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丨从“分粥”中浅析企业管理机制

摘要:什么是制度?最朴素的理解,制度是“活的游戏规则”。既然制度是“活的游戏规则”,那么,制度的制定,就绝不只是写写抄抄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深入的调研、科学的分析和精巧的设计。

因为制度能否起作用,并不在于其文字是怎么写的,而是取决于各个利益相关方相互博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达成的一种动态平衡。

关键词:制度设计;无为而治;

个和尚住在一间没有香火的破庙里,为维持生计便自力更生,早出晚归,开荒种地。每天早上煮好一锅粥,晚上回来再吃,一天就吃那么一顿。他们既没有尺子,也没有量杯,更没有秤,于是想通过制订制度的办法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如何公平地分食一锅粥。

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办法,形成了以下种种规则:

规则1:选举一名信得过的人负责分粥。但时间一长大家发现,分粥的人自己碗里的粥最多,换一个人也是如此,大家认为这不行,“好人”也变成了“坏人”,于是奋起废除了这一滋生腐化的制度。

规则2:选举一名品行端正的人主持分粥,再选举一名德高望重的人来监督分粥。起初还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这两人分到的粥最多,制度再次失败。

规则3:选举一个四人分粥委员会和一个三人监督委员会,实行大民主。可问题也来了,所有的人都到齐了才能开始分粥,每个人的眼神又各有千秋,甲是桃花眼,看啥都顺眼,咋看都是一样多,乙是斗鸡眼,看啥都不顺眼,咋看就是不一样多,丙是蛤蟆眼,“蛤蟆看绿豆,越看越顺眼”,开始看不一样多,看久了看顺溜了,一样多嘛。一番争吵下来,即使粥偶尔能分成功,也全是凉的,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4: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每人一天,轮流坐庄主持分粥,也就是所谓的“机会公平”——承认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多分的权力,同时又赋予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貌似很公平,但第一天就出了漏子,分粥的人将一锅粥全倒进了自己的嘴里,肚皮撑得滚瓜溜圆,其余六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流口水,第二天、第三天,轮到机会的人也照此办理,到了第四天就不行了,还没有轮到机会的和尚已经躺在地上气息奄奄了,这一制度也行不通。

规则5: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譬如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表决机制,对于分粥,每个人都有一票否决权,看似公平,可最后一施行,大家傻眼了:粥都发霉、发臭了,还是吃不到嘴里。

规则6: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但由于分粥的人和第一个领粥的人都是固定的,时间一长,两人便私下达成默契,分粥的人先把第一个碗倒得满满的,其余的碗里都只剩下一点点,分完粥后,他私底下去找第一个领粥的人,然后再匀回来。

规则7:分粥和领粥都是随机抓阄,且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好像用尺子细细量过的一样。因为每个分粥的人心里都明白,如果碗里的粥有多有少,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而且很难找别人匀回来。

以上这七种安排,只有最后一种规则,虽朴实无华却浑然天成,既简洁明了又精巧高效,委实令人惊叹。

什么是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就是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因为它符合科学的至上信念——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因为它达至管理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越是真理性的东西,越朴实无华。当我们抓住了事物本质,一个公式即足矣;而像“指标评价体系”之类的复杂模型,层层解释、繁琐论证,恰恰说明我们没有把握本质、只能在事物的外围绕圈圈。

科学上的“奥卡姆剃刀法则”要求我们直趋事物本质,一个原因就能解释事物,不要用多个,用简单方案就能解决问题,不要用复杂的,否则就是浪费。一句话: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让事情保持简单!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闻不问,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事物自身的运行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他的经营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

无为而治靠精巧制度。而制度设计,就是要创设“活的可以自动运行的游戏规则”,或者说“精巧、灵动、自运行的游戏规则”,借助当事人的利益追求和利益博弈,将其合力的方向导向预定目标,借风使船、顺水推舟,从而自动自发地实现组织的政策意图和管理目标。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当是一个优秀的“游戏规则制定者”,没有必要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只须制定好游戏规则,让别人去玩,玩的结果正是他想要的。

作者:戴天宇,北大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企业管理制度设计学创始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制度设计丨从“分粥”中浅析企业管理机制)