出了一个公告,广而告之选了哪些人,啥时候排练。从选角这一环节看,导演办事有头有尾。

接下来,导演和副导演利用体育课和课间开始排戏。排戏前,副导演先负责查一遍大家是否记背台词,背好再开始演。

都查完一遍背台词的情况,演员演戏,导演和副导演会在表情、动作、语气上指导演员。

比如演到这里:

演员没有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导演就开始示范纠正。诸如此类的指导,非常细致。

我在教室里办公,有时候停下来听一听,觉得挺靠谱,都在点上,就不管他们,继续处理我的工作。

除了觉得导演讲戏靠谱,还要赞叹下演员敬业,无论改多少遍都不恼。

在排戏的繁忙档口,美工不忘宣传大业,推出了《西门豹治邺》的宣传海报。

她把这个宣传一做出来,导演助理到我办公室去印了41份,班里人手一份。

美工还做了很多工作,西门豹的官帽,由美工亲手打造。

这些都不是我指导的,我就只是一个顾问,有疑难杂事他们解决不了,我才出马。

学生组织的这个工作室各司其职,高效运转,是让我最惊叹的一件事。

这不就是成功创业者的雏形吗?

经过此番投入情境地演出,复述故事的目标达成了。

更大的收获在教学之外,我发现了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会更负责任,会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老师,有时可以懒一点,不要大包大揽,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

当然这个“懒”是有前提的,你得事先教一遍,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扶一把他们,在该放手的时候大胆放手。

由“教——扶——放”,每个环节时机要把握切入得巧妙,需要对学生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这是个经验活。

以后我会放给学生更多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展现自己,释放出自己的潜力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随笔】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